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2006-12-04 14:29:26)
分类: 交流学习
马蒂亚斯是享有国际盛誉的德国海报设计大师,马蒂亚斯海报展的开幕也拉开深圳市“创意十二月”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
此次展览是他第一次在中国系统全面地展示其历年来的海报精品,共展出一百五十件,其中一百零六幅海报作品将捐赠深圳,由关山月美术馆收藏。
霍尔格·马蒂亚斯(Holger Matthies,1940-)自1966年始,作为一名自由的平面设计师活跃在德国汉堡,至今已分别在华沙、纽约、华盛顿、布尔诺、阿姆斯特丹、柏林、巴黎、马赛、东京、科罗拉多、富山和巴勒摩等世界各地举办作品展,他还十数次获得国际重要海报三年展和双年展的金奖,其作品被众多国际大型美术馆收藏,他在设计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受到世界同行的高度评价。
1995年以来,马蒂亚斯开始穿梭于全球各设计学院和美术学院,进行讲学和学术研讨,在世界各地组织学生工作坊,使得许多年轻的设计师和学生受益。现今活跃在全球平面设计领域的许多优秀设计师都曾受教于马蒂亚斯。马蒂亚斯也曾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地讲学,当前中国许多设计院校的老师以及活跃在平面设计领域的设计师都曾是马蒂亚斯的学生。
马蒂亚斯现为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dK)视觉设计系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纽约海报协会(Poster Society, New York)会员,他同时也担任巴黎朱莉亚学院考试委员会委员,华沙、拉赫蒂、科罗拉多、大阪等国际海报双年展、三年展的评委。
马蒂亚斯是当代德国平面设计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视觉诗人,他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和各种奇妙的形式组合,给其海报作品打上了深深的个性风格烙印。他的海报能够吸引观众做近距离的深入解读,迫使观众与作品产生互动,从而形成强烈的震撼力与感染力
剧院戏剧海报和音乐海报是马蒂亚斯的主要工作领域。他用海报作品向人们展示图形、词语、音乐、戏剧的协调一致。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他知道如何组织图形中的元素,从而产生丰富的内容和视觉张力。1991年他为德国汉诺威国家歌剧院设计的“1991-92年戏剧节”系列海报(共6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所用的各种图形元素,就仿佛是舞台上各种戏剧元素的变化,舞台元素的多样性造就了戏剧的各种形式,而马蒂亚斯对各种图形元素的使用,精确地诠释了戏剧丰富多彩这一特性。他以这种独特方式设计的系列海报取得了巨大成功。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视觉诗人-霍尔格.马蒂亚斯
 
在开幕式过后,霍尔格·马蒂亚斯与设计师和媒体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对当前设计界存在的情况进行了剖析,并对中国、深圳的设计进行了展望。
问:您这次展出的海报都是为戏剧、音乐会、博物馆讲座等文化活动而创作的,但是在中国这方面的创作却非常缺乏。海报如今在国内的地位是艺术家用以对设计语言进行探讨的方式,海报更多的是设计加艺术的综合体。您对中外这种区别有何看法?
马蒂亚斯:每个设计师创作海报的动机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为了商业,有的是为了艺术,也有的设计师是两者皆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我始终认为海报是三者的结合:广告、商业、文化。对中国来说,为戏剧、音乐会的设计将日趋重要,因为这可以使包括设计师本人在内的所有市民了解到设计是城市的家具,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文化的一部分。
问:你们有得以在剧院、博物馆场所展示作为心理基础,但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海报没有可供展示的公共空间,更多的是一种自娱自乐。
马蒂亚斯:我记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跟其他同学闯进文化机构跟他们的主管说:“你们现在的海报设计很差,我们可以帮你们做得更好。”当时很多机构都接纳我们了。所以我认为很多事情需要设计师自己去争取。设计师其实对提高城市设计文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我知道中国有些高校,如同济大学在大学里面设立了设计工作室,还经常举行设计讲座,推广设计文化,让更多设计师走进社会的舞台。而作为设计师,本身也应该有提高城市文化的责任感。另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处于发展高峰期,也是设计的腾飞阶段,因为设计的进步跟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同步发展的。对于中国,现在正是一个很好的时期,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以后中国设计师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问:您的学生、崇拜者遍布世界各地,您认为您的作品为何能打动读者呢?
马蒂亚斯:对我来说,在感动别人之前应该先感动自己,在设计作品之前要充分了解你的客体。比如一个文化项目、一台晚会,将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这就是第一手感动。越投入你的理解,就越容易找到契合观众感情的点子。
问:您认为商业设计中如何添加文化元素?
马蒂亚斯:在欧洲,几乎没有人以设计海报为生的,因为薪酬是很微薄的,他们认为设计师在从事创作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所以给的酬劳很少(笑)。比如说我吧,就是通过做书籍装帧设计、唱片封面设计和信封、明信片等设计赚钱,从而支撑因为兴趣而进行的海报设计。今天看到的海报展,每张海报都装裱得很精美,实际上他们的价钱很便宜。(大笑)
现在很多商业海报都开始跟文化结合。比如有个英国银行的广告,以“全球金融,世界智慧”为题,在一系列广告里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相当有意思。这也跟各国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有关系,两者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完美,这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问:如今出现了多媒体,让设计手段变得多元化,还有些平面设计通过光线反射产生出不同的形象等。您对新媒体对设计的冲击有何看法?
马蒂亚斯:我有两点看法。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是很好的,让更多艺术家和设计师都能运用新技术进行创作。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深感可惜,因为新媒体让人们对于手工的感觉,包括丝网印刷和石版雕刻等技术,越来越疏远,可以说这是新媒体对设计手段的消解。这种消解还体现在设计理念上。我在德国的教学过程中曾将上世纪和新世纪学生的设计作品作过比较,发现过去的设计概念明显强于现在的。对于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亲手调过颜色、没有用色彩画过图,那么他对于色彩的理解是不完整的。现在的孩子一开始就用电脑画,无异于饮水不思源。所以我认为,在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应该禁止电脑介入。
这次我来深圳,很惊喜地看见都市水墨画,虽然题材是新的,但是用传统的工具进行创作和设计,其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都能得到很好的延续。而且通过亲手实验,现代艺术家可以加深对水墨应用的了解。希望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