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

(2005-11-25 16:14:44)
分类: 杂语录

 

明代承担制作珐琅的机构为御用监,清代则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来具体制作。珐琅由于其制作对于原材料和工艺水平要求非常高,并具有金碧辉煌的富贵气派,适合封建皇帝的审美需求,因此而成为内廷陈设的重要器物。明清两代的珐琅器大部分为宫廷所垄断生产,但是,清朝的时候这种现象被打破,产生了除宫廷作坊之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珐琅生产基地——广州,并以独特的“广珐琅”而闻名于世。   

  目前最早的錾胎珐琅器实物是明宣德年间制造的《勾莲纹小圆盒》,也是唯一的一件明代錾胎珐琅器实物。造型规整,纹饰清朗,风格古朴,应是明中期的作品。清朝的錾胎珐琅器数量也不多,但是相对于明朝来说有所变化,一是雕工细腻精湛,磨光柔润;二是造型上增加了比较大的器物;三是颜色上已经不单单局限于蓝色和白色,而是与清朝发达的配色技术相适应,出现了多种色彩并存于一器的现象,比如绿色、黑色与褐色等并施的情况。另外,清朝錾胎珐琅的最高成就体现在乾隆时期,其代表作品就是《錾胎珐琅牺尊》。

    掐丝珐琅的发展可以分为元末明初、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及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七个阶段。元末明初时釉料质地细腻,釉面异常光亮,具有似水晶般的透明感,尤其是宝石蓝、宝石红、葡萄紫和草绿等,更为鲜艳醒目,显然使用的是舶来的珐琅釉料。图案以缠枝莲花纹为主题,以单线勾勒枝蔓花朵的轮廓线,花朵饱满。布局疏朗,线条奔放有力。

    宣德时期是珐琅器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器胎厚重,造型简约,朴实无华。多以浅蓝色珐琅釉为地色,用宝石红、宝石蓝、金黄、绛黄、紫、绿、瓜皮绿、白等色为主色,温润光泽,色调纯正,釉质细腻。代表作品是掐丝珐琅双龙纹大碗、掐丝珐琅杯托、掐丝珐琅出戟尊等。

    由于从宣德晚期开始采用云南的国产釉料,因此,明中期珐琅釉料较早期变得较为暗淡,缺乏晶莹透明感,气泡增多,图案以双线勾勒法完成,趋于繁缛。但是此期在技术上较之明早期有所进步,以增加氧化铝的方式解决了流釉现象。器型明显较早期大为增多,体积也增大。地色除浅蓝外,更多用宝蓝和白色,图案上较为普遍使用的是菊花、火焰、云鹤、狮戏球、龙戏珠及山水花纹,典型器为掐丝珐琅高足碗、掐丝珐琅朝冠耳炉、掐丝珐琅狮戏纹尊。

    明晚期为嘉靖、万历以后,胎变薄,图案更繁缛,双线勾勒盛行,吉祥图案普遍运用,将文字与图案相结合具有明显特征。釉色饱满,品种丰富,新出现了豆青、松石绿、赭等色釉。

万历年间珐琅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即在色釉的搭配上,除继续以浅蓝、宝蓝为地外,新出现了白地、绿地、赭地,或在一器上同时使用两三种色釉做地。其中以红色珐琅色釉应用最为普遍,釉色鲜艳,表面比较光洁。

 清早期主要是康熙朝,康熙十九年(1681年)在宫廷内设立珐琅作,以明朝掐丝珐琅为样板生产掐丝珐琅器。此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生产细丝粗釉器,掐丝潦草,釉色灰暗,图案以缠枝莲为主,代表作为《掐丝珐琅球形香薰》,该香薰作为早期作品虽然在珐琅技术上尚有欠缺之处,但是在机械工艺上却有着惊人的成就,那就是球形内部支撑点燃的香料的架子无论香薰如何翻转,始终朝向上方,显示出精确的平衡点的计算。

 从康熙中期开始,清宫珐琅厂开始摒弃模仿明朝珐琅的模式,创造出有别于明朝风格的崭新的清代珐琅作品。早期所盛行的细丝粗釉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由粗丝淡釉器主导掐丝珐琅器的风格。掐丝虽然比早期显得稍粗,但是精细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釉色偏冷,明朝所盛行的暖色调被清冷而淡雅的新风格取代。

 到了康熙末年,随着掐丝珐琅技术的进步,工匠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掐丝和施釉的各种技巧,因此一种匀丝浓釉的器物风格又将粗丝淡釉器予以替代,从而确立了以后鼎盛期掐丝珐琅的技术走向。该期的典型特征是开始采用双钩技法来掐丝,精细而匀整。在釉料效果上表面光亮,具有怡人的温润感觉。

 乾隆时期是清朝珐琅制作的高潮期,同时也是成就最高的时期。除宫廷珐琅作之外,还有广东和扬州两个重要的珐琅生产地。在制作高峰的时候,由于活计太多,造办处经常要从外地临时雇用大批珐琅工匠。这个时期珐琅制品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前代,而且器型品种繁多,诸如碗、盘、钵、盒、瓶、罐、蜡台、文房用具、佛前供器、鼻烟壶等小型器,还有鼎、炉、香薰、佛塔、屏风、仙鹤等大型器。造型华美,掐丝精细而匀整,普遍采用双钩技法。在釉料方面,乾隆早期继续崇尚康熙末年采用的浓郁的釉色,中期以后则变为流行浅淡。但是由于大量地使用厚重的镀金装饰,因此,釉色虽淡雅而整体风格却又华贵而富丽堂皇。值得一提的是此期釉料来源比较多,既有山东博山料,也有广州和进口西洋釉料。典型色釉为粉红色,代表作品为掐丝珐琅龙、掐丝珐琅双龙瓶等。另外,由于弘历本人酷爱古器,因此这个时期还特别崇尚仿古作品。一是仿景泰款,二是仿古青铜彝器,如钵、尊、觚、卣等,如《掐丝珐琅提梁卣》。

乾隆五十四年以后内廷珐琅制作衰落下去,嘉庆和道光尚能维持乾隆晚期的风格,到同治时仅能依靠民间作坊来供应内廷需要了。光绪时期比较兴盛的民间珐琅作主要有老天利、洋天利、德兴成、达古斋、志远堂等,它们都是以乾隆时期作品为范本,用电镀法镀金,釉层较薄,缺乏温润光泽,胎体轻飘,器型怪异,装饰图案多吉祥色彩。

广州掐丝珐琅开始于康熙朝而盛行于乾隆,受西方影响较重,注重使用西番莲装饰,图案繁密紧凑,色调鲜艳明快,代表作为掐丝珐琅夔龙纹三足薰炉、掐丝珐琅缠枝西番莲碗等。

扬州掐丝珐琅掐丝匀细,线条流畅,色调偏冷,对比强烈,代表作为《掐丝珐琅凫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