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跳,丈人笑”,青岛女婿在四月份春鲅鱼上市时,买来新鲜的鲅鱼孝敬丈人,其实是近20年来新炒作的所谓“习俗”。不信,你上青岛街头问问60岁以上的老女婿,当年他结婚后,每年春天送没送鲅鱼给丈人,答案肯定是“没”。
这一习俗最早从崂山沙子口镇一带兴起的。2005年,崂山区开始在沙子口举办鲅鱼节,往后每年举办一次。而且,这一“习俗”被崂山区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展速度还是很快的。这既对发展海洋旅游经济有好处,又对弘扬中华伦理文化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过去,海洋富饶,山东海里好吃的鱼有很多品种,比如白鲳鱼、牙片鱼、塌米鱼、寨花鱼、黑头鱼、海鲋鱼、大黄花鱼、鳗鳞鱼、白鳞鱼等;而鲅鱼不上数,因为鲅鱼是无鳞鱼,腥味大,在青岛乃至山东半岛沿海,渔民都把它列入低档鱼,要么做甜晒鱼,要么做咸鱼,要么包饺子,要么做熏鱼。
以前,渔民女婿打鱼回来,送丈人的鱼都是好吃的鱼,鲅鱼档次低,拿不出手。不信,你问问崂山渔民,问问日照、烟台和威海的渔民。
只是在“竭海而渔”后,海“穷”了,鱼少了,鲅鱼身价上升,跟皮皮虾(虾虎)一样,成了海鲜中的新贵,成了能拿出手的海鲜。于是就有了“鲅鱼跳,丈人笑”,于是就有了崭新的“鲅鱼节”。这让日照威海烟台连云港甚至福建浙江的渔民乐的合不拢嘴,每年春天,他们都给青岛提供鲅鱼,能挣青岛一大笔钱。这样,青岛的鲅鱼从四月初一直卖到五月初,价格一路下跌。
青岛人强调本地鲅鱼质量最好,尤其是“沙子口鲅鱼”。其实,鲅鱼是洄游鱼,每年春天和秋天都经过青岛外海,“某地鲅鱼”是一个不科学的伪概念。“当流鲅鱼”却是真的,在鲅鱼洄游到青岛外海时,被渔民捕获,迅速送到岸边和餐桌。因为距离近、时间短,保证了鲅鱼的新鲜度,也就有了最佳口感;而且,“当流鲅鱼”外观特别漂亮,眼睛亮如水晶,鱼鳃鲜红,鱼身发出蓝光,整条鱼弹性十足,人握住鱼尾巴,鱼身子不打弯。新鲜鲅鱼清炖、做丸子、包饺子最好。
鲅鱼最容易破肚子,一旦破了肚子,价格会大跌,鱼肉适合红烧和做熏鱼,沙子口渔民有一种特色做法:腌臭鲅鱼。臭鲅鱼闻起来奇臭无比,吃起来满口生香,跟最臭的臭豆腐有一拼。
最后,我想说,编出“鲅鱼跳,丈人笑”顺口溜的人真是个天才,一字千金。崂山区应该重奖此人六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