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春天到来,当树木和野草都换上新鲜的绿装后,在老家鲁中山区的山沟、山谷的绿荫中,在村庄的大树上,总是传来布谷鸟响亮轻脆的叫声,这种叫声每次有四个清晰的音节,大人都说布谷鸟在催促人们:快快播谷,快快播谷。记得有一次,布谷鸟在村街边的大树上叫,一个退伍军人恶狠狠地咒骂道:你们听,这鷐(chén)子在说“我-操-干-部”。因为他退伍回乡后被村干部整过,心有不平。
在我老家,人们惯常把这种鸟叫做“光棍捣杵”,细究其意,似乎有点黄、有点色。在中国各地,这种鸟叫声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很多,但大都与播谷或光棍相关联,不是“快快布谷”“快快播谷”“快快割谷”,就是“光棍好苦”“光棍够苦”“光棍捣杵”。鸟关人情,从中可见民俗和生活,春天来了,辛勤劳作是农人不二的选择;还有,就是光棍在春天萌生春情,日子难熬,借鸟叫声传递孤苦意,好生凄惨也。
大学毕业后到青岛工作,青岛多山,春来在山上也能听到这种布谷鸟的叫声,很亲切,总能生发一些思乡情。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我:这不是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的叫声是两个音节:布谷,布谷。而且山上确实也有这种两个音节的鸟叫声,越听越真切,就是“布谷、布谷”。两下比较,后者更该是布谷鸟了。虽然疑惑,我还是认可了后者,而否定了从小就认识的布谷鸟。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对布谷鸟疑惑的疙瘩始终未解,经过一番网上搜索,上山实地考察,终于解开了自己心中积存多年的对布谷鸟认知的谜团。原来,所谓的布谷鸟其实就是杜鹃鸟。杜鹃鸟有三种:大杜鹃,三声杜鹃,四声杜鹃。其中,大杜鹃和四声杜鹃都叫布谷鸟,我小时候听到的布谷鸟叫声,就是四声杜鹃发出的叫声,声音大,节奏快,穿透力强——“快快播谷”。发出两个音节叫声的是大杜鹃,声音轻柔,舒缓——“布谷,布谷”。
而三声杜鹃就是传说“望帝化鸟”“子规啼血”里的主角,也是诗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常客。李白诗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白居易诗曰: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清夜子规啼”,“月落子规歇”。文天祥的诗最悲情:“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究其原因,是三声杜鹃的鸣叫声凄厉悲凉,让人闻声起意,生发联想。三声杜鹃的叫声有三个音节组成,自古及今,人们把它翻译成汉语多为:“不如归”“不如归去”或“民贵呀”“米贵阳”。三声杜鹃多在南方和西南,北方少见。
杜鹃是有名的森林益鸟,森林害虫是它的美食。但是,杜鹃有一个恶习,就是自己不育雏,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别的鸟巢中,让人家替自己孵化、养育后代。而且,杜鹃幼鸟一旦破壳出生,就会把别的鸟卵和幼鸟统统拱到巢外摔碎跌死。其实,科学家研究发现,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杜鹃以这种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这就是大杜鹃,两种布谷鸟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杜鹃是背黑锅的,这就是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
布谷鸟是一种羞怯怕人的鸟,总是藏在绿荫深处和树枝高处,人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布谷鸟与燕子一样,总是带给北方人们春的消息,而且都会捉害虫,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