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谈的世界
阿谈的世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59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扎了267年的辫子

(2012-02-28 17:07:28)
标签:

辫子与改革

杂谈

分类: 历史,考据

满族旧称女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两次建立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其祖先是肃慎,一个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到长白山地区的古老民族。满族的生活方式是以游牧和狩猎为主,在密林和旷野驱马飞奔,为了开阔视野和方便格斗,满族男人的发饰历经演变,后来形成前额剃发,后脑勺留辫子的独特发型。

1645年(顺治二年)6月,多尔衮采纳前明投降官员、淄川县进士孙之獬的建议,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在看到布告的十日内全部剃发。并发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执行命令。几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观念,是不剃发的,“衣冠束发”成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剃发严重伤害了汉人的感情,使他们失去了作为汉人的外在标志和尊严,于是,汉人纷纷起来反抗。清廷下令残酷镇压,“剃发令”所到之处,伴随着人头落地,甚至是血流成河。

1646年(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1647年6月,起义军攻入淄川,这时,孙之獬正巧被革职还乡,被起义军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肌肤上用锥子遍刺孔洞,然后插上羽毛,并在他头皮上戳洞栽上头发,以惩罚其献媚清廷首创剃发残害同胞的罪行,最后在闹市肢解了他并杀掉他的全家。

经过长达37年的血腥镇压,汉族民众的强烈反抗才被平息,从此,剃发易服,才成为汉人的生活常态。直到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人才公开提出废除《剃发令》,主张男人剪掉辫子。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一文,陈述男人留辫子的五大弊端:一是有碍外交。二是不利工作。三是对军事有害。四是妨害走向世界。五是不讲卫生。文中他还大胆地向光绪皇帝提出带头剪掉辫子的建议。良言在强大的保守势力和愚昧思想面前碰了壁,“祖宗家法”还是不能更易。

1872-1881年间,中国留美幼童在美国学习,经常有好奇的美国孩子跟在身后看辫子,并喊他们“中国女孩”,于是留美幼童有人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这可能是中国最早剪辫子的人。1895年,孙中山、陈少白、尤烈、杨鹤龄在日本剪除发辫。191235,刚刚成立不久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发《大总统令》,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并明确规定:“令到三日,男人一律将辫子剪除尽净,不遵者按违法论处。”之后,全国范围内一个全方位剪辫子的高潮到来了,人们纷纷拿起剪刀,剪掉辫子,以示拥护共和,与清政府决裂的决心。就在这一年,退位的溥仪也剪掉了自己的辫子,此举象征着统治中国267年的“辫子时代”的彻底结束。

但是,也有满族的遗老遗少和个别汉人视辫子为命根子,誓死不剪辫子。对这些汉人而言,做奴隶久了,习惯了,对奴隶的标志安之若素,剪掉了反而不习惯,于是,拼命维护这个标志,哭爹喊娘地不让人剪辫子。真的有人把辫子留到了民国时代,甚至有人留到了新中国。我老家有一个男人活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一直留着清朝时的辫子。据说,他临死前,不多的白发几乎不能扎一个像样的辫子。

从拼死不扎辫子到要命不剪辫子,267年,弹指一挥间,习惯势力的强大令人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