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士与狗有一比

(2007-09-01 22:11:34)
标签:

文学/原创

士与狗

分类: 散文,随笔

士作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古已有之。

 

当红学者易中天把士列为古代五种贵族之一,位居其末。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士既不同于贵族,也有别于平民,他们是有“术”有“艺”之人。这时的艺术往往指称的是专门知识和技能,比如,武术、剑术、刀术、法术、巫术、医术、纵横术、权术等等。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专门知识和技能,都可以进入“士阶层”。士的黄金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诸子百家都是“士”,因此,钱穆先生将战国时期称为“游士社会”。

 

后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上升,“士”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说文》解释:“儒,术士之称。”术士,又称“艺士”。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和我们今天所讲的艺术具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在内,又称“六艺”,《说文》把六艺统统归到儒家的门下,但是这与历史并不符合。

 

中国社会从古到今,大致可都分三个群体:权贵群体,平民群体,士群体。权贵是大树,平民是小草,士是藤本植物。士没有独立性,它必须依附权贵,否则很难生存,当年,苏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秦统一中国后,就不必再说了。士一旦依附权贵,就叫“士大夫”,名称变了,社会地位变了,但是社会角色并没有改变。士始终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终生最高的追求。

 

把士与狗相比,看似不雅,但确有可比之处。从主人豢养狗的用途分,有宠物狗、看门狗、猎狗(走狗);从狗有无主人的角度看,有野狗(丧家狗)、家狗;从狗的神志诊断区分,有正常狗、疯狗;从狗的出产地归类,有土狗、洋狗。中国统治者,不论是割据还统一时代,他们使用士,多是用来治国平天下,这时的士相当于看门狗、猎狗(走狗)。在极少数短暂的太平时期,统治者会大兴宫廷艺术,这时需要士的附庸风雅和拍马屁,士就要扮演宠物狗的角色。在昏庸的统治者出现时,多数士会自动堕落成“宠物狗”,甚至是“疯狗”。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士一旦沦为野狗,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当年,孔夫子周游列国,无可归依,被讥为“丧家之犬”。屈原最后投江,也是因为失去了主人。后世更少有超越之人,士都愿意做“家狗”,有主人的日子可以衣食无忧。曾经有过陶渊明、李白,也算是特立独行的“野狗”了,但实际上,他们俩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日子过得很辛苦,连酒都得讨着喝。

 

做家狗虽说衣食无忧,但必须的听话。因为,从秦始皇开始,统治者对士的态度和待遇江河日下,稍有不满,就大开杀戒,“伴君如伴虎”,士大夫自己就贱称为“奴才”,说实话,不容易。因此,变态的士挺多,百姓的日子就很苦。

 

说了这么多,士真的是不容易。狗是忠臣,士也多是忠臣。“士节”、“士气”历来被人们所推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推行仁政当作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还有一句名言:士可杀不可辱。语出《礼记·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在中国历史上,死节的义士也是举不胜举,从嵇康被砍头,到方孝孺被诛十族,到文革中自杀的知识分子,我们可以看到士的气节,杀身成仁,千古流芳。

 

这就是中国的士,可钦又可悲的一个社会群体,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古及今,自身命运并没有多少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