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通话和沙尘暴的关联

(2007-07-20 22:33:10)
分类: 教育,体育

    普通话这劳什子真不好玩。

    上大学时,最讨厌的、最害怕的就是在现代汉语课上学说普通话。讨厌是因为既看不惯老师(一个刚结婚的女老师,一个在那个年代最时髦的人,曾在上海听过著名的配音演员邱岳峰、刘广宁的课,这让她很自豪,经常提到。她还讲到邱岳峰的死与爱情有关)上课跟学生开玩笑,也听不惯老师“嗲声嗲气,撇腔拉调”。其实人家老师是采用民主式、开放式的教学法;而自己从小就是被老师骂着、打着学习的,“师道尊严”的思想根深蒂固。老师的普通话字正腔圆;而我来自鲁中山区的农村,说的是原汁的家乡话。害怕是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大学的人太少,大学生要牢记不能“忘本”;而父老乡亲、家乡的老师、父母等衡量你忘不忘本的第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撇腔了没有?”(就是不说家乡话了)其次才是“还穿补丁褂子吗?”和“回家还干不干活?”

    基于上述原因,我的家乡话一直说得没走样,普通话当然就说得很糟了。当了语文教师,最起码的一个合格标准就是会说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这让我有了一丝的自卑。但好在教学的其他方面可以弥补,十几年就这样相安无事地过来了。

    现在不行了,全民要说普通话,教师要走在前头,语文教师应该走在最前头。达不到二甲就是不合格,严格地讲就该下岗。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啊!眼看当年的同事有的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评员,有的成了广播电台的首席播音员,自己教过的学生有的也成了播音员和普通话测评员。我终于鼓足勇气,再次参加了五年一测的普通话考试。考试前,同事给了我50组题,我会在考试时抽到其中1组。从期末就开始练习,虚心向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请教,好生下了一番功夫。

    考题有四道:读字、读词、读文章、口头作文。前三道问题不大,作文题是《沙尘暴的警示》,开口说时,我突然想到了北京。北京的沙尘暴越来越厉害了,因为,北京周边的草原、树木消失得太多、太快。北京去年刮沙尘暴时,整个城市竟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土。有人惊呼:北京下土了!过去的北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在元大都的时代,北京到处是水,称作“海子”。周边有树林茂密的山,再往北面有水草丰美的大草原,那个时候该没有沙尘暴吧?可现在,沙尘暴刮到了北京,刮到了青岛,越过海洋,刮到了韩国和日本。沙尘暴刮啊刮,越刮越厉害。怎么办?要停止破坏大自然,整治环境,植树种草,恢复草原的植被。北京正在这样做,青岛正在这样做……正说着,监考老师的秒表叫了,时间到了,口头作文没煞尾,我就走出了考场,长长地舒了口气。

    回到家自己感觉考得还行,就模仿现场口头作文给老婆、女儿听,结果一下子就让她俩听出了“破腚”。“刮”字应该读一声,我一激动就读成了三声,而且至少重复了十来遍。

    奶奶的,这次考试分数估计又给“刮”下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