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与紫禁城

标签:
传统文化天文地理杂谈 |
分类: 天文地理 |
北京的紫禁城雄伟神秘、气势恢弘。只要穿过天安门前的金水桥;过端门、午门、太和门,那坐落于三重台基之上,巍峨的三大殿就呈现眼前。与此同时谁又能想到:在茫茫的苍穹之中有一颗星正与它遥相对应呢?
紫微星就是天上的北极星,它的位置位于小熊座中。小熊座紧挨着大熊座,是由28颗六等以上的星星组成的。小熊座中的α星就是著名的北极星。其中亮于4等的星有7颗。α、δ、ε、ζ、β、γ和η(古人称为:勾陈一、勾陈二、勾陈三、勾陈四、帝星、太子和勾陈增九)。七星排列成斗形,即北斗七星,但亮度较弱。斗柄末端的α是北极星,离北天极约1°。北斗七星则围绕着它四季旋转。如果把天比作一个漏斗,那紫微星则是这个漏斗的顶尖。古人把这种像“被群星围绕的紫微星”的人称作紫微下凡。但是被围绕的范围有大有小。生在家为一家之主,生在国为一国之君。
中国古代的天象学家在天人和一的思想下,将天象与地上的世界相对应。天像学家把天空中的黄道附近的24个星座统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用四种动物来代表,分别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实际上是4个恒星团。每个恒星团中包含7个由若干恒星组成的星座,古人称为“宿”,共二十八宿。其中每一星宿又包含若干颗恒星。这有点像古希腊天文学家们把天空的黄道均等地分成了黄道十二宫。便于观测日月在一年中运行的轨迹。汉代以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动物又与青、白、朱、黑、黄五色;宫、商、角、徵、羽五音;金、木、水、火、土五行;东、西、南、北、中五方;酸﹑甘﹑苦﹑辛﹑咸五味;春、秋、夏、冬、长夏四季;心、肺、脾、肝、肾五脏;等相配合对应相反相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阴阳五行理论体系,大量渗透在中国的传统建筑、堪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各个领域。不难看出,东方文明强烈的民族特点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
古人还看到在北天球的上方,北极星周围半径15°的地方,围着两条由恒星组成的“藩”墙,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紫微星垣”,又叫“紫微垣”。二十八宿围拱着紫微垣,犹如群臣环绕帝宫。紫微垣所处的位置为北天之上,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它所对应的人间的位置就是国之中心——紫宫,又称紫禁城。紫微星居紫微垣中为天帝,主宰上天;君主居紫禁城内为皇帝,主宰人间。实际上这还包含了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皇权天命的思想。
在紫微垣附近还有“太微垣”和“天市垣”。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政府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天上的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这也符合紫禁城的建设格局是:前朝后市。
如果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思想有了大概地了解,就不难理解明清时期北京城建规划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