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两天,最热的词就是“高考”了。虽然我的孩子离高考尚远,但实实在在感觉到“烤”的力量。
周日出门,车行还算顺畅。经过某学校门前时,LD手机响了,她只听到对方说话,而对方却听不到她。LD以为手机有毛病,可过了这段,信号又恢复了。原来是这所学校是高考考点,手机信号被屏蔽了。
今天一早上班,路上可不是一般的堵。我上班的方向本来是西北方向,没办法却一路向东再向北再向南,兜了一个大圈子。就这样,平时15分钟的路这回用了50分钟。在体育大街上,离单位只有咫尺之遥了,却怎么也不能右拐。不断有私家车过来加塞,甚至有一辆普桑猛一加油,差点与我相撞。我一看车里坐着一位中学生,知道这又是送考了,没和他计较。更多车辆开上了慢车道,甚至在路口逆行,JC熟视无睹。
拐上了中山路,在师大附中门前,停满了车,包括快车道右侧也停了长长一溜。JC站在路中间忙着疏导,任由他们停放。路更窄了,车流更慢了。
看了新闻才知道,因为高考,石家庄交管部门“开绿灯”,涉考车辆一般交通违法原则上不扣不罚。不光石家庄,北京都不按单双号限行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人性执法”吗?
因为高考,以往过份的事儿现在都不算什么了;以往不算什么的事儿,现在都成事儿了。
有报道说高考前夕,一些居民点附近的工地要停工,以免噪音影响考生复习。考点附近甚至实行交通管治,禁鸣喇叭。出租车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考生。酒店推出高考钟点房,方便考生休息。
多大事儿呀,现在弄得草木皆兵。我们当年高考,29个人里取一个,也没觉得怎么着。现在三个人里取两个,那份关注呀,真是让人吃不消。
早就嚷嚷着给学生减负,其实是越减越多。不要看这些貌似好心的举动,都会对考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我们这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一切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就行了。没有交管的法外开恩,道路上少了横冲直撞的送考车辆,道路是不是更顺畅?没有环保部门的临时抱佛脚,把所有噪音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不是不用再在高考前做这种画蛇添足的事?更重要的是,考生家庭与非考生家庭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一方的利益去给别一方造成不便。
有关部门在“人性执法”,滥施爱心的同时,是不是想一想社会的公平与考生的压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