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起,石家庄多条主干道同时施工,新一轮交通改造开始了。2月20日恰好是周五,早晨
上班并没有感到特别拥堵。周六周日也只是感觉车辆略高于以往同期,还没有到挪不动的地步。裕华路、
槐安路上几乎每一个路口都有警察值勤,但红绿灯好多不亮,相必这个阶段交管局收入会大大减少。
有人预测,真正的大堵将来自于周一。因为这一天,好多单位必须到岗,加之很多人对路口禁行不甚
了解,所以这一天的交通压力会最大。
东西向的几条主干道同时大修,人们的各种牢骚见诸多种渠道,但城市管理者依然不为所动,定期开
工。用某媒体的话就是“长痛不如短痛”。但生活已经不易了,为什么还要“痛”呢?有没有不“痛”的
办法?
石家庄算不上大城市,甚至发达程度还赶不上某些省份的地级市,但为什么交通方面却屡遭诟病?究
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城市人口密度过大。
据石家庄市政府网站数据,石家庄市区面积455.8平方公里,人口231.3万。由此得出,每平方公里
5074.59人。
北京截至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密度为995人/平方公里。(源自北京市政
府网站)。
上海至2007年末,全市土地面积为6340.5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858.0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
公里2930人。
重庆市面积8240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2人/平方公里。
而与石家庄相领的太原,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市辖区(六区)人口为263.67万人,(六
区)人口密度为1806人/平方公里。
郑州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14.8万,其中市区213.4万,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00人。
香港总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香港总人口7,008,600(2008年年底),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20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由以上数据可见,除了香港这个特别行政区,无论是直辖市,还是区位相当的省会城市,市区人口密
度都远小于石家庄。
石家庄目前发展,不是人口多了,而是城区小了。绝大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
业机构、居民社区,都在二环以内。北京都到六环了,石家庄的三环还没有完全派上用场。当然摊大饼式
的城市发展有待商榷,可基本规模还是要有。石家庄的开发区曾经在2000年初迅速发展,甚至当年有传言
说整个城市向东南发展,市政府有可能迁到开发区办公。可近两三年政策又改为向西北发展,东开发区被
甩在路上。医院、学校等诸多服务机构尚待健全,不少已经在开发区定区的居民,又在二环以内买了房子
,准备搬回去住。
政策的不固定性使得人们不愿离开已有的生活环境,结果楼越盖越高,人越住越挤,车越来越多,路
越来越堵。
二、道路太宽
如果街道宽成为城市拥堵的理由,肯定有人说我有病。但这是事实。
体育大街、建华大街、中街大街某些路口已经是双向八车道甚至十车道,但每到高峰,这里还是堵成
一片。为什么?就是因为太宽了。
细心的人会发现,越是宽的街道,过街的行人就越是迫不急待。因为二三十秒的绿灯,往往不足以让
行人横穿马路。如果他们以正常速度,灯亮起步,那么在红灯时他们往往走到路中间,要么等下一个绿灯
,要么小跑过去。久而久之,行人就提前出发了。
骑自行车的人也同样。尤其是要拐弯的人,他处在最外侧的慢车道,所兜的圈子远大于汽车,但速度
又远小于汽车,所以他们往往先行一步,到路中间再拐弯,这样就与直行汽车相汇,挤成一团。
香港人口密度高于石家庄,城市街道也比石家庄窄得多,许多路口都是双向两车道(只有两个机动车
道,没有自行车道,自行车上街是要受罚的),但车辆通行十迅速。
三、红绿灯太多
现在几乎每一个路口都建有红绿灯。可事实上,有这个必要吗?本来人少车少的路口,因为一个红灯
也要等上一阵,时间就白白耽误了。
还有路口,本来是右转,也要设一个红色箭头灯,浪费时间。
裕华路曾经建设“畅通大道”工程,号称只要只要均速通过路口,第一个是绿灯,以后每一个也都是
绿灯,这就是所谓的“绿波带”。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只要通过路口,那肯定是绿灯时通过的。即
便是红灯,我也是等到绿灯才走的,但下一个路口依然会遇到红灯,这跟匀不匀速没啥关系。
四、单行道太少
修路前,石家庄也就是槐北路、槐中路、正东街等几条道路实行单行道,现在有不少已经改为双行了。其实单行道是一个治理交通的好方法,香港、青岛等城市都用得不错。
五、地下通道及过街天桥利用率低
交通拥堵,还有一些是行人横穿马路造成的。虽说一些街道建了中间隔离带,但仍有人不惜以命相搏,翻越护栏。这一方面是天桥及地下通道设立的不尽科学,另一方面,不少天桥和地下通道成了摆设。
中山路火车站附近,有一个天桥,两个地下通道,但仍有人横穿马路。我也曾走过地下通道,里面光线黑,各种摊贩云集,空气污浊。天桥原来有两个大广告牌子夹着,里面也是自成一体。我就有朋友在上面险些被抢。现在广告牌拆了,情况好一些。
总之,解决城市拥堵是个综合考虑的事情,需要方针政策、执行力、市民素质等相结合才能显现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