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1日限塑令颁布之后,商家市民统一行动,超市门口大袋小袋出来的人少了,代之以帆布袋或是尼龙袋,甚至有些东西少的就直接拿在手里,扔到车上。
   
应该说,限塑令的实行,对环保起到了一定作用,毕竟有了价格的门槛,人们用塑料袋不像原来那么随便了。但一个事务都有它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不好的一面,比如对老百姓而言,垃圾袋少了,去超市还得惦记带个袋子等等。其实与我们的环境相比,费点事儿,不算啥。
   
但是,在这一举措的后面,有人在偷偷乐了。因为他们赚钱了。这个他们,泛指众多商家,尤其以超市为最。
   
下面是一段公开的资料:(大连家乐福公关部经理葛崇玉为记者算了一笔帐,大连家乐福按每天的客流在1.2万人计算,每个消费者用三四个塑料袋,一天就是四五万个,这样每天仅塑料袋成本就是六七千元,一年下来就是200多万元。——摘自半岛晨报2007/11/16/A10版)石家庄的超市可能无法与大连家乐福相比,但每天客流平均五千人应该不是问题。以北国超市限朔令时的15家店(现在是16家)为例,一家一年的成本就算30万,15家下来就是450万。当然,商家不是傻子,这部分钱都要计入成本,算在消费者头上。
   
现在好了,国家一指政令,超市把做袋子的钱省了,是不是就把这部分钱让利给消费者了呢?不得而知。如果套用鲁迅先生的话,那就是“我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他们”。
   
这只是省下的钱,别忘了,还有赚的钱呢。
   
现在人们到超市,如果实在忘了自己拿袋子,碰巧买的又是鱼虾或是小零碎,那就用超市一个袋子,这是要花钱的。从一毛到五毛,大概是这样一个梯度。
   
我们仍以北国超市为例,就算一个袋子三毛钱,一天卖出一千个,就是300元。一个月三十天,9000元。一年10.8万元。北国超市16个门店,全下来是172.8万元。那么这一百多万有多少利润呢?还是以大连那位经理的算法,一个塑料袋的成本约在0.15元,那么利润就是50%了。就是86.4万元,够搞几次大型促销活动了。
   
省下的钱与赚到的钱差不多要550万元。这钱去哪儿了?
   
既然是国家政令的受益者,这钱超市起码不能自揣腰包,应该统一交给一个机构,然后划归国家财政,用于环保事业。您要说这钱不好算,那是瞎扯,找个会计师事务所,算上它几天,肯定门儿清。只有这样,限塑令才能不悖原旨,老百姓才会更加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