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家山堰塞湖十万火急(ZT)

(2008-06-05 14:21:31)
标签:

杂谈

唐家山相当于将近三个西湖。西湖蓄水量800多立方米,湖水水深不到两米。去过西湖的朋友都知道那有多

大。

新闻预报说今天能溢流,可现在也没有任何消息。

唐家山堰塞湖十万火急(ZT) 

 

唐家山堰塞湖十万火急!不能再等了!!!!
  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坝体是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形成的,所以,这个堰塞湖坝总体上是一座土石混合的“干”坝,且经过大大小小上万次余震,坝体的致密程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因此,如果抓紧时间泄流,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不会以“溃坝”的形式出现,而是逐步加大的形式泄流。其根据是:
  一是唐家山堰塞湖坝总体上是一座土石混合的“干”坝。由于唐家山堰塞湖是因为地震导致山体垮塌形成的,在形成的初期先是巨石滚落,后是山体滑下堵塞了河道。正因为如此,唐家山堰塞湖坝不是象因雨水渗透造成的滑坡那种含水量很大的湿坝体,而总体上是一座土石混合的“干”坝。堰塞湖坝体比较长(800多米)、比较高,具有相当的承压能力。堰塞湖水对坝体的渗透是有限的,在短时间内不会渗透整个大坝,使之成为可形成泥石流的堆积体;由于坝体比较高,如果雨水不是太大,短时间内也不会从上往下完全侵透大坝体。所以,堰塞湖的坝体的稳固程度比此前想象的要强的多,如果赶在降大雨前抓紧泄流,可以防止其以泥石流的形式溃坝。
  二是唐家山堰塞湖坝形成后,经过了多次余震,增强了坝体的密度,加强了其承压能力。在唐家山堰塞湖坝形成后时间里,先后发生了数万次大大小小的余震,这些余震,一方面会有破坏作用,继续造成山体的垮塌;但同时,也会在客观上起到“震荡器”的作用,把最初形成的堰塞湖坝体中的许多小的空洞震塌,把坝体震得更“实”了,使坝体趁于稳定并增加了密度。这些震荡不仅增强了坝体的强度,而且对堰塞湖坝体防渗透性起到了一定增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溃坝的风险。
  三是由于唐家山堰塞湖坝是土石混合坝体,泄流时,水会先将土和小石头冲走,剩下大一些石头的具有一定的支撑能力,会起到阻流作用,使水逐步下泄。从一定意义上讲,堰塞湖大坝体中的石头越多、石块越大,造成溃坝的可能性越小。因为只有泥石流才能冲走巨大的石块,目前,堰塞湖坝体堆积物中所含水量达不到形成泥石流的条件,也就是堰塞湖坝体还没有被“泡透”。如果堰塞湖坝体被雨水和湖水浸泡透了,那就不好说了。现在的管涌也不一定会立即造成溃坝,因为也可能是从坝体下面的一些大石头的空隙中渗透出来的,越往堰塞湖坝体的下层石头越多、越大,不是这些石头早就发生溃坝了。这些大石头组成的坝体部分肯定漏水,但对大坝整体上的影响是有限的。引导的合适(如在目前已经开挖的大渠与湖之间,再挖一条小水渠,让其在水流的作用下扩大,以达到逐渐泄流的目的),完全可以不以溃坝的形式、而是以渐缓的形式泄流。在水的作用下,泄水渠会慢慢扩大、加深,水流也会慢慢加大。但不会是灾害性的。
  根据以上分析,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越早风险也就越小。同时,我认为,等着让水位进一步上涨溢出的方案不是最佳方案。因为这样做,增加了救灾的代价和成本,甚至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