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影儿 |
1月5日,记者见到了有着“清朝皇帝专业户”之称的知名演员张铁林。也许是皇上做久了,龙袍穿惯了,所以来到石家庄这一亩三分地,张铁林依然是一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样子,在众多市民面前,张铁林依然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坐派。听他与记者的对话也就像皇帝与臣子,自我感觉始终“良好”。
回国演戏是咸鱼翻身
记:您在在北电学的是表演,在英国学的是导演,后来回国后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现在忙于什么制作?
张:刚刚完成《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的拍摄。
记:演员有无变化?
张:基本没有变化。还是原班人马。
记:对于演皇帝的一些演员,你曾说唐国强演皇帝主要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张国立演皇帝主要是游山玩水的,你演的主要是处理后宫事务。现在《康熙王朝》刚刚播完,陈道明扮演的康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雍正王朝》中的焦晃,你会给他们一个什么评价呢?
张:其实这是老话。开玩笑的一句话,因为总有人问我你演皇上,你觉是所有这些皇帝谁演得最好?这些问题问得十分尴尬,我怎么可以说我自己演得好,而别人演得不好呢?其实演谁都是电视剧的产物,是商业产物,是娱乐产物。所以每个演员演什么是自己造的,每个演员表现的角色是老百姓心目中约定俗成的那个角色,并不是完全历史的。
我们的作用不是教科书,是电视剧,是娱乐商品,非常通俗的东西,戏说的东西。所以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没有谁高谁低,谁长谁短的问题,我觉得这几个人物每一个都有长处。
记:你曾演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及现在的《乱世英雄吕不韦》、《聊斋先生》、《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是古装戏,以后在戏路上会不会有一个改变?
张:本来我回来演戏就是咸鱼翻身,在国外这几年都转行了,回到国内又演戏,没有一个什么戏路改变的问题。您提这个问题好像演戏是我的本行,但实际上演戏根本就不是我的本行,编导才是我的本行。(总接戏)那是因为这两年市场需要,也是制作老师找我演,一部接一部,演一部都说不演了,但实际上还在演,所以也许终于会有一天我就不再演了。不演了就参与幕后的制作,参与影视公司很多行政以及很多制作工作。演员工作是我出国以前的本行,现在重新回过头来,说是咸鱼翻身,其实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既然做了,市场上还能接受,老百姓也不烦你,我也不妨先演着。演到差不多的时候就该走人了。
空说创新是一句废话
记:有观众评价你在《还珠格格》中演的皇帝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演的皇帝有相似之处。你如何处理不同剧集角色上的异同?
张:不是有相似之处吧?完全一样才对。我很遗憾没有能演得完全一样,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个人,同时代的一个人,一个演员演的一件,干嘛不一样呢?
记:演员是不是也应该求异呢?
张:演员的创作永远是有局限性的,我从未设想过做一个千变的演员,我不认为什么都能演这就是本事。换句话说,一个专业演员到了这个年纪(人到中年)应该求稳,稳中求变。而且我觉得我应该是演自己擅长的角色,一辈子都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不想挑战什么,创新什么,但空说创新是一句废话。
记:还注意到你在电视上拍过许多广告,如海王金樽、羽绒服等,其中有些广告观众的评价并不高。对于广告你在接拍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界限?
张:评价不高是什么意思?是制作上吗?
记:是创意上,有争议。
张:我没看到,不知道。我觉得是这样:广告的主家是每一个厂家,每一个厂家做广告的意义在于销售自己的产品。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厂家选择了你,势必是认为你的精神状态形象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帮助他促销。所以从这一点说,被选作广告与被选作演戏是一样的,有一定的被动性,也有相当的主动性。我选择的广告,一是健康产品,二是民族产业,三是原则上不要影响形象。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让我去假装演一个与我本身形象距离较远的我一般不做。我希望在产品形象代言人这个行业里,如果有机会,我尽量要求这个形象是接近我自己的形象。皇帝当然也是我创造的一个类型的角色,距离我并不远。
我跟赵薇没有联系
记:听说你业余生活很丰富,喜欢书法,喜欢盖房子?
张:喜欢写写字儿。喜欢琢磨盖房子,自己设计,是个建筑发烧友。
记:听说《还珠格格III》换了很多演员,你会不会接演?
张:不会。其他我不知道,与我无关。制作方也与我接触过,但我也不会跟你们说。反正我没兴趣。
记:对于赵薇军旗装事件你作何评价?
张:这事我不想谈,我跟本就不知道。确实不知道。一没看见照片,二不知道此事,三我跟赵薇没有联系。不是我回避谈这事儿,我确实不知道。我不能瞎谈。
记:现在大家都关注这事儿,是不是说现在年轻演员做广告也好,拍戏也好,也应该提高一下自身的素质?
张:这个事基本上就是把一个偶然的事情给扩大化了,变成了一般的问题。这个事情不管出在谁身上,出在谁身上谁负责任。出在谁身上说谁,别因为一个人出了以后就变成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或是一般的行业问题去讨论,我觉得这个太大。她的就是她的问题,扯多大都是她的问题。至于她的问题是什么,我不知道。
2002年电视剧市场会更丰富
记:你如何看待2002年的影视剧市场?
张:2002年的制作大环境比较丰富,大家都在尝试一些新的题材形式,以我看目前的状态,决不会像是前两年电视剧的状态,很容易归纳成三四五六种心态,归纳成几种类型。何况2002年的类型会更多,也许是电视剧市场从来没见过的类型,它们都会出来。
我的意思就是2002年的电视剧市场随着入世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变化,随着申奥成功的环境,大家都想创新,都希望市场更加活泼一些。但是我相信2000年以来形成的几种大的类型还会稳定相当一段时期。比如古装片,某种类型的古装片,比如说所谓的警匪片,家庭伦理与破案相结合的,在去年是相对收视率比较高的几个大类型。
记:你比较喜欢演哪类角色?
张:我不给自己限定角色。只是看剧本。只要好就可以演。
记:电视剧市场依然会好于电影吗?
张:这应该是一个大趋势吧。电视剧与电影市场的竞争应该是有一二年的事儿了。这个话题已经好多年了,电视必然随着电子系统的发展而继续发展,而电影则越来越多地要借助于很多电子新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传统电影市场和电影观念恐怕要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被改造。所以从形式上看,电影市场形式上的萎缩未见得是萎缩,它是变化中,改造中,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记:你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主攻方向是电视还是电影方面的创作?
张:视市场变化而变化。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基本不定位一定做电视剧或是做电影。
回国演戏是咸鱼翻身
记:您在在北电学的是表演,在英国学的是导演,后来回国后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现在忙于什么制作?
张:刚刚完成《铁齿铜牙纪晓岚》(续集)的拍摄。
记:演员有无变化?
张:基本没有变化。还是原班人马。
记:对于演皇帝的一些演员,你曾说唐国强演皇帝主要是处理国家大事的,张国立演皇帝主要是游山玩水的,你演的主要是处理后宫事务。现在《康熙王朝》刚刚播完,陈道明扮演的康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雍正王朝》中的焦晃,你会给他们一个什么评价呢?
张:其实这是老话。开玩笑的一句话,因为总有人问我你演皇上,你觉是所有这些皇帝谁演得最好?这些问题问得十分尴尬,我怎么可以说我自己演得好,而别人演得不好呢?其实演谁都是电视剧的产物,是商业产物,是娱乐产物。所以每个演员演什么是自己造的,每个演员表现的角色是老百姓心目中约定俗成的那个角色,并不是完全历史的。
我们的作用不是教科书,是电视剧,是娱乐商品,非常通俗的东西,戏说的东西。所以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个角色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没有谁高谁低,谁长谁短的问题,我觉得这几个人物每一个都有长处。
记:你曾演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及现在的《乱世英雄吕不韦》、《聊斋先生》、《铁齿铜牙纪晓岚》都是古装戏,以后在戏路上会不会有一个改变?
张:本来我回来演戏就是咸鱼翻身,在国外这几年都转行了,回到国内又演戏,没有一个什么戏路改变的问题。您提这个问题好像演戏是我的本行,但实际上演戏根本就不是我的本行,编导才是我的本行。(总接戏)那是因为这两年市场需要,也是制作老师找我演,一部接一部,演一部都说不演了,但实际上还在演,所以也许终于会有一天我就不再演了。不演了就参与幕后的制作,参与影视公司很多行政以及很多制作工作。演员工作是我出国以前的本行,现在重新回过头来,说是咸鱼翻身,其实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既然做了,市场上还能接受,老百姓也不烦你,我也不妨先演着。演到差不多的时候就该走人了。
空说创新是一句废话
记:有观众评价你在《还珠格格》中演的皇帝与《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演的皇帝有相似之处。你如何处理不同剧集角色上的异同?
张:不是有相似之处吧?完全一样才对。我很遗憾没有能演得完全一样,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个人,同时代的一个人,一个演员演的一件,干嘛不一样呢?
记:演员是不是也应该求异呢?
张:演员的创作永远是有局限性的,我从未设想过做一个千变的演员,我不认为什么都能演这就是本事。换句话说,一个专业演员到了这个年纪(人到中年)应该求稳,稳中求变。而且我觉得我应该是演自己擅长的角色,一辈子都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不想挑战什么,创新什么,但空说创新是一句废话。
记:还注意到你在电视上拍过许多广告,如海王金樽、羽绒服等,其中有些广告观众的评价并不高。对于广告你在接拍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界限?
张:评价不高是什么意思?是制作上吗?
记:是创意上,有争议。
张:我没看到,不知道。我觉得是这样:广告的主家是每一个厂家,每一个厂家做广告的意义在于销售自己的产品。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个厂家选择了你,势必是认为你的精神状态形象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帮助他促销。所以从这一点说,被选作广告与被选作演戏是一样的,有一定的被动性,也有相当的主动性。我选择的广告,一是健康产品,二是民族产业,三是原则上不要影响形象。不是我力所能及的,让我去假装演一个与我本身形象距离较远的我一般不做。我希望在产品形象代言人这个行业里,如果有机会,我尽量要求这个形象是接近我自己的形象。皇帝当然也是我创造的一个类型的角色,距离我并不远。
我跟赵薇没有联系
记:听说你业余生活很丰富,喜欢书法,喜欢盖房子?
张:喜欢写写字儿。喜欢琢磨盖房子,自己设计,是个建筑发烧友。
记:听说《还珠格格III》换了很多演员,你会不会接演?
张:不会。其他我不知道,与我无关。制作方也与我接触过,但我也不会跟你们说。反正我没兴趣。
记:对于赵薇军旗装事件你作何评价?
张:这事我不想谈,我跟本就不知道。确实不知道。一没看见照片,二不知道此事,三我跟赵薇没有联系。不是我回避谈这事儿,我确实不知道。我不能瞎谈。
记:现在大家都关注这事儿,是不是说现在年轻演员做广告也好,拍戏也好,也应该提高一下自身的素质?
张:这个事基本上就是把一个偶然的事情给扩大化了,变成了一般的问题。这个事情不管出在谁身上,出在谁身上谁负责任。出在谁身上说谁,别因为一个人出了以后就变成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或是一般的行业问题去讨论,我觉得这个太大。她的就是她的问题,扯多大都是她的问题。至于她的问题是什么,我不知道。
2002年电视剧市场会更丰富
记:你如何看待2002年的影视剧市场?
张:2002年的制作大环境比较丰富,大家都在尝试一些新的题材形式,以我看目前的状态,决不会像是前两年电视剧的状态,很容易归纳成三四五六种心态,归纳成几种类型。何况2002年的类型会更多,也许是电视剧市场从来没见过的类型,它们都会出来。
我的意思就是2002年的电视剧市场随着入世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变化,随着申奥成功的环境,大家都想创新,都希望市场更加活泼一些。但是我相信2000年以来形成的几种大的类型还会稳定相当一段时期。比如古装片,某种类型的古装片,比如说所谓的警匪片,家庭伦理与破案相结合的,在去年是相对收视率比较高的几个大类型。
记:你比较喜欢演哪类角色?
张:我不给自己限定角色。只是看剧本。只要好就可以演。
记:电视剧市场依然会好于电影吗?
张:这应该是一个大趋势吧。电视剧与电影市场的竞争应该是有一二年的事儿了。这个话题已经好多年了,电视必然随着电子系统的发展而继续发展,而电影则越来越多地要借助于很多电子新的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而传统电影市场和电影观念恐怕要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变、被改造。所以从形式上看,电影市场形式上的萎缩未见得是萎缩,它是变化中,改造中,也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记:你的影视剧制作公司主攻方向是电视还是电影方面的创作?
张:视市场变化而变化。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市场需要什么就做什么,所以基本不定位一定做电视剧或是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