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听音儿 |
DJ,电台节目主持人的简略称谓。在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DJ也成了个性鲜明、行事独特的一批人。就在前不久举办的昆明书市上,一本名为《活着就是折腾》的DJ小说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轰动,其作者董鹏也以敢于揭露乐坛的阴暗面而成为了新闻人物。
两个月后,待各种新闻尘埃落定,我们再一次面对董鹏,面对他的DJ小说。
折腾是一种人生态度
问:书名定为《活着就是折腾》。或许折腾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你所理解的“折腾”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答:朝不保夕。顺其自然,自然状态。
问:“折腾”是不是意味着永不满足,永往直前?
答:可能吧,还有欲壑难填、爱慕虚荣。
问:你觉得是褒义还是贬义?
答:不褒不贬,中性的。
问:小说写了主人公米多多的事业和爱情中的种种不如意。发生地的默认值是唐山吗?
答:对。
小说欢迎对号入座
问:在小说中打上了很多时代或是事件的烙印。比如摇滚音乐会,比如同性恋歌手,比如摔话筒等等。你在书的开头写了一句话,不要对号入座。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答:对。后来我写了新的后记,叫“欢迎对号入座”。整个我觉得是一个游戏。以前有很多小说,或者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特别沉重,我想这是一个娱乐的姿态,另外是一个阴谋。
问:你在这儿娱乐,是不是有人就真当事儿了。怎么办?
答:那没事儿呀!(语气轻松)那就来吧!欢迎。
另外我记着歌德说过一句话,阅读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一个阴谋,我觉着我这就是一个阴谋。如果你对号入座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乐趣。如果你坚持板着面孔去较劲的话,我觉着都是一个病态。
问:米多多作为主人公,生活有些前卫,也有颓废的时候。是不是能从他身上折射出你个人的一些东西?
答:他是全国DJ的一个缩影。因为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DJ看过我的小说,你写我干嘛?我说我没写你呀。当然我也没写我。我可能写的是另外一个人。但是他们都觉得那个场景或者人物与自己太熟悉了,或是息息相关,自己就是这个环节或是链条上的一个。
问:他身上有多少你的影子?
答:一半一半。
曾想给小说配主题歌
问:作为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写出这样一部小说,黑色幽默,事业与爱情都不顺,是不是有所暗示?
答:没有。以前的音乐小说或是写这个圈子的小说都特别虚伪,粉饰太平,我觉得这是我告诉大家的一个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什么旨意。
问:结尾不是扬而是抑,是不是给后面的创作做一些铺垫?
答:对呀。故意写成这样的,这个创意是在写作之前就有了。一般在我写小说之前,所有的细节与大结构都形成了之后才写。一个哥们儿写了几首歌,原来想这本书是和一张CD一块出,五首歌作为小说的主题歌出现,这在中国文坛上还是一个比较创新、靠前的东西。最后出版社折合成本,或者对音乐不太感兴趣。
问:小说就像电视剧一样还有主题歌?
答:对。
问:你原打算是买你的书附赠光盘,边看书边听音乐?
答:对呀。因为这个小说挺有画面感的,成心把它写成这样。在文字上有许多空间以外的联想,会觉得这是一个东西。
王朔不行该我出场
问:除了内容情节之外,语言很有特色。有人说是对“中国口语的生动运用”。有些地方不加标点,一口气读下来。是不是与你的职业相关?
答:有朋友说你都没有看过100本书就敢写书?第一正是我脑子里没有任何文字的痕迹。第二依赖于我小时候的积累。我爸是学中文的,幼年时期读的那些书虽然没有强加给我文学上的概念,但是有一个潜移默化,有一个默默的对文字的领悟能力。现在我还是特别热爱文学,特别热爱读书。
至于文体,可能是我在早期受过一些人的影响,比如王朔、王小波。后来发现他们也不是时代语言。我曾对媒体说过,王朔不行了,该我出场了。今天看王朔的小说,我说过特别像我不老不新的家长。他有点儿臃肿,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和淘汰。现在轮到我出场了,我绝对要有一个完美的亮相,或者一个我认为还行的演出。有个编辑也说这是一个纯北京的写作。
问:那你到底是个唐山人还是北京人?
答: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所以我不是一个唐山人。我可能继承了北京人骨血里的一些东西,比如狂妄,比如自命清高。
问:与其他几部小说并称为“0度酷小说”。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
答:是为出版要求而网罗的这几个年轻的小说家,出了这一个系列。没有特别的意义。
歌坛虚无且狂热
问:前一阵听说你与媒体记者要打官司,当然这也是由你书中写到的阴暗面,比如排行榜引起的。你现在怎么看等流行歌曲打榜这个事情?
答:这个是唯一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无奈的选择。不是最好的方式,至于好的吧,大伙儿都在尝试,但一时之下想不出来。这不是DJ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好多唱片公司认为你有榜你就是一个好节目,或者你就是一个纳入它宣传视野或是宣传规程的一个节目。如果说我不做排行榜,那可能这一年内都不会有新歌寄给你。我送的歌排第几第几了,这是(企宣)向自己老板或是上司表功(的筹码)。
问:是不是有点皇帝的新装的意味?是不是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没有人戳穿,还都来这么做?
答:对。歌坛就是很虚无,虚妄的狂热。
问:你出书之后,有人说你不单单是一个DJ,一个写手,还是中国流行音乐打假第一人。你怎么看这个称谓?
答:好哇。告诉大家一些真相不好吗?!
问:你的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出?
答:我的DJ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是一腕儿啊》是个延续,内容上是说出完这本书,包括涉足了这个行业,我就会更冷静沉稳地看待这个行业。感情方面是一个特煽情的东西。我以前可能将感情写得很生陌,在这儿决心煽一把情。现在正在写。明年夏天写完,秋天上市。第三部《抽完这根儿烟》有点结束DJ三部曲的概念。平时我们生活中“抽完这根烟我们就走”,“抽完这根烟我们就干什么干什么”,取这个概念。抽完这根烟,三部曲就结束了。
问:DJ三部曲结束了,但DJ生涯不能结束吧?
答:对。那是我热爱的一个行业。别人一个月给我五万块钱,我也不会去的。你的节目有多少人听,或者你有多大影响力,对你积极的回馈会让你时刻保持充盈的精力。除去培养一些自己内在的东西之外,还在于你的听众给你的力量。在这个行业需要微妙的心理调节,如果你调节不好的话,有可能会败下阵来。
问:你的小说有自传性质。你什么时候能真正客观起来?
答:我做不到。我觉得那样特别虚伪。我觉得还是裸露一点好吧!
作者简介:董鹏。生于1971。北京人。1992年大学(音乐系)毕业留校。曾先后自组数支乐队,在乐队中担任主唱、爵士鼓手,后考入电台,任新闻主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2001年,荣获“2001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大赛金奖和入围第五届全国百优广播主持人
两个月后,待各种新闻尘埃落定,我们再一次面对董鹏,面对他的DJ小说。
折腾是一种人生态度
问:书名定为《活着就是折腾》。或许折腾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你所理解的“折腾”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答:朝不保夕。顺其自然,自然状态。
问:“折腾”是不是意味着永不满足,永往直前?
答:可能吧,还有欲壑难填、爱慕虚荣。
问:你觉得是褒义还是贬义?
答:不褒不贬,中性的。
问:小说写了主人公米多多的事业和爱情中的种种不如意。发生地的默认值是唐山吗?
答:对。
小说欢迎对号入座
问:在小说中打上了很多时代或是事件的烙印。比如摇滚音乐会,比如同性恋歌手,比如摔话筒等等。你在书的开头写了一句话,不要对号入座。这是不是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答:对。后来我写了新的后记,叫“欢迎对号入座”。整个我觉得是一个游戏。以前有很多小说,或者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特别沉重,我想这是一个娱乐的姿态,另外是一个阴谋。
问:你在这儿娱乐,是不是有人就真当事儿了。怎么办?
答:那没事儿呀!(语气轻松)那就来吧!欢迎。
另外我记着歌德说过一句话,阅读就是作者和读者的一个阴谋,我觉着我这就是一个阴谋。如果你对号入座的话,你会发现有很多乐趣。如果你坚持板着面孔去较劲的话,我觉着都是一个病态。
问:米多多作为主人公,生活有些前卫,也有颓废的时候。是不是能从他身上折射出你个人的一些东西?
答:他是全国DJ的一个缩影。因为至少有二十个以上的DJ看过我的小说,你写我干嘛?我说我没写你呀。当然我也没写我。我可能写的是另外一个人。但是他们都觉得那个场景或者人物与自己太熟悉了,或是息息相关,自己就是这个环节或是链条上的一个。
问:他身上有多少你的影子?
答:一半一半。
曾想给小说配主题歌
问:作为一个电台节目主持人,写出这样一部小说,黑色幽默,事业与爱情都不顺,是不是有所暗示?
答:没有。以前的音乐小说或是写这个圈子的小说都特别虚伪,粉饰太平,我觉得这是我告诉大家的一个本来面貌。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什么旨意。
问:结尾不是扬而是抑,是不是给后面的创作做一些铺垫?
答:对呀。故意写成这样的,这个创意是在写作之前就有了。一般在我写小说之前,所有的细节与大结构都形成了之后才写。一个哥们儿写了几首歌,原来想这本书是和一张CD一块出,五首歌作为小说的主题歌出现,这在中国文坛上还是一个比较创新、靠前的东西。最后出版社折合成本,或者对音乐不太感兴趣。
问:小说就像电视剧一样还有主题歌?
答:对。
问:你原打算是买你的书附赠光盘,边看书边听音乐?
答:对呀。因为这个小说挺有画面感的,成心把它写成这样。在文字上有许多空间以外的联想,会觉得这是一个东西。
王朔不行该我出场
问:除了内容情节之外,语言很有特色。有人说是对“中国口语的生动运用”。有些地方不加标点,一口气读下来。是不是与你的职业相关?
答:有朋友说你都没有看过100本书就敢写书?第一正是我脑子里没有任何文字的痕迹。第二依赖于我小时候的积累。我爸是学中文的,幼年时期读的那些书虽然没有强加给我文学上的概念,但是有一个潜移默化,有一个默默的对文字的领悟能力。现在我还是特别热爱文学,特别热爱读书。
至于文体,可能是我在早期受过一些人的影响,比如王朔、王小波。后来发现他们也不是时代语言。我曾对媒体说过,王朔不行了,该我出场了。今天看王朔的小说,我说过特别像我不老不新的家长。他有点儿臃肿,已经被时代所抛弃和淘汰。现在轮到我出场了,我绝对要有一个完美的亮相,或者一个我认为还行的演出。有个编辑也说这是一个纯北京的写作。
问:那你到底是个唐山人还是北京人?
答:因为我没有经历过唐山大地震,所以我不是一个唐山人。我可能继承了北京人骨血里的一些东西,比如狂妄,比如自命清高。
问:与其他几部小说并称为“0度酷小说”。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
答:是为出版要求而网罗的这几个年轻的小说家,出了这一个系列。没有特别的意义。
歌坛虚无且狂热
问:前一阵听说你与媒体记者要打官司,当然这也是由你书中写到的阴暗面,比如排行榜引起的。你现在怎么看等流行歌曲打榜这个事情?
答:这个是唯一存在的一种方式,是无奈的选择。不是最好的方式,至于好的吧,大伙儿都在尝试,但一时之下想不出来。这不是DJ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好多唱片公司认为你有榜你就是一个好节目,或者你就是一个纳入它宣传视野或是宣传规程的一个节目。如果说我不做排行榜,那可能这一年内都不会有新歌寄给你。我送的歌排第几第几了,这是(企宣)向自己老板或是上司表功(的筹码)。
问:是不是有点皇帝的新装的意味?是不是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没有人戳穿,还都来这么做?
答:对。歌坛就是很虚无,虚妄的狂热。
问:你出书之后,有人说你不单单是一个DJ,一个写手,还是中国流行音乐打假第一人。你怎么看这个称谓?
答:好哇。告诉大家一些真相不好吗?!
问:你的下一部作品什么时候出?
答:我的DJ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我是一腕儿啊》是个延续,内容上是说出完这本书,包括涉足了这个行业,我就会更冷静沉稳地看待这个行业。感情方面是一个特煽情的东西。我以前可能将感情写得很生陌,在这儿决心煽一把情。现在正在写。明年夏天写完,秋天上市。第三部《抽完这根儿烟》有点结束DJ三部曲的概念。平时我们生活中“抽完这根烟我们就走”,“抽完这根烟我们就干什么干什么”,取这个概念。抽完这根烟,三部曲就结束了。
问:DJ三部曲结束了,但DJ生涯不能结束吧?
答:对。那是我热爱的一个行业。别人一个月给我五万块钱,我也不会去的。你的节目有多少人听,或者你有多大影响力,对你积极的回馈会让你时刻保持充盈的精力。除去培养一些自己内在的东西之外,还在于你的听众给你的力量。在这个行业需要微妙的心理调节,如果你调节不好的话,有可能会败下阵来。
问:你的小说有自传性质。你什么时候能真正客观起来?
答:我做不到。我觉得那样特别虚伪。我觉得还是裸露一点好吧!
作者简介:董鹏。生于1971。北京人。1992年大学(音乐系)毕业留校。曾先后自组数支乐队,在乐队中担任主唱、爵士鼓手,后考入电台,任新闻主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2001年,荣获“2001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全国广播音乐节目主持人(DJ)大赛金奖和入围第五届全国百优广播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