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字儿 |
10月7日,中国足球队梦圆五里河体育场,44年的冲击世界杯之梦终于成为现实。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有的选择了狂欢,有的选择了痛饮,还有的选择了出书。在所有出书的人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足球女记者李响了。不光因为她与中国队、与米卢关系密切,更因为她本人的诸多新闻就极具卖点。
10月27日晚,就在李响新书发行的前夜,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关于新书
问:你的新书《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会在什么时间出版?
答:实际上书已经印出来了,28日在北京有一个小型的首发仪式。然后差不多在30日在全国就铺开了。
问:听说你还出了本图片集,是和这本书一起发吗?
答:可能要推迟一点。
问:这个《心灵对话》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
答:其实是米卢率领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全过程。时间从他到中国以后,也就是从去年二月左右一直到现在,主要人物是米卢,还有他和国家队的一些故事。当然后面还有一些我自己的事情,比如转会。
关于足球
问:你是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广州日报》工作。最开始做什么工作?
答:我最开始做社会新闻。
问:很多人想不明白,有人千方百计想留在北京,你却偏偏选择了广州?
答:因为我比较喜欢广州。
问: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你的报道,对你有了进一步了解。文章称你大学时代时是“文艺活动家”,担任过《3A英语》主持人,获得过北大英语歌曲大赛第1名,可以说你的爱好与特长与体育并不沾边儿。对吗?
答:对对对。
问:现在从事这样一个职业,你是不是觉得有些突然?
答:(略一迟疑)其实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做足球记者。不过怎么说呢,不管做什么都需要努力吧,如果你有素质的话。
问:你从事足球报道已有21个月,却成为目前体育记者里知名度最高的记者之一,从这一点上讲你无疑是成功的。除了你曾经提到的真诚、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之外,你觉得还有什么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的?
答:我觉得第一个可能是沟通,第二个可能是对新闻有敏感性,第三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当然了,如果你的采访对象说外语,如果你会外语的话,沟通可能更有效果。
问:你曾说过这样的话:“明年世界杯之后可能会脱离足球,这里毕竟不是一个女孩子长呆的地方,太乱了”。可是如果没有中国足球,也不会有你的今天。那么你对中国足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答:怎么说呢?(迟疑)我觉得我对中国队还是比较有感情的。
问:能不能说对中国足球是喜忧参半呢?
答:(果断地)对!应该可以这么说吧。
问:可以理解为“喜”是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你带来了知名度;“忧”是还有一些黑暗的地方?
答:我觉得应该是。
关于米卢
问:有媒体在对你的称谓上用了这样的话:著名足球女记者米卢的“红颜知己”。你对这样的称谓是否认同?你最喜欢别人给你一个怎样的定位?
答:咳,怎么说呢?就是一个足球记者。“红颜知己”可以理解为朋友。
问:现在随着中国队的出线,米卢的形象日益高大,诸如“神奇教练”的字眼也屡见不鲜。你与米卢接触较多,能不能客观的评价一下赛场上的米卢和赛场下的米卢?
答:我觉得赛场上他的指挥能力是比较出色的。他有经验。在赛场下他是一个非常正直非常善良的人,很乐观。
问: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
答:他就是喜欢玩一切的东西。打保龄球、打台球,打扑克,下国际象棋。音乐也很喜欢。对了,他爱看书,尤其是喜欢看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的书,比如如何与周围的人建立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做一个领导者等等。
问:米卢为你的新书作序,其中这样评价你:“这个女孩子也是中国队成功的一部分”。你对他的话作何感想?
答:我觉得他还是很夸奖我的。他是觉得我尽了自己的职责,因为毕竟我是一个记者,就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关于将来
问:现在球迷们很熟悉你了,你的名字、文笔和风格。那么今后大家还能在哪儿看到你的文章呢?
答:还是在《体坛周报》。包括在世界杯比赛期间。
问: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你的传闻众说纷纭,也有很多猜测,比如说300万兑现的问题。你能不能……
答:(打断记者)这些都不是我说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问:你与那边(《体坛周报》)确实有一个约定吗?
答:对。
问:至于数字?
答:不太好讲。
问:那么那些传闻都是假新闻了?
答:嗯。
李响简介
著名足球女记者,北京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和国际政治系,拥有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加盟《广州日报》,2000年调任《广州日报》下属《足球》报的中国国家足球队随队采访记者。李响在工作中与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是所有记者中最贴近米卢的,因此她常常能掏到其他记者无法掏到的中国足球“猛料”。2001年7月24日十强赛前夕跳槽到《体坛周报》工作,据说3个月可获得高达300万的薪酬。
10月27日晚,就在李响新书发行的前夜,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关于新书
问:你的新书《李响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会在什么时间出版?
答:实际上书已经印出来了,28日在北京有一个小型的首发仪式。然后差不多在30日在全国就铺开了。
问:听说你还出了本图片集,是和这本书一起发吗?
答:可能要推迟一点。
问:这个《心灵对话》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
答:其实是米卢率领中国队冲击(世界杯)的全过程。时间从他到中国以后,也就是从去年二月左右一直到现在,主要人物是米卢,还有他和国家队的一些故事。当然后面还有一些我自己的事情,比如转会。
关于足球
问:你是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广州日报》工作。最开始做什么工作?
答:我最开始做社会新闻。
问:很多人想不明白,有人千方百计想留在北京,你却偏偏选择了广州?
答:因为我比较喜欢广州。
问:最近看了一些关于你的报道,对你有了进一步了解。文章称你大学时代时是“文艺活动家”,担任过《3A英语》主持人,获得过北大英语歌曲大赛第1名,可以说你的爱好与特长与体育并不沾边儿。对吗?
答:对对对。
问:现在从事这样一个职业,你是不是觉得有些突然?
答:(略一迟疑)其实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偶然的事情,做足球记者。不过怎么说呢,不管做什么都需要努力吧,如果你有素质的话。
问:你从事足球报道已有21个月,却成为目前体育记者里知名度最高的记者之一,从这一点上讲你无疑是成功的。除了你曾经提到的真诚、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之外,你觉得还有什么是一个优秀的记者应该具备的?
答:我觉得第一个可能是沟通,第二个可能是对新闻有敏感性,第三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当然了,如果你的采访对象说外语,如果你会外语的话,沟通可能更有效果。
问:你曾说过这样的话:“明年世界杯之后可能会脱离足球,这里毕竟不是一个女孩子长呆的地方,太乱了”。可是如果没有中国足球,也不会有你的今天。那么你对中国足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答:怎么说呢?(迟疑)我觉得我对中国队还是比较有感情的。
问:能不能说对中国足球是喜忧参半呢?
答:(果断地)对!应该可以这么说吧。
问:可以理解为“喜”是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同时也给你带来了知名度;“忧”是还有一些黑暗的地方?
答:我觉得应该是。
关于米卢
问:有媒体在对你的称谓上用了这样的话:著名足球女记者米卢的“红颜知己”。你对这样的称谓是否认同?你最喜欢别人给你一个怎样的定位?
答:咳,怎么说呢?就是一个足球记者。“红颜知己”可以理解为朋友。
问:现在随着中国队的出线,米卢的形象日益高大,诸如“神奇教练”的字眼也屡见不鲜。你与米卢接触较多,能不能客观的评价一下赛场上的米卢和赛场下的米卢?
答:我觉得赛场上他的指挥能力是比较出色的。他有经验。在赛场下他是一个非常正直非常善良的人,很乐观。
问: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吗?
答:他就是喜欢玩一切的东西。打保龄球、打台球,打扑克,下国际象棋。音乐也很喜欢。对了,他爱看书,尤其是喜欢看对人生有指导意义的书,比如如何与周围的人建立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做一个领导者等等。
问:米卢为你的新书作序,其中这样评价你:“这个女孩子也是中国队成功的一部分”。你对他的话作何感想?
答:我觉得他还是很夸奖我的。他是觉得我尽了自己的职责,因为毕竟我是一个记者,就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关于将来
问:现在球迷们很熟悉你了,你的名字、文笔和风格。那么今后大家还能在哪儿看到你的文章呢?
答:还是在《体坛周报》。包括在世界杯比赛期间。
问: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你的传闻众说纷纭,也有很多猜测,比如说300万兑现的问题。你能不能……
答:(打断记者)这些都不是我说的。我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问:你与那边(《体坛周报》)确实有一个约定吗?
答:对。
问:至于数字?
答:不太好讲。
问:那么那些传闻都是假新闻了?
答:嗯。
李响简介
著名足球女记者,北京人,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和国际政治系,拥有文学学士和法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加盟《广州日报》,2000年调任《广州日报》下属《足球》报的中国国家足球队随队采访记者。李响在工作中与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友谊,是所有记者中最贴近米卢的,因此她常常能掏到其他记者无法掏到的中国足球“猛料”。2001年7月24日十强赛前夕跳槽到《体坛周报》工作,据说3个月可获得高达300万的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