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书笔记
(2022-08-28 18:17:11)
标签:
最好的告别衰老与死亡 |
分类: 读书笔记 |
《最好的告别》的作者是美国的医生兼作家阿图.葛文德,他是印度人后裔,其父也是医生。他1987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后,1989年又取得了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与经济学学位,之后又取得了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公共卫生硕士。《最好的告别》,是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充满了哲学意味与宿命感。医学无论怎么精进怎么发愤图强,都无法摆脱一个确定的结局,那就是死亡,生命的最后一课必然是衰老与死亡,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并经历它。葛文德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从高龄独居的妻子姥姥开始,讲一对医学专家夫妇一步一步迈入衰老栈道,亲历使能失明失智,生活品质逐渐下降直至将至深渊的故事,作者也讲到了身为医生的父亲如何与脊髓癌抗争直至接受姑息疗法在家中离世的过程。
作者花费了大篇幅去讲述美国各类社会福利养老机构的死角和忙点,以及社会人士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做出的探索与尝试,如何减轻家庭养老的经济与精力负担,如何提高社会养老居民的精神慰藉,倡导整个社会如何来实现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衰老、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宿命,但现代医学将老、弱、死都医学化了,认为它们只是一个需要克服的临床问题,人在黄昏之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生命的尽头,医疗不应以生命时间长度为目的,而是尽可能提高生命质量、减少痛苦、确保更丰富和充分的生活。作者葛文德,在父亲生命的最后阶段,引导父亲接受生命的安排,并按父亲的意愿,选择居家姑息疗法,尽可能降低父亲的痛苦,而不是以母亲的意愿来延长病人的生命时长。
恶生恶死是人之常态,但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人生的最后一道考题就是如何面对此时的召唤,恐惧,沮丧,忧伤是人之常情,再坚强豁达的人,在死神面前也无法高傲存起来。死亡过程的挣扎抗拒和对于来世的困惑,迷茫,都是死亡降临时不可避免的纠结。但是无论你怎样纠结,我们还是需要迈过那一道门槛儿,如何安放这颗不安的灵魂,是现代安宁缓和医疗的首要课题,也是每一个凡人需要借助灵魂修炼才能坦然面对的生命节目。对医学不确定性的认知到对死亡必然性的豁然,葛文德大夫完成了一个医生最完美的精神发育。也昭示了现代医学高技术高消费趋势下的飙车玉足的警醒。
我还非常期待阅读他的另外两本书《医生的修炼》《医生的精进》
以下是书中的摘录:
1.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2.不需同临终老人或处于生命末期的患者相处太长时间。你就可以本人的意识到,医学经常辜负其本应帮助的人。我们把生命的余日交给治疗,结果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好处。让这些治疗搅乱了我们的头脑,削弱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在各种机构,比如养老院和监护室度过最后的时光,刻板的无形的惯例,使我们同生活中真正要紧的东西相隔绝。我们一直犹犹豫豫,肯诚实的面对衰老和锤死的窘境,本应获得的安宁缓和医疗与许多人擦肩而过,过度的技术干预反而增加了对逝者和亲属的伤害。剥夺了他们最需要的临终关怀,人们无法回避一个问题: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醒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死亡可能是一个敏感而忌讳的话题,作为医生,我深知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一步一步走向衰弱与死亡,生老病死的进程不可逆,但对于大众来说,有人会感到惊骇,无论怎样小心翼翼地措辞,仍有很多人觉得这个话题太残酷,可能会让人们联想到这个社会准备舍弃病人和老人,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拒绝接受生命周期的限定性,以及衰老和死亡的不可避免性,我们的末期病人和老人才会成为无效治疗和精神照顾缺失的牺牲品。好我们的社会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待解的问题,我们正在为生命的末期关怀开辟安宁缓和医疗的新路径。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将会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4.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当你年轻、身体健康的时候,你相信自己会长生不老,从不担心失去了自己的任何能力,周围的一切都在提示你“一切皆有可能”,你愿意延迟享受。比方说花几年的时间为更明媚的未来获取技能和资源,你努力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更大的信息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关系网。当未来以几十年计算的时候,你最想要的是马斯洛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东西:成就、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的那些特质,但随着你的视野收缩,当你开始觉得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时候,你的关注点开始转向此时此地。放在了日常生活的愉悦和最亲近的人身上。
5、卡斯腾森在一个“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实验中,她和团队研究一组年龄从23岁到66岁的成年男性,研究的结果表明,研究对象越年轻就越不珍惜与情感上亲近的人共度时光,而更喜欢与提供潜在信息和新朋友来源的人交往。然而在患病的人群中,这些差异消失了。
6、他在哈弗就读,他欢周围的人,那些人都奋发努力,热爱科学医学,热爱一切。这里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做成有重大意义的事情,这也是他喜欢的一点,诺贝尔奖得主给他们授课。即便是在星期六的上午,因为他们希望他和其他同学能有追求伟大的决心。
7、每个地方都有根深蒂固的做事情的文化,“文化是共享习惯和期望的总和”。文化具有极大的惰性,它只所以能发挥作用,是因为它持久,文化会把创新扼杀在摇篮中。
8、里奇跪在萨拉旁边,哭着对她耳语道:可以放手的,你不用再战斗了,我很快就会同你再见的。
9、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在年老和患病的时候,人至少需要两种勇气,第一种勇气是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的勇气---寻思真正应该害怕什么、可以希望什么的勇气。但是更令人却步的是第二种勇气---依照我们发现的事实采取行动的勇气。
10.峰终定律:人好像有两个不同的自我:体验的自我平等地忍受每时每刻的体验,而记忆的自我事后几乎把全部的判断权重放在了两个时刻上,即最糟糕的时刻和最后的时刻,即便在结果异常的情况下,记忆的自我也似乎坚持峰终定律。同样,峰终定律也适应于人们对愉快经验的评价。
11、我们在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的,除了安全和长寿,他们还有优先考虑事项;建构个人故事的机会是维持人生意义的根本;通过改变每个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可能性这一方式,我们有机会重复我们的养老机构、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对话。
前一篇:《隐谷路》读书笔记
后一篇:《重返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