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被讨厌的勇气》

(2022-06-05 21:55:32)
分类: 读书笔记

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合作的这本书,是用对话体的方式解读了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富含哲学意味,。它是迄今以来我读得最认真也是最受震撼的一本书。单是书的名字就让我费解了半天,书中的观点,更是一次又一次地颠覆了我的认知。我一直苦恼的人际关系、人生意义问题,书中通过迷茫的青年和从容的哲人的对话,一步一步地引导人从自我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是年近半百的我急切需要的一本书。第一遍我边读边思考,把对我有启智作用的观点摘抄下来反复理解;第二遍是用朗读的方式再次加深理解。下面是书中的摘抄内容

1.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2.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现在的状态取决于你赋予既有事件的意义。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也就是说,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3.“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你福分而流露的发怒,只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屈服的一种工具而已。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一切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

4.阿德勒心理学提出的行为方面的目标有两点,一是自立,二是与社会和谐共处。而且支持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有2个,一是“我有能力”的意识,二是“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阿德勒认为,人生课题包括三部分: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

5.阿德勒认为,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获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八面玲珑的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6.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7.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有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表扬的背后是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的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阿德勒心理学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做是合作的横向关系,而不是纵向的操纵关系。干涉别人的背后实际上也是一种纵向关系。正是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的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干涉。希望通过干涉行为,把对方导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这是坚信自己正确,而对方错误。

假如一个人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同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人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如果以获得表扬为目的,那最终就会选择迎合他人价值观的生活方式。首先应该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鼓励则是这种基础上的一种方法。

用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来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悦,用帮了大忙了来表示感谢,这是基于横向关系的鼓励法。最重要的不是评价他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如果能够建立起横向关系,那自然就会说出更加真诚的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心情。

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自我接纳、他的信赖和他者贡献。要做到自我接纳,先要分清能改变的和不能够改变的,然后去关注可以改变的,不去关注无法改变的,这就是自我接纳。

尼布尔的祈祷文: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他者信赖是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接受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背叛是他人的课题。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有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真诚的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这是自我接纳;同时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就是他者信赖;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做出贡献,就是他者贡献。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他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不是“大家”的错。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不顺利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焦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工作狂是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本来家务、育儿、交友或兴趣都应该全都基于关心,阿德勒不认可任何一方面突出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工作并不仅仅是指在公司上班,家庭里的工作、育儿、对地域社会的贡献兴趣等,这一切都是工作,公司只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只考虑公司的工作,那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7.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人生是延续的刹那,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人生就像是在每一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并且暮然思故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了。

为遥远的将来设定一个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但此时此刻却是真实的存在。人生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不要把认真和深刻混为一谈。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站在现实性角度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

人生中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把微弱而模糊的灯光打向人生整体,自认为看到了些什么。阿德勒认为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我们要像跳舞一样认真过好的为刹那的此时此刻,既不看过去,也不看未来,只需要过好每一个完结的刹那,没有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个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