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不惜耗用自己稀有的时间来读这几本书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第一部是四百多本纽伯瑞奖作品中列居人气首位的作品;其二是因为元宝在今年上半年用了11周跟着翰藤老师精读了第一部,接着读完了后面三部(他读的都是英文版),边读边和我剧透,对于作品情节的设计很是兴奋,为了能听懂他的兴奋,我决定把后三部读完(第一部几年前我已经读过,我读中文版)
四本书,我各读出了一个道理,仅仅是我基于个人的感慨读出的道理,不代表作者的想法。
第一部《记忆传授人》:伴随着喜怒哀乐的人生才有姿彩,有坎坷的人生才完整。我宁肯经历痛苦,宁肯犯错,也要跟随心灵去经历激荡,否则白来世间。
第二部《历史刺绣人》:一个优质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第三部《森林送信人》:人类为了贪婪的物欲而不惜破坏自然环境,也就是在毁灭自己的生存环境,其恶果终将自己承担。
第四部《儿子》:“交易大师”虽然是邪恶的化身,但他所做的交易让我明白有得必有失,尤其是在我们执着的追求某件事的时候,应当看到与此同时我们在失去什么。
这四个道理不是四句话那么简单,用它们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得到很显著的提升!
四本书整体读下来,我给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元宝认为第一本写的最好。我觉得前两本情节构思都很紧凑,第三本内容比较空,不像前两本书开篇就把读者吸引住(第一本是乔纳斯12岁的职业分配;第二本是琦拉失去母亲后面临的生存困境),我读到第30页还看不出小说的主线是什么,本来第三本书就很薄,即使读到最后,也觉得主题的构架有点不完整,所以这本书我觉得最差劲。第四本《儿子》是四本书中最厚的,分成了三部分内容,前两部分还是很吸引人的,开篇就是作为孕母的克莱尔经历难产,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写的是《记忆传授人》的那个社会,换成了克莱尔的视角,把那个社会人们的精神状态写的更为细致。但全书五分之三的篇幅都在重复前三本书的内容,太啰嗦了。估计作者是考虑到《儿子》可以作为独立的一本书,让没读过前三本的读者可以看懂。
整体上来看这套书,构思还是有看点的,作者的目的旨在反映社会问题。
蒋勋在《美的沉思》里提到理性的胡适之和感性的徐志摩这对好友,讲的也是第一本中我悟到的问题。还有孔子对于在和元宝讨论时我们还提到《论语·子路》那段: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人与人之间许多事情是不能单纯用法律定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