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面新增补充)学习《四五快读》的一些体会——打实阅读的基本功

(2011-05-08 22:55:14)
标签:

杨其铎

四五快读

幼儿识字

幼儿阅读

分类: 智能开发

    我带着Tommy使用这套识字阅读教材,如今已经进行到第四册,有些体会,中途总结一下:

1、教材设计了一些作业题,辅导思路,我都没有使用,针对我们自己的情况,我只选用了教材中的生字、生词、阅读句段和字卡。我们学习的步骤是读字——读词——读句、段,在识字的时候配合字卡做些游戏(后面会提到)。

2、第一册的前半部T觉得很轻松,因为几乎没有阅读,生字也有很多他在幼儿园已经学过了。但越往后,难度越大,几位家长都反应到了第三册就滞慢甚至放弃了。所以,留意孩子的兴趣和识字压力一直是我的重点,因此,第一册学完之后,为了保留T对这套教材的兴趣,我“停课”一周,这样,在开始第二册的学习时,他仍然抱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第二册的中途因为孩子有其他活动,所以也偶尔停课,不能让四五快读成为影响他玩乐的天敌。同样在第二课学完之后,我“停课”十天,因为我知道第三册对他是有相当挑战性的。前两册我都是按照杨其铎的课程进度,一天学一课,而第三册的句子明显增量了,朗读句子是T最困难的,如果仍然一天一课,既学生字,又读长长的句段,每天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这样会有很大压力,孩子可能会排斥了。所以,我将第三册的课程安排重新做了调整,改为每天只做一件事,即识字、读词、读句每天只做其中一项,但这样又会拖长教程,使学习无法连贯。所以,我以两课为一个单位,即,第一天学习两课的生字,一共16个,学完之后可以做识字的游戏,加以巩固,只要有了游戏,就能消减学习的压力和枯燥;第二天读两课的生词;第三天读第一课的句子;第四天读第二课的句子,这样,两课需要四天完成,当然,根据T的兴趣可以随时增减。事实上,学习第三册正好赶上五一长假,时间比较充裕,所以,第三册也只用了十天时间。

3、如果说前两册是热身,那么从第三册开始,我们已经进入状态了,所以,学完第三册,没有“休假”,紧接着开始第四册的学习。

4、通过四五快度,我真正体会到从小为孩子朗读的重要作用,在学这套教材之前,T的识字量不过三十个左右,更谈不上独立阅读,当时他的英文阅读水平一直是高于中文的,并不是说他的英文好,而是因为英文是拼读语言,看着单词的字母就能读出来,读出来就知道意思,而中文是象形字,必须先认识了字才能朗读。但仅仅一两个月的时间,Tommy的汉语阅读水平已经远远超过英语。原因只有一个——他听了太多的汉语,有听的基础,在朗读句段时,就很容易理解。学过四五快读的家长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所以,给孩子读书!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是掌握一门语言所必须的积淀。

5、我没有和别的孩子比较,单就T来说,他识记生字并不吃力,在第一册学完后,我和他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测试了一下第一册所有的汉字他记住了多少,结果他只有一个字忘记了。这和杨其铎的课程安排比较科学有关,第一天学的生字,第二天才通过读词和句子去复习。但学到第三册,因为我们每次要学16个生字,加之生字复杂程度有所加强,T就不像神童般字字能记清楚了。所以我研究了一两个小游戏,让他记字像玩游戏一样,不再吃力。最常用的是“拉大车”,我俩每人拿8张字卡,每次每人出一张,如果T能够把两个字都读出来,字卡就归他,读不出来,就归我。这样,直到最后所有的字卡都被他收走,孩子好胜心切,肯定憋足了劲要赢我,所以这个游戏能保证他把当天的16个生字都记住,以后再结合阅读去复习就更容易了。

6、还有一个识字游戏,对T来说有些难度,但我很喜欢玩。就是把当天学的16个字卡全部摊开摆在桌子上。

(后面新增补充)学习《四五快读》的一些体会——打实阅读的基本功

游戏者用这些字编故事或者说句子,只要句子中有这些字就可以,不管故事是否符合逻辑。这个游戏不但可以巩固T对生字的印象,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练习使用这些字,同时还能启蒙写作。但因为这个游戏对他有些难度,所以他不是特别着迷,而我遍的故事都是既离奇又滑稽,每次他听得都捧腹大笑,所以,如果他表示不想自己创作,我就只让他做个听众,这样也能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很多时候,我的故事会唤起他“创作”的欲望,我说着说这,他就参与进来了。这个游戏真的很令人开心,识字期的家庭都可以试试。下面是学习这组汉字时,T编的故事,我没有进行任何修改,完全如实记录他的话:

“今是2011年,我到了一个新朋友,但是他总是摘子,他特别勇敢地爬树。他有一次在地里按了一个钮,他就起来了。到清明的时候,花园里边全都是树,天天有人在那运。但是有一天天气了,但是还不冷。花开了,我妈妈把门上了,让我睡觉,但有一次,那个朋友还特别怕我们家的狗,最后他去看花书了。”

    通过孩子的写作,能够窥视到很多问题,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T在汉字多种意义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桃、荷、菊、梅有三个字他只想到了花,而且可以看出,在他思想范围还很狭小,他所编出的故事,内容基本限定在妈妈、朋友、玩的主题上,所以,如果想扩展孩子的思维,一是要多给他朗读,二是要尽可能带他到外面体验不同的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点不假。

7、在学习生字时,很多字我需要做简单的分析,这样有助于孩子记忆,主要通过象形字的特征进行分析,还有形声字的原则,这个原则逐渐被Tommy所掌握。

8、在我给T讲解生字时,他经常走神儿,致使常常出现一个生字反复解释几遍他仍然记不住的情况。最初我有些情绪反应,但我知道这样做其实很傻,有一天我突然灵光一现,想出了一种能让他注意力集中的认生字方法,以前都是我说,他听,造成他走神儿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时间过长、我讲的他不敢兴趣或者有难度,那么这次,我把老师的身份分给他一半,面对16个从未接触的生字,我读一个字音,由他猜是哪个字,事实上,70%左右的生字都是形声字,T已经掌握了形声原则,所以一半以上的字他都可以猜准确,而没有猜对的字,因为他也专注的分析过,所以当我告诉他字的读音时,他当即就记住了。我觉得这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孩子可能更渴望自我学习,那么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尽量减少灌输。以前16个字,我要一个一个给他分析,确实话太多了,而如今,我省事了,孩子自己也懂了,时间上更如闪电般,16个字三五分钟就搞定了。

9、对于多音字我是见到就告诉T的,因为有母语的听力做基础,多音字的问题他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10、朗读句子是最大的挑战。这也是我近期如此关注四五快读的原因。幼儿园已经开始识字课程,但只会识字是没有意义的。我认为阅读必须和识字同时进行。四五快读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让孩子用所学过的汉字进行阅读训练。在这个模拟的“教练场”上,经过6册书的朗读练习之后,我相信,T读4岁以前的儿童读物是没问题的。而如果没有这套四五快读,他将没有机会得到这么扎实系统的阅读基础训练。本来我不该急于让T现在开始识字,有些家长也提过这个问题,我究竟为什么突然重视起儿子识字来了。每家的情况不一样,我虽然同意孩子可以在7岁以后再识字,可海嘉的小学非常重视阅读,英语且不说,连中文课也是非常重视阅读的。那么对于一个几个月后就开始小学课程的孩子来说,仅凭幼儿园大班教的那几十个汉字,他如何应对小学一年级的阅读作业?这中间是否需要一个过渡?海嘉的中文课和公立学校一样,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只靠这个教材是无法解决孩子阅读难题的,虽然海嘉对中文教学比较重视,也做了不少改良,据说比公立学校的语文教育人性化的多,可是,我们汉语教材的资源有限,学校有心,也没到肯自己编写教材的程度。所以,直觉告诉我,在Tommy上小学之前,有必要通过四五快读使他顺利地踏进文字阅读之路,否则他可能会从一年级开始,出现中文语言学习次序混乱的问题。而英文的阅读我是很放心的,现在引进了许多初级朗读的教材,大家都看到了,英美国家的母语教材太丰富太成熟了,只要孩子按照顺序一本本读下去,基本功就练成了。而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却紊乱的很,阅读的基本功没人重视,却雄心壮志地大肆诵经。

11、既然文字朗读是个难点,我们自然遇到不少问题。我亲眼目睹儿子从一个从来没读过文字的孩子如何一点点进步的。比如句子中出现“一个苹果”,我的宝贝儿首先把“一”读成一声,可当他看到后面的“个”是,才会反应过来,把一声改成二声。看他的样子真的好可爱。然而很快问题也出来了,他朗读的速度非常慢,首先他喜欢在读懂一个词后洋洋得意的用动作和表情演绎这个词;其次他总是重复朗读;第三遇到读不懂的时候他会停滞不前。针对这个情况,我采取了措施: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读完句子,即可得到一粒葡萄干吃,这项措施立时见效;二、告诉他必须读到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才可以停下来,因为一句完整的话都是用标点符号隔开的,这样,他一口气读完一个停顿,自然就理解句子的意思了。

12、偶尔遇到一些难以解释的生字,我会借助家里图画书做辅助,比如“甘”这个字就可以拿来《和甘伯伯去游河》,学到“南”,就可以拿出《长袜子皮皮在南海》。

 

补充:

    以下的内容是我在2011年9月2日新增的,因为经过几个月之后,我对四五快读有了另一层认识,看到很多家长热衷于四五快读,我想还是有必要把我近期的理解补充上来。

    这套教材我带着T学到第六册,也就是最后一册,这一册没有学完,因为我发现他开始明显排斥这项学习了,智能方面的东西是不能勉强的,所以我们没有学完就放下了,当时T还没有表现出抽动症的症状。后来发病后,我检讨自己在同他学习四五快读的时候经常态度严肃,给他造成了心理压力。

    经过抽动症的事情,我对四五快读也有了进一步想法,我觉得我们使用四五快读本质上仍然归根于急功近利的心态,想用高效的方法来识字。四五快读边学字边朗读的方法我是认同的,但我的这种视角太狭隘了,四五快读对于汉字只停留在表面,它追求的是技能培养的效率。
    现在我对识字有了新的理解,我认为应该从汉字的演变开始,识字其实不用急着学完,跟着学校课本的速度就可以了,余下的精力去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故事和甲骨文的写法,日后理解成语、文言文、古代习俗会顺畅很多。而且甲骨文本身就是图画,处在识字期的孩子正是对画画感兴趣的时候,若从甲骨文开始分析汉字,他们不会觉得枯燥难记,而且那些有趣的故事还会深深的吸引他们对中国古文化的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