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嘉每周有两次上ASA课程,相当于自选课,学校开设了许多兴趣课程孩子自选,Tommy很羡慕上科学实验课的同学,我随手从书架上抽了本做实验的书,在家里咱们也能做实验。书中的实验很简单,一根线绳的两端各固定一个纸杯,电话就做好了

我俩各拿一个纸杯开始通电话,一个人的嘴对着杯子,另一个人的杯子对着耳朵,线绳拉的太长,剪短了很多次,才能勉强听到对方的声音,绳子一定要绷直,否则声音传导不过去。

这个实验令Tommy很好奇,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我们衍生出一些超级搞笑的游戏,第一个笑点是,通过纸杯电话传递的词语变了样,就像耳朵不好使说话打岔一样,我们把笑喷了的变形词记录了下来:
T说“步骤图” ——我听成了“臭豆腐”
T说“空气” ——我听成“枸杞”
我说“汉堡包”——T听成“藏猫猫”
T说“坦克”——我听成“打嗝”
我说“五子棋”——T听成“肚子里”
我说“电话”——T听成“西瓜”
我说“矿泉水”——T听成“浩岩嘴”(浩岩是他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
我说“水果”——T听成“法国”
你们也可以和孩子试试,当一个词被错听成另一个词时,对于一个5岁以上的孩子甚至是成人来说,都是非常好玩的事情。
第二天儿子还对这两个纸杯兴致未退,把它挂在肩膀上荡来荡去,他的这一举动突然启发了我和老公,于是新花样又出来了,每人轮流用这纸杯电话做道具,耍一套自创的把戏,很遗憾当时没有拍下每个人出洋相的视频,尤其是T妈和T爸,在这次游戏当中的表现出的创造力超过了他们的儿子,每一次表演都会逗得全家笑疼肚子,比如我拎着绳子的中点,把纸杯子当鸡毛毽来踢;把绳子绕在脖子上,俯下上身,靠摇头将纸杯转动起来,最终一圈一圈地绕满脖子,就像京剧演员甩辫子一样;或者装作瑜珈功的姿势,四脚着地,面朝天,嘴巴吸住杯子,猛喷一口气,将杯子发射出去,哈哈,最最搞笑的是T爸的一个表演,他站在一个大铃铛前面,先把一个纸杯甩到身后,一只手假装到身后抓住纸杯,其实是偷偷的摸到了背后的铃铛,另一个纸杯挂在胸前,用另一只手像摇铃铛一样摇胸前的这个纸杯,居然发出了清脆响亮的铃铛声,哈哈,其实是背后的手摇真铃铛配的声音。全家都笑出了眼泪。
总之越简单的东西变化就越多,可塑性也越强,其实不必是纸杯电话,家里随便一个物件都可以做这样的游戏,比如一根皮带,一把扫帚,一个塑料袋,等等等等,创意无限,欢乐无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