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游世园会(二)永宁阁及其周边

(2019-09-20 06:58:57)
标签:

世园会

永宁阁

幽兰亭

竹里馆

荷风馆


9.11这天去世园会的人真不少,看上去由单位组织的很多,大轿车都快把停车场占满了。


电瓶车整装待发,逛园子还真离不开它们,还好,除了大门入口处,散布在园内的各购票上车点都不用排队。


我单位统一先都拉到国际馆⬇️,宣布了结束活动的时间和集合点后,自由活动。

无意中,一帅锅被收入镜头中。


我按自己的预定计划,在志愿者处打听了“永宁阁”的基本情况后,电瓶车前往。


“阆苑瑶台”,指广大的园林,华美的楼台。

该词出自诗词《鹤》


下面的景也不错,不忙上去,先在下面转一转。

花田里两个绳扎的小人在放风筝。

《幽蘭亭》在《永宁阁》的南边

以兰花为主题,其叶形漂移洒脱,花朵清新,香气高雅,历来为国人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设计源于文徵明的《兰亭修契图》,以曲水流觞为基底,利用亭、曲水、置石等元素来对兰亭雅集场景还原。以亭、曲水为景观主体,高低错落的景石置于溪流两侧,以便游客临溪而坐。由于北京的气候不适宜种植中国兰,因此选择形似兰花的菖蒲、马蔺及鸢尾类。

竹里馆⬇️

以竹为主题,以辋川别业中的“竹里馆”为载体。参考清代禹之鼎的《幽篁坐啸图》,依山傍水之处布置一座院落,利用山体高差在院内设置3米高假山,引水入院,形成了山石、溪流的基底。溪流在山石间潺潺流动,配合多品种的竹的种植,形成“幽篁”景观,利用山石设置“弹琴复长啸”雕塑,再现诗中意境。景点内广植早园竹、紫竹、金镶玉竹、阔叶箬竹等。

从《幽簧居》往西去,就来到了:

⬇️荷风馆(横幅)

以荷花为主题,展示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设计采用中国传统庭院的形式,以建筑围合的水面作为景点中心,水中种植,红莲,舞妃莲等不同品种的荷花。


中心设计太湖石,以分隔空间。通过景石上雕刻的《爱莲说》等多处诗词名句、荷花地雕以及铜雕表现荷花的优美姿态,使游人沉浸在荷花的景观与文化中。

可惜这里的荷花已过气儿了,只留片片荷叶和漂浮在塘中。

⬇️ 隆庆街

隆庆街的命名,源自延庆的古称《龙庆州》,是园艺小镇的南北中轴,保留谷家营村原址街道,归置。秉承中正大方的空间格局,沿街设置具有北方特色的传统建筑,结合新中式风格和延庆当地建筑材料,在展现时代感,和园艺主题的同时,不失古朴的韵味。

顺着荷风馆和隆庆街之间的路,就可以上山去《永宁阁》了

⬇️由东面远观“永宁阁”全貌

永宁阁建于由回填土堆筑的天田山上

永宁瞻盛

永宁阁为全园制高点,采用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形式,高台阁院式布局。

设计师说:“永宁阁采用了辽金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一选择不光是因为北京建都始于辽金,还有一个原因是辽金所处的中古时代恰好是中国建筑史的顶峰阶段。”

自平台地面至屋顶正脊总高27.6米。首层四面出抱厦,二层平坐副阶周匝,屋顶重檐歇山十字脊。


按照中国山水式宫苑建筑传统,永宁阁采用“高台阁院”式布局,整体意象可以概括为:花田错落,重台参差,回廊环绕,高阁耸峙。

游人从山脚下的文人园沿溪流拾级而上,即到达山腰处的承台起点,沿着阶梯一路上山,即可抵达高台之上。

到顶了

主题建筑永宁阁位居平台中央,四周缭以门庑、回廊和角亭。

楼阁四面,院落四方,象征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门庑亭廊柱间遍布坐槛,游人可在此盘桓休息。

四面八方的匾额上分别书写的是“风调、雨顺、河清、海晏”

正好有一列小火车从下面经过,听说小火车的票价是20元(电瓶车是10元)

下面这两处景就逗了,我拍到后,拿给自愿者看,请教他们这两处是是世园会里的什么景,得到的回答是“这已经出去了,在世园会外面了,是城里的建筑”合着拍到延庆城里去了哦!😄

山体其余三面为陡坡,被顺势修整为层层跌落的梯田花海,

从永宁阁下来,电瓶车来到中国馆⬇️,刚进去没多远,就感觉自己走错了,我的第三个预定目标是去观赏应该在室外的中国园艺区的北京园艺,而不是这里。

经指点,无奈之下匆匆把馆内全部行程走一遍,才来到了出口。

匆忙之间,只顾得上把与我有关的两个馆外拍了张照片。

这时若再去北京园艺区,已经来不及了,乘上电瓶车就赶往六号出口集合去了。

匆匆忙忙的结束了今天的世园会游览,午餐都没敢占用这三个半小时,而是上到大巴车上后才开始吃了点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