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不做大哥好多年
李想,80后商业成功人物代表。
他做泡泡网,众人皆知;做汽车之家,众人也知,但不知为何,怎样做,做得怎样?近日,创业家杂志记者与李想对话。
 
文/王采臣
 
 
当我不抱任何希望准备收拾东西走人的时候,M回来告诉我,李想愿意跟我聊一会儿。于是,在李想并不大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这个久负盛名的80后成功人物代表。
我心中有一些惊喜,因为自2009年之后,李想已经不再接受媒体的专访。他最近的一次专访是2011年王利芬优米网的创业传记,但王老师的视频是会员制收费的,没有多少人能得知李想在把公司大部分股份卖掉之后的变化。
此刻,这个同龄人就坐在我面前。跟他广为流传在媒体上的照片相比,李想的模样有了变化。他发型变短,深色圆领卫衣,显得更为成熟,也颇为路人。褪去早期为配合媒体而刻意打造的时尚形象,此刻的李想才是真实的李想。
当我向他聊起我前一天见到的另一个80后成功人物戴志康时,李想不禁揶揄:他总是一副苦逼样。——李和戴是很好的朋友,每隔几个月,他们会见一次,他们甚至共同投资过一个小公司,收益不详。
多年以来,李和戴被相提并论,同样作为80后成功商人的代表而屡屡被报道。但显然,如今李想已不如戴志康那么活跃。而戴,在把公司卖给腾讯、人归腾讯工作后,仍时不时地接受媒体采访,口无遮拦,大胆地发表各种看法,这可能是他率性直为的风格使然,但也招致腾讯公关部对他的规劝。
成名之后,李想走的是不同于戴志康的路子。戴志康无论在哪个创业阶段,总是做火车头,带着康盛创想哼哧哼哧往前跑,越跑越累,“钱赚的很辛苦”,索性卖给腾讯,才换得这两年的轻松。李想不一样,他不做大哥已经好多年。
众人皆知李想赖泡泡网成名,却不知泡泡网是李想的一个隐痛——没能做到第一。在这个行业,第一和第三相差的不只是一个第二。李想怪自己太年轻,没把握住机会,“当时二十出头,懂什么呀?”
于是,泡泡网之后,汽车之家成为李想的新机会。
李想的优势是年轻,弱势也是年轻。年轻好,敢做敢闯;年轻又不够好,缺乏常规管理经验的积累,这些不能一越而过。前者决定公司能做起来,后者决定公司能做到多大。当然,经验可以通过试错去积累,但时不待人。
和丁磊、马化腾等互联网一片空白的创业第一期相比,李想创业时代已经是对手环伺,竞争激烈,试错成本很大。弯路走个半年,便可能被对手一剑封喉,再无活路。
李想的做法是把汽车之家做起来之后拱手让贤,不再做大哥。新大哥是金牌海归人士秦致,薛蛮子介绍的。团队接受了秦致之后,李想为表诚意,散财聚人,甚至送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股份。
时至今日,汽车之家已经在这个垂直分类中数一数二。2012年,汽车之家的营收约9亿人民币,领先于太平洋汽车网(3.45亿),稍逊于易车网(10.57亿),后两者都是上市公司。——“但我们的利润水平更高,员工人数只有对手的一半。”李想说。
对话李想
创业家:2009年之后,鲜见你接受媒体采访,为什么?
李 
创业家:很直白啊。
李 
创业家:你现在每天的状态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
李 
创业家:汽车之家是你和樊铮一手缔造的,但是后来你们接受了海归秦致的空降,秦致做CEO,你甘当副总裁,你们相处很好,汽车之家也发展得不错,这里面的原因是?
李 
我们接受秦致也并不草率,光团队跟他见面都有好几个月,团队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了,他才进来的。秦致有我们所缺的东西。我们一帮人擅长做产品,了解用户,但是管理经验啊,还有销售经验都是非常欠缺的。
我们赌汽车市场的逆转
创业家:如何秦致没进来,你们可能会怎样?
李 
创业家:你此前做泡泡网的经验对你后来做汽车之家有什么帮助?
李 
创业家:可是泡泡网还是让你成就了名声财富啊。
李 
创业家:你现在还管泡泡网吗?
李 
创业家:可是泡泡网也是你的亲儿子啊。
李 
创业家:你们现在做到第一了么?在线汽车媒体市场这块的江湖排名是怎样的?
李 
创业家:我们注意到,自从澳洲电讯入资之后,你们就没有再接受后续的融资。
李 
 
创业家:接受澳洲电讯控股,是怎样的一个选择?
李 
汽车之家年营收9亿的关键
创业家:汽车之家从2007年营收1千万做到2012年营收9亿左右,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
李 
创业家:你所指的互联网的生产力是?
李 
创业家:你对目前这种状态满意吗?将来还有什么规划?
李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