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编行业研究)
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虽略有减速,但欧盟和日本的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金砖四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以及中国则继续快速增长,分别达到4.3%,9.1%,7.9%和11.1%,均超过去年同期增长水平。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同时处在较高速、高速增长期,这是历史上少见的。
另外,欧美国家二战后重新高潮距今已有近40-50年。原有的基础设施和一些公共设施已经老化、落后。大规模修建、重建亦已开始。这是欧美国家对建筑钢材近年一直需求较大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中东以及北非地区成为钢铁新兴消费市场,2007年将达到7000万吨。欧盟版图的扩大,带动了东欧地区的经济发展,东欧的也已成为钢材新的消费增长点。独联体国家国内需求旺盛,出口钢材数量下降明显;向亚洲出口几乎停止。俄罗斯转而大量进口螺纹钢、管材、型材。
从这一轮钢材出口及国内钢铁价格上升起,廉价的中国钢材无论在国际、国内钢材市场将成为历史,其理由如下:
一是生产成本上升。我国政府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两高一资”产品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这必然使钢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在价格谈判中,面对掌握世界70%左右的商业铁矿石量的巴西、澳洲三大集团,中国钢铁企业处于弱势地位。尽管宝钢对四季的钢材价格下调,不无有意增大明年铁矿石谈判压价筹码。除此之外,中国的焦煤价格,铁合金、耐火材料的运输价格都处在上涨之中。
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cpi不断攀高,通货膨胀日趋明显,有蔓延趋势。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之地价房价的大幅上涨,均处在沿海地区的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将不可避免地大幅上涨。
三是各大钢厂为求市场份额和产量规模而竞相杀价的做法,将不会出现。各大钢铁企业在产能规模的互相追赶求大逞强的局面已基本结束。各大钢厂在背负前期大量投资所造成的沉重的财务成本经营过程中,对利润和效益的追求超过对规模追求。
综上所述,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看好,国内需求稳步增长,国内钢铁生产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中国的钢铁产品在未来数月,乃至延续到明年,出口将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出口价格将与目标市场当地价格接近。国内市场价格将长期保持在高位运行,虽有震荡,也将是高位震荡。中国钢材廉价的时代,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