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消息面比较平淡,基本没有什么好谈的。唯一的是,中行发言人澄清了中行6月回归的传言。
不过就象我此前预计那样,中证报放出中行6月上市的消息不过是管理层试探市场的行为。无论市场表现如何,中行都不可能在6月上市。
但是不排除中行7月份A股上市的可能。
今天我重点要谈的是,重启IPO后对市场的影响。特别是,管理层近期有大规模发新股的倾向。
长期以来,投资者谈扩容色变,往往有大规模的扩容消息传出,紧接着市场就出现暴跌的走势。这也是管理层此前谈IPO一直谨慎小心,甚至回避的原因。但是目前管理层一反常态,有加速扩容的趋势。
为什么呢?
首先,股指的上涨,将由此前制度性溢价,资金疯狂追逐筹码的资金推动型上涨,向价值推动型转变。
筹码的结构调整一直在持续,管理层和机构都认识到,筹码的疯狂迟早要结束。如果市场的价值中枢无法跟上,将积累巨大的风险。而这个风险,多数又会由散户承担,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和投资氛围将会化为乌有。
管理层要做的无疑是,增加市场的价值,拉近和筹码之间的距离。
这样我们就看到,一方面,证监会推出各项利好,并加大清欠上市公司占用资金的问题(这实质上就是提升上市公司的现成价值),这也将一定程度上杜绝上市后“变脸”的现象;另一方面,IPO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方面,管理层制度性的建设雏形已现,制度上基本保证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是,现在扩容和此前本质的不同的地方。
优质企业上市,将成为主流。或者说起码不是劣质公司成为上市的主基调。
优质的筹码,必将得到整个货币体系流动性过剩资金的追捧。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快中国股市将见到5000点。
其次,管理层快上、大上IPO,不仅仅是资本市场本身的诉求,而且在当前“紧信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央宏观调控寄予资本市场更多期望。在扩容上,中央乃至金融各部委,早普遍达成共识,不过是现在具备这个条件而已,而且恰恰碰上了货币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紧信贷,稳定房价(今日九部委合推 “15条”房地产调控新政,只会加大资金入市)。
而就扩容对行情的影响而言,长期来说,上涨是必然的趋势。优质公司的上市,支撑未来行情上涨的因素将向良性转变,必然有一个筹码到价值的转移过程。资金将从追逐筹码的初始上涨阶段,转变价值投资上来。行情可能会在新股的带动下持续攀升,股指的上涨也有了更多的价值因素,筹码和价值之间的距离将被拉近。
短期来说,在新股上市前,市场仍然需要有一个对诸多不明朗的信息消化的过程。例如新股询价定价、新股的二级市场表现、IPO的规模等。预期的不明朗可能将使调整波幅加大,调整区间会加大,虽然今日股指可能还会涨,但不能改变当前的行情为IPO前的调整行情,只有IPO各项事宜进一步明朗,市场才会迎来新一轮的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