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羊膜内细菌感染和早产之间关系

(2010-07-17 11:31:59)
标签:

羊膜

生物芯片

细菌

han

羊水

育儿

分类: 计生与妇产类临床诊断芯片
羊膜内细菌感染和早产之间关系
                                       图:美国凯斯西储大学
羊膜内细菌感染和早产之间关系
                                           图:耶鲁大学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在理解为何一些孕妇的子宫内部会遭遇无任何感染迹象的炎症问题上有了显著的进展。利用基因克隆技术,科学家发现存在于患羊膜内炎症的妇女体内的大约60%的细菌被传统的培养测试漏掉了,即没有被发现。而传统的培养测试被认为是发现细菌感染的标准。相关论文发表在《临床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上。
 
研究人员利用新的DNA方法追踪细菌的存在,从而首次发现了羊膜内感染的微生物物种的一份详尽名单。为了增加准确性,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分析手段的综合,包括羊水的蛋白质组学结果以及对胎盘的组织学分析,从而证实这种感染和炎症。
 
凯斯西储大学副教授、研究主要作者Yiping Han说,羊膜内炎症已知会导致不到32周的胎儿的自发早产。该研究对46名妇女进行了研究,其中44名妇女经历过早产。Han此前进行了多个研究项目,检查了口腔细菌和早产之间的联系。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比较了来自有早产体征或症状的怀孕妇女的羊水细菌浓度和对照组的没有这类迹象且足月分娩的16名妇女的羊水细菌浓度。对照组的羊水来自用于遗传筛查的羊水穿刺或者检查胎儿肺部成熟的分析,甚至DNA方法也没有显示出其中有细菌的迹象。
 
Han说:“由于培养没有发现羊水中的全部细菌,这要求使用新的检测方法,同样重要的是发现哪种细菌造成了导致早产的感染和炎症,从而能在这个病理生理学连锁事件的早期使用抗生素。”
 
利用新的检测过程——该过程为了识别16SrRNA细菌基因序列,扩增了该基因并把它克隆——除了可以发现细菌培养能发现的细菌,研究人员还有能力发现一些细菌培养无法发现的有害细菌,其中一些细菌此前没有和早产联系起来。
 
Han表示:“通过利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之后的克隆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羊膜内细菌感染和早产之间的特征和真正的关系。”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仅仅是样本中的一种细菌导致了炎症,而是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细菌,Han说:“未被发现的、无法培养的或很难培养的细菌物种可能在导致自发早产方面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这些细菌或者通过生殖道到达胎盘,或者通过血液到达胎盘。Han怀疑其中一些细菌源于口腔,口腔中存在成百上千种细菌。这些口腔细菌中的一种是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它在口腔中普遍存在。然而,一旦它进入了血流中,它就和一些健康问题有了关联。第四军医大学研制的生物芯片临床诊断产品:医院生物芯片诊断工作平台、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检测芯片、优生优育TORCH抗体检测芯片、免疫性不孕不育抗体检测芯片、宫颈癌HPV的靶向性细胞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检测芯片、性传播疾病抗体检测芯片、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检测芯片、心血管病感染因子抗体检测芯片、微生物芯片分析系统平台、高通量药物侦检系统(哈姆斯-HMTS)平台、心肌梗塞联检生物芯片、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定量检测芯片。若加入向日葵爱芯医院行动计划,可免费获得60万元的生物芯片工作平台。】【提供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制的科研和医学产品:生物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兽药残留芯片检测系统、食品安全芯片检测解决方案,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服务、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服务、芯片平台建设,生物芯片扫描仪、芯片杂交仪等仪器,耳聋基因芯片、乙肝病毒耐药检测芯片、抗核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芯片、G+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试剂盒、兽药残留芯片检测试剂盒等,HLA基因分型检测方案、血小板基因分型。】【请索取产品项目资料: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来源于:(《临床微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doi:10.1128/JCM.01206-08,Yiping W. Han,Catalin S. Buhimschi)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