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台人工肝机器面世 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2010-05-08 23:38:41)
标签:

养生

肝细胞

肝移植

生物反应器

高毅

广东省

健康

分类: 中国传染感染与传染病芯片科研
           首台人工肝机器面世 <wbr>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图:仿趋磁细菌微机器人及其导向控制系统
人工肝机器怎么“种”出肝细胞? 
第一步,研究人员通过筛选,得到一株人的肝细胞,作为一个种子细胞。
第二步,研究人员把这个种子细胞利用特殊方法进行培养,使其达到10的9次方至10的10次方个数量级。 
第三步,研究人员将培养出来的人工肝细胞放入生物反应器内,对病人进行治疗。
人工肝机器怎么给肝“洗澡”?
第一步,将病人的血液从体内引出体外,并引入人工肝机器。
第二步,经过特殊的管路,使病人的血浆分离出来,进入生物反应器。 
第三步,在生物反应器内,病人的血浆和活的肝细胞发生作用,解毒后的血浆再从反应器内流回病人体内。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给病人的肝“洗澡”。 
记者12月20日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获悉,国家863计划和广东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世界首台“新一代人源细胞组合型生物人工肝”近日在该院研制成功,并获得9项国家专利。目前,该项目在中科院电工所的协助下,已成功生产出首台新型生物人工肝样机,并已完成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阶段,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解毒和代谢器官,除了解毒功能外,它还有合成、分泌等作用,任何功能的衰竭都会引起机体代谢异常。”珠江医院肝胆二科高毅教授表示,人工肝相当于一个体外过滤解毒器,可以促进肝脏再生和功能自发恢复,治好一部分患者的肝病;另外一些需要做肝移植的患者,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人工肝可以为其保命。 
在人身上找到种子细胞 “细胞工厂”培养肝细胞 
从1995年起,高毅带领课题组进行了长达14年的研究,最终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微重力往复式人工肝生物反应器”及“新一代人源细胞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该成果在全球首次建立了灵长类动物(食蟹猴)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并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人肝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技术体系,为人类肝功能衰竭救治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据高毅介绍,他带领的研究团队第一次从中国人身上找到适合进行人工肝治疗的种子细胞。“这个种子可以一直使用下去,就像蒸馒头时留下来发面的老面一样,以后所有病人‘洗肝’时用的肝细胞,都是用这个种子培养出来的”。高毅表示,他的团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细胞工厂,“这个细胞工厂的任务,就是产生很多10的9次方至10的10次方个肝细胞,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冷藏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给病人进行治疗。”“以后,‘细胞工厂’生产出的肝细胞,能像血浆一样分配给各个医院”。 
“救命机器”3至5年内 有望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据高毅介绍,首台新型生物人工肝样机目前已经成功生产,并已完成实验室和动物实验阶段,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获得国家批准开始临床试验后,大概需要3至5年时间,可完成整个临床试验。在申请获得国家生产批号后,便可进行正式的生产和应用。” 
新型人工肝PK传统人工肝 
一个来源于人体细胞 一个以猪肝细胞为材料
人工肝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目前应用的人工肝绝大部分是以解毒功能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传统的生物人工肝以猪肝细胞为细胞材料,而我们研制的人工肝来源于人体细胞,解毒效率更高,生物转化和生物合成功能更强,并且不会出现动物源性传染病和异种蛋白所致的免疫反应。”
意义 
重型肝炎患者 多一救命手段 
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 
肝移植:费用高,难普及 
人工肝:更有效,更经济 
对于重型肝炎和肝衰竭病人,目前国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和肝脏移植,但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肝移植技术则受到供肝短缺、费用昂贵等因素的限制,在短期内难以普及。如今,中国每年约有30至50万病人最终死于肝脏衰竭。
“目前对重型肝炎的常规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80~90%,而能做肝移植的人还不到1%。可以说,99%的重型肝炎患者都面临死亡。而我们的研究,在肝移植以外为病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救命手段。”高毅表示。 
高毅表示,一个容量约3升的生物反应器约能培养10的9次方至10的10次方个肝细胞,可供一位病人接受至少3至5天时间的治疗,消耗费用约1至2万元。 
“人工肝以体外支持为主,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和经济的特点,能在大多数较大的医疗机构推广,适合于很多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胆汁淤积性肝病、急性中毒的解毒以及肝移植前后的肝脏支持治疗等”。【提供服务:医院生物芯片临床诊断系统、幽门螺杆菌Hp抗体谱检测芯片、乙肝表面抗原及e抗原定量检测芯片、高通量药物侦检系统(哈姆斯-HMTS)、心肌梗塞联检生物芯片、心血管病感染因子抗体检测芯片、免疫性不孕不育抗体检测芯片、呼吸道病毒感染抗体检测芯片、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检测芯片、孕期感染TORCH抗体检测芯片、性传播疾病抗体检测芯片、HPV的靶向性细胞检测、微生物芯片分析系统生物芯片整体解决方案、兽药残留芯片检测系统、食品安全芯片检测解决方案,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服务、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服务、芯片平台建设,生物芯片扫描仪、芯片杂交仪等仪器,耳聋基因芯片、乙肝病毒耐药检测芯片、抗核抗体检测蛋白质芯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芯片、G+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等,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试剂盒、兽药残留芯片检测试剂盒等,HLA基因分型检测方案、血小板基因分型;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项目服务、糖尿病-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及干细胞产品推荐(卫生部授权开展)。请联系索取详细产品和服务介绍资料: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附:高 毅(主任)简历

 

 

http://www.zjgdzx.com/upfile/1.gif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
http://www.zjgdzx.com/images/dort_03.gif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TITLE="首台人工肝机器面世 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 高 毅(主任)
http://www.zjgdzx.com/images/dort_03.gif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TITLE="首台人工肝机器面世 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http://www.zjgdzx.com/images/dort_03.gif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TITLE="首台人工肝机器面世 3年后或实现临床应用" /> 医师简历:

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组长
国家和广东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基金评审专家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中华创伤杂志》编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常务编委

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重大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级科技重点攻关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获科研资助561万。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编写医疗专著书籍5部。招收与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余名。
  从事肝胆外科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肝、胆、胰外科疾病临床经验,擅长原发性肝癌以手术为主的一体化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胰疾病、人工肝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微创综合治疗等;能熟练完成无血切肝术、复杂胆道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移植等肝胆外科高难度手术。


咨询电话:(020)61643207 13189097301

来源于:广州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