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便携X光机展示出的艺术之美
一、市场大、乱
这是一个比较精细工业的市场,市场需求太大,但真的是良莠不齐,很多不合格产品冲塞市场。从百度和淘宝都可以发现,小到2万多元的价格,大到20多万元的价格都有,产品不胜枚举,但进口产品并不多见。
二、制造粗、糙
国内的不少厂家产品都可以发现:(一)有固定的大型X光机器改造而成,是不是只要能移动和搬动就叫便携了呢?(二)图象稳定性差。(三)工艺造型简直让我想笑,再看就让我想哭。在百度图片搜一下,看看这些便携X光机,都是什么样子?一个字“糙”!两个字“毛糙”!
三、SFDA易、多
到SFDA的器械搜索找下,太多了,进口的产品并不多,主要是西门子和日本的机器,国内的产品比牛毛还要多,我想,我们的产品标准是不是该升级了?医疗使用的标准是不是该升级了?
产品的好与坏,第一条是安全,其次是临床价值和效果,最后才是价格高低。目前这个局面,最大的受害者是患者。看来,通过药证的同类产品也不是越多越好,起码质量门槛还是要提高的。
四、社乡无、空
中国的社乡医疗机构、门诊部、卫生室、边防哨所、急救中心、医疗站、救灾医疗队、武警医院、军队医院、救护车等都需要这种小型便携的式X线机,但又有多少配备了?回过头来看,二甲、三甲医院都是那种大型固定X线机,几乎所有医疗器械企业都盯住了这个市场,其实,中国的便携医疗设备(如X线机)主要在社乡医疗机构,改变社乡医疗机构的面貌从这里开始,希望那些扶贫机构和基金会多采购质量优秀的产品支援社乡医疗机构,值得说明的是,支援基层医疗或社乡医疗,不意味采购品质较差的产品,而是应该选择优秀的产品,甚至是进口的好产品。
五、进口少、缺
因为价格因素,有的产品才1-2万元,我真的不知道:获得医疗器械证书、研究开发成本、渠道成本、保修期都加上,能否够销售价格,要么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产品只是个毛坯和毛糙的产品,是不是只要把几个零件一组装就是X光机了呢?这是我们该反思的问题,特别是医疗用的人体机,我们是要对患者负责的。
国外的便携X光机,和国外的处方药品一样是高价的,客观地说,有几个因素促成了这个价格:
(一)研发成本高,有的公司是持续几十年只研究开发一个产品,比如说日本的米卡萨产品。它们对研发的态度,毋庸置疑,是我们国人要学习的。
(二)生产成本和工艺。很多的精细化生产并不一定都通过流水线机器完成,需要的技工成本还是比较高的,特别象X光机这种产品,国外的高级技工工资比国内高的多。
(三)进口环节的成本。进口手续和程序的费用,还有关税成本,都是不可忽缺的。
(四)SFDA的进口注册证书。一般国外的进口产品办理证书都会按照正常程序和严格按照国内政策办理,成本也会略高。
(五)宣传费用和学术推广成本高。国外的大多产品带金销售的比较少(当然也有的),这些成本特别是在销售的早期,成本都是占价格构成中比较高的。
我个人的倾向,还是比较倾向于进口产品的(个人偏好,并非排斥国产产品),我觉得,研发产品就是呈现一种工艺之美,应用产品就是要方便医生和患者。在这点上,我们确实要多借鉴国外的产品,多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如有贴牌、经销和客户需要,可以介绍厂家合作,欢迎索取资料。请联系: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注:因为作者没有深入调研X光机市场,如对行业判断不准确,请见谅!
来源于: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