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机器人的现在和未来——流程、传感和生物芯片
(2010-01-27 22:33:47)
关于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我的看法是,其中的革命性发展,在于语义分析的进步。不过我认为,基于音节的英文系语言的语义分析,将只能建立在统计规律的基础之上,无法做到真正的语义分析,基本而言,我认为英文系语言永远也做不到语义分析。以当前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而言,此类语义分析依靠统计规律来做的,出现失误的概率太高了,因为搜索次数的基数太高。
基于语义的中文系语言,则成功做到语义分析的关键,是在于硬件的革命性进步。我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所以谈这个也为时太早。
因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机器人,不过是人为设定好流程从而实现部分的人工代理而已。这在呼叫中心、智能工控领域,都已经有大量应用了。所以,我总结为,智能机器人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核心业务流程的设定。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如果呼叫中心的业务流程设计得好,这个呼叫中心就可以提供很好的智能服务;同样的道理,工控领域,流程设计得好,也可以提供很好的产品/服务。
基于系统角度,我们再分析一下,所谓的智能,机器人最难做到的是反馈信息,特别是像人一样可以“全息”反馈信息。因此,未来多样性的传感器领域,理应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重中之重。人类接收信息的渠道,理论上只有五个: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而其中,以视觉听觉为主,现在的传感器则以触觉为主,呵呵,这是否代表着传感器应该向视觉方向发展呢?例如,人的脸部识别功能,就可以认为是这个领域的发展,从而实现让摄像头成为传感器的重要作用。不过我认为,基于视觉的庞大计算数量级的原因,这个领域的发展,显然不是现在可以做到的。
事实上,基于系统论的角度,机器人做不到的还有很多,例如分解信息,我们的机器人只能根据设定的流程对信息进行分解,而无法真正的智能分解,超脱原先设定的信息分解框架。而一旦需要智能化,则机器人分解信息的框架,应该能够进化和升级,也就是具有学习功能。这个,我认为也不是现在能够解决的。
总结来看,做好智能机器人的核心关键有三个:一个是精确的业务流程的设计;二是人工干预的信息反馈,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一个是开发方应该重视,做机器人实质是做服务,教导客户来对机器人进行信息的反馈行为,只有客户的信息反馈做好了,机器人的工作才能做好,还有一个是,机器人的应用方应该重视,作为客户,只有做好了信息反馈的工作,机器人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第三的方面的核心,是传感器领域的革命性变化,都能带来机器人的真正升级。
顺便补充一下:在一个纯无机物的计算环境中,机器人想实现自我升级,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纯无机物的计算环境,注定是一个熵增系统,而不是一个负熵系统,只有负熵系统才能改变自身结构信息,而熵增系统是不可能在不通过外力的情况下改变自身结构的。也就是无机物系统注定无法实现自我升级。因此,我认为生物芯片,同样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核心领域,超脱当前的硅芯片,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医院和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如有以下需求,请联系: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项目合作、生物芯片医疗临床分子诊断产品、爱身谱™个体遗传基因检测服务、生物芯片科研课题服务、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建设服务等,请联系索取详细产品和服务介绍资料: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来源于:天涯咫尺博客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