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干细胞新“起源”学说获实验证实

标签:
保健肿瘤干细胞dna损伤肿瘤细胞曾益新美国健康 |
分类: 肿瘤诊断与肿瘤组织芯片科研 |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带领的科研团队在美国权威杂志《生物化学杂志》发表论文表示,肿瘤干细胞新的“起源”学说已经得到实验证实,即普通肿瘤细胞可以演变成肿瘤干细胞,从而导致肿瘤复发。这一研究成果将对肿瘤治疗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曾益新介绍说,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和复发的根源。在肿瘤放疗和化疗中,普通的肿瘤细胞对治疗是敏感的,容易被消灭,但肿瘤干细胞却具有很强耐受力,不容易被摧毁,如同“种子细胞”,会继续产生新的肿瘤细胞。
对于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学术界普遍认为来源于组织成体干细胞的恶性转化。2004年,曾益新首次提出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因组不稳定,那些与干细胞表型相似的肿瘤细胞能够耐受化疗和放疗,成为复发和转移的“种子”。曾益新认为,导致DNA损伤的治疗会加剧肿瘤细胞业已存在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加大产生肿瘤干细胞的可能性。他认为由组织干细胞恶变产生的细胞可以称为肿瘤干细胞,而由普通肿瘤细胞因为基因组不稳定而产生的细胞应该称为“干细胞样肿瘤细胞”。
近几年来,曾益新带领的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他们发现鼻咽癌中确实存在有生长能力特强、能抗拒化疗和放疗的干细胞样肿瘤细胞(2006年已发表于美国《癌症研究》杂志)。一系列的研究均提示,DNA损伤所引起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是完全可以导致普通肿瘤细胞变成干细胞样肿瘤细胞的。在肿瘤化疗中,DNA损伤剂有可能一方面消灭肿瘤细胞,另一方面,也可能加剧基因组不稳定性诱导了普通肿瘤细胞演变成干细胞样肿瘤细胞。
曾益新指出,如果这一学说最终得到更多的实验证实,那么肿瘤的治疗策略也要相应发生改变,比如在肿瘤治疗中,要注意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尽可能预防普通肿瘤细胞向干细胞样肿瘤细胞演变;部分肿瘤化疗会导致DNA损伤,研究人员需要重新评估它们的长期作用,特别是谨慎对待DNA损伤剂的使用。【医院和大学、科研院所等单位如有以下需求,请联系: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项目、生物芯片医疗临床分子诊断产品、爱身谱™个体遗传基因检测服务、生物芯片科研课题服务、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建设服务等,请联系索取详细产品和服务介绍资料: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来源于:南方日报(陈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