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世纪糖尿病超强化治疗的新理念

(2010-01-02 22:00:31)
标签:

健康

养生

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分类: 糖尿病技术和卫生部十年百项

 21世纪糖尿病超强化治疗的新理念
                              图:阅读之余请休息大脑:2003戛纳广告节-PS2《出生》篇

21世纪糖尿病超强化治疗的新理念

作者:陈荣月

    糖尿病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最古老的疾病之一,人类对它的认识已经有上千年了。但遗憾的是,几千年中对糖尿病所积累的知识少得可怜,到十九世纪才知道和胰腺有关,从那以后人类才真正迈开了认识糖尿病的脚步。20世纪初发现胰岛素并成功应用于临床,1型糖尿病开始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之症,拯救了千千万万个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从50年代开始,一些疗效明显的口服降糖药物陆续问世,使糖尿病的治疗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很多医生认识到糖尿病是一个很容易诊断和治疗的疾病:症状——“三多一少”;治疗——“降糖药物”;最后法宝——“注射胰岛素”。这样糖尿病的问题就好象一切解决了。在过去的医学教科书中,糖尿病一直是内科学中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并简单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两大类。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
    糖尿病常规治疗并不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在十几年时间里,对糖尿病治疗全世界都在使用一种模式,那就是常规治疗或称之为一般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和不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目标,到了90年代初,随着WHO(世界卫生组织)在1980年颁布了新的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特别是世界糖尿病的发生率的不断上升,国外医学界开始了对糖尿病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发现,虽然许许多多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即没有“三多一少”表现,但是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患者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致失明,糖尿病肾病而致肾衰,糖尿病足而致截肢;另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心梗、中风和双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使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寿命比没有糖尿病的其他人减少了十几年,也就是说仅仅控制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没有显著降低糖尿病的致残和致死率。
    由于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人们开始争议:严格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是否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有人开始提出:对糖尿病患者,常规治疗不行,需要实行强化治疗,即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循证医学要求这一结论要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长疗程的临床数据才能成立。于是,九十年代初北美DCCT(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的临床试验开始,不久欧洲的UKPDS(英国前瞻性的糖尿病研究)也开始了。
    20世纪后期两大规模长时间糖尿病临床研究证明:
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只能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对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止作用并不明显。
20世纪后期,这两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告诉人们:控制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但常规治疗不行,即强化治疗也不行,要实行超强化治疗。
    所谓的2型糖尿病,是出现糖代谢调节失代偿时代谢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形式,除血糖增高外,大多还存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症、高凝状态、高炎性反应、高尿酸、高微量蛋白尿、高内脏脂肪、高胰岛素血症等异常变化中的两项以上,不能把2型糖尿病看作是一种病而给予简单降糖治疗,要实施超强化治疗,全面控制各种代谢紊乱,修复机体受损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才能真正有效地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早在1988年,有人就指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等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很可能它们属于一种综合症,后来又有人提出这些疾病的产生有一个共同的土壤即“共生土壤学说”,进入21世纪不久,人类基因组计划就完成了,这将推动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现在人们认识到上述疾病的“共生土壤”就是它们有着相同的或相互关联的致病基因,这些致病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会首先导致体内的一种异常病理生理学改变即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有胰岛素抵抗所启动的体内一系列的代谢异常不及时纠正就会导致上述疾病的发生,既然胰岛素抵抗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所以后来就把高胰岛素血症、中心性肥胖(高内脏脂肪)、脂代谢异常(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多)、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促凝血状态增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体内低度系统性的炎症反应,高尿酸血症等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症,又叫代谢综合症。机体之所以出现高胰岛素血症,是胰岛细胞代偿性加强工作的结果,胰岛细胞对周围微环境中血糖的浓度变化最敏感,由于胰岛素抵抗,也就是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生物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不能及时进入细胞代谢使血糖滞留在血液和细胞外液中,高血糖对胰岛细胞的持续刺激使之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平衡存在的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生产线的有序运转会被超负荷的工作量打乱,生物活性较低的胰岛素原和前胰岛素也被大量分泌出来,所以有些人虽然胰岛素水平很高但血糖不降,当代偿性分泌的胰岛素的质和量下降到不能使血糖下降到正常范围时,就出现了糖调节受损(IGT/IFG)或2型糖尿病。一旦到了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代谢调节失代偿时,其它的代谢紊乱也就接踵而致,有的甚至于早就存在了。正是这种广泛的代谢紊乱使得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受损,机体各组织器官间信息不灵,沟通受阻,调节不力,总反应迟缓。这种分子水平有序物理化学运动的障碍和异常,必然会在组织器官水平反映出生物功能的改变,并进一步导致器官性的病理变化,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
    所谓糖尿病的超强化治疗,就是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促血凝状态、降低炎性反应、减除高内脏脂肪、修复受损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治疗已经存在的各种病理损伤,使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医院等单位如有需求,请联系:糖尿病超强化治疗技术应用项目、生物芯片医疗临床分子诊断产品、生物芯片实验室建设、爱身谱™个体遗传基因检测服务等,请联系索取详细产品和服务介绍资料:医学与生命科学服务中心暨虫洞(北京)卫生科技有限公司,戴天岩  主任、总经理,手机:13051069337,E-mail:davad311@126.com,msn:davad311@hotmail.com,qq:104974415,虫洞医学与生命科学网http://blog.sina.com.cn/cnyr】

 

来源于:许昌市红月医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