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浣溪沙·中秋思乡》赏析
浣溪沙·中秋思乡
|潘立
碧水长天又逢秋,
蒹葭飞絮逐江流。
凭栏怅望远山幽。
雁写一行离别恨,
风吹千里故乡愁。
多年漂泊几时休。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有团圆的寓意。随着时代的变化,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式。潘立的这首《浣溪沙·中秋思乡》就没有落入俗套,他没有以月寄情,而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既自然,又真实。
潘立选用“浣溪沙”的词牌写中秋思乡之情,也很得体。“浣溪沙”这个词牌由于结构上的平整,又兼之全为律句,奇偶相生,有摇曳荡漾之致,从而产生不同的情韵,所以极适合表达幽愁暗恨等表面平静内心跌宕的情感。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为写好词作奠定了好的基础。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寥廓苍茫的图画:枯草衰杨,满目黄叶;蒹葭飘絮,随水而流;远山幽,满地秋。这些都是诗人独自凭栏怅望远方看到的衰景。一个“怅望”,就将诗人的感情与景物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他此时的心情时多么的失意和伤感。
词的下片,开始两句是全篇唯一一处平仄相间的地方,也正是整首词的发力之处。诗人紧接上片,用“雁写一行离别恨,风吹千里故乡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失意”、“伤感”的原因说了出来,用秋天独特的秋风、寒雁,衬托出“离别恨”、“故乡愁”的凄凉的气氛,写透了别恨和乡愁,点明了主题。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词作自然流畅,意象鲜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很好地表现了“中秋思乡”的主题。
个人认为:句首描写喜景的“碧水长天”的物象,似乎与全篇的气氛不合。结句似乎太直白,应含蓄,留有余味。若以景作结,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首句的“逢”似与律不合,应为仄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