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明显陵

标签:
钟祥明显陵嘉靖皇帝 |
分类: 神州漫游 |





造访明显陵
解维汉
到了湖北钟祥,就想看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明显陵。陵址在钟祥市城北7.5公里的松林山上,嘉靖皇帝改封为纯德山。
去显陵的路上,看到路边有“莫愁村”草门,附近还有莫愁湖。这位“莫愁”与南京“莫愁”并非一人。那位是南北朝时齐人,嫁到南京;这位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也是楚国著名歌舞艺术家,她经常在汉水边摆渡,唱起歌来委婉动听。后由宋玉介绍进了楚宫,最后含愤投入沧浪湖自尽。后人将沧浪湖改为莫愁湖,将她摆渡系缆的矶头渡改称莫愁渡。
上午8点多,我来到新红门外。门前“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竟是奸臣严嵩手书。进门不远,又到旧红门,一座陵设两座红门绝无仅有。穿过旧红门,经御碑楼、石像生、棂星门、龙鳞神道,看到一湾明塘。其他陵神道皆宽阔笔直,此处神道却依山势弯弯曲曲,如龙体蜿蜒,一路上绿茵夹道,草色青青。明塘后面,即是显陵中心建筑——巍峨雄伟的明楼,楼上高悬“显陵”竖匾,楼前有一对高大望柱,两侧有碑亭。由于年深日久,铺地石板残损不全,旧迹斑斑。这里是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明楼一层有嘉靖皇帝亲笔题写的“恭睿献皇帝之陵”御碑。
明楼后边是双宝城,呈哑铃状。前面宝城即墓茔,是按兴献王的亲王规制建造的,后面宝城是儿子尊贵后按帝陵级别另为父母建造的,城墙一圈将原茔用的黑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一陵双寝,也是古代帝陵中的特例。听说后面宝城完工后,开凿地道将前面宝城内的兴献王灵柩平移入新宝城,可谓不见天日。朱厚熜从嘉靖元年起就对显陵连年扩展修葺,直到嘉靖三十八年,前后整整修葺了三十七年才竣工。
明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由其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世宗嘉靖皇帝。当时朱厚熜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宝座后,按照皇统继承规则,朱厚熜要承认亡兄之父明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庙;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但世宗不顾明朝的宗法礼制,硬把自己父亲兴献王尊为“皇考”,享祀太庙,遭到杨廷和、杨升庵父子等二百多位大臣的反对。嘉靖三年七月,杨升庵两上“议大礼”疏,并带领群臣跪门哭泣,终被下狱,两受廷杖,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后卒于戍地。嘉靖皇帝毫不让步,对五品以下在场大臣逮捕廷杖,廷杖中有17位朝臣当场毙命。其余大臣全部逐出朝堂,分别给予入狱、贬官、夺俸、流放等处罚,震惊朝野。嘉靖皇帝获胜后,立即着手将兴献王坟升级改造为帝陵规制,不仅使其规模超过了北京明十三陵中一些帝陵,而且在建筑上具有更高水平。两道大红门、金瓶形外罗城、内外明塘和九曲回环的御河、龙形神道、琉璃影壁及一座陵墓两处地宫,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朱厚熜还把生前没当过一天皇帝的父亲的牌位,硬挤进太庙历朝皇帝序列接受奉祀;历时三年的“议大礼”案,终以皇帝大胜而结束。
在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想改变皇帝意志是很难的;不平则鸣,直谏是臣子的本分天职。顺从便安享太平,逆鳞便引火烧身。杨升庵等大臣明明知道这一点,还是螳臂当车,坚持上疏,决不妥协,显示出道义至上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最终付出了血的代价。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对于杨升庵的高风亮节,后代文学作品多有褒赞。清代刘韵珂曾为升庵祠题联:“率数十人伏哭阙廷,万里穷荒,壮岁婴鳞终老去;粤三百载重开胜地,满湖风月,吟魂化鹤应归来。”清代李有恒题联:“手持一疏撼天门,大义所关,是孝子忠臣迫不得已之事;豪吟千载留风月,先生何处,怅蛮烟绝徼犹有未传之书。”联中的“孝子忠臣迫不得已之事”便是指臣子坚持大义敢与皇帝抗争的气节。清代向楚题联:“名节廷诤大礼疏;风流人说永昌年。”只用谏诤、流放二事便概括出杨升庵风云激荡的一生。杨升庵的这种大义凛然的果敢行动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受到千秋万代的高度敬仰。
明楼前有两排香坛,不时有人燃香拜祭。这里没有菩萨、神仙,烧的哪门子香?谁会有雅兴为别人祖先烧香?查证得知,陵园建成后,农历三月初三嘉靖皇帝率群臣曾来拜祭。以后每年三月三、九月九都设庙会,多达三万人来此烧香祈福,算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心灵寄托。此间规定,凡姓朱的游客进陵园是不用购票的。
走出陵园,感喟那时的官员维护封建礼制不怕丢官、不怕丧命的大无畏精神。也感叹历经波折建成曾遭群臣抵制“正名”的钟祥显陵,一不小心成为明代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被中外专家一致公认为是一项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被评定为“世界遗产”,真可谓是歪打正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