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顺势而为和形而上学 (转载)
(2011-06-05 10:17:25)
标签:
股票 |
最近我对趋势的探讨着墨颇多,但是我并非反对趋势理论,我真正的目的是要提出我们在市场中生存,需要去探寻涨跌背后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依葫芦画瓢上。
趋势 波浪
等形态分析,始终只是停留于现象。譬如,按正常的分析学说,急跌之后的平台型反弹,之后会有一个更大的C浪杀跌。那么,套用到现在的大盘,大家觉得如何?我认为现在很多技术派大幅看空的人,也是基于此处的形态判断。可是分型里面,还有一个U型反转,在他反转前的筑底阶段,是否也和现在相似?你如何去判断他是平台型还是U型?
最后还是回到那句话“想认知股票市场的本质单从形态,趋势,波浪这个视角、层面出发是不够的。用现象预测现象只能找到必要条件,容易陷入反复解释的泥潭,这也是很多人学完以后解释过去非常专业,预测未来一团糟糕的本源。”
我们需要去寻找市场涨跌背后的本源,或者说,我们更需要去寻求可以提供确认和定性的规律上的东西,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停留在现象上去兜圈子。
在日本昭和时期,围棋天才辈出,吴清源、木谷实、藤泽朋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都在棋盘上充分展示着自己的天才,也展示着自己强烈的个性,以此得到了棋界的肯定,吸引了众多的支持者。而当时的高川格,却被外界认为是毫无个性,没有胜负师气质的一般棋手,可是,在天下豪强的觊觎之中连霸本因坊之位九届的,偏偏正是高川格。高川格的棋风,表面上看来是都是非常平凡的正规着手,鲜有大妙手留给世人,但是看似平凡的流水般棋风里面,却隐藏着无比的威力,最终当对手发现时,高川格已经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炒股,如果停留在形态,趋势,波浪这个视角、层面,就好像当年的棋评看高川格的棋风。止于型而流于表。隐藏于K线背后的次序--结构—循环才是深层次的东西。而平衡是串起未来和过去,并将次序--结构—循环衍生下去的核心。这也恰如高川流的本质:大平衡布局与小局部拼杀时的“流水不争先”。
(本文仅与和我一样孜孜以求、希望洞悉市场本质的求学者探讨。一目十行者还是不要浪费时间的好。)
本文来自: 鼎砥投资网 详细文章参考:http://bbs.dingdi.com/thread-150804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