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结局 一样的经典——谈话剧《无人生还》(轻微剧透,未看慎入)

标签:
阿加莎·克里斯蒂推理文化话剧 |
分类: 文学评论 |
在评价这部大热的话剧之前,我想有必要先让大家知道下一些背景资料,因为如果不了这些也许就无法客观评价好这部作品。小说《无人生还》出版于1939年,当时轰动了整个推理小说界。之后阿加莎·克里斯蒂根据自己的小说改写了话剧剧本,到1943话剧首演,中间有4年左右的间隔。话剧剧本与小说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结局部分。小说是真正的无人生还,可当话剧首演后人们惊奇的发现最后有两位幸存者,并且彼此相爱走出了孤岛。
是的,话剧版《无人生还》的结局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亲自改写的,和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样的,并不是国内编剧们私自改的。阿婆本人是非常不喜欢别人改她的剧本的,即使她早已经长逝,但我相信她的版权责任人也会坚持她的一贯要求,对于剧本是不允许做很大的内容调整的。
那么了解了这些后,我就可以开始了我话题,为什么话剧要做如此修改?因为这一修改是比较具有颠覆性质的,照理做了这个修改后标题都不能再叫《无人生还》了。
有人说改动是因为原来的结局过于阴暗,最后都死了不适合舞台上直面观众的表演形式。或许有那么点道理,但是以我对阿婆的了解来看,处于这个目的她把原来如此震撼的结局弄出那么些许的人情味来并不符合她的一贯作风。所以我的理解是,这仅仅是改动的一个因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或许还是之前我在小说评论里的那两个的漏洞(详见我的“重温《无人生还》后的感触”一文)。侦探女王在《无人生还》小说出版后,自己也发现了那两个漏洞的存在。于是出于这种考虑她在话剧剧本里就做了改良处理,就是我前天看的话剧的结局,因为这个大改动,那两个漏洞基本是不存在了。而且我还注意了一个细节的修改,我想也应该是克里斯蒂本人改的。那就是探长布洛尔的死是触动设置好的机关让上面的重物掉下砸死的,而小说里是直接被人在窗口扔重物砸死的。别看这一个小小的修改,这也证明了作者在写话剧剧本时发现了小说里的漏洞,因为如果他是被人直接砸死的,那么最后剩下两个人的相互怀疑依然还是有点牵强的。
在完全了解了这些后,再评价这部话剧《无人生还》我想我可以做到相对客观了,就从剧本开始说起,不管怎么说这部剧依然是十分精彩与经典的,演出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注意力,不容你有片刻的思维停歇。那种悬念的氛围完全就把观众带入到了剧情之中,这是《无人生还》最成功的地方。
不过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话剧这个改良的结局从震撼力上来说没有小说原结局来得那么有力度。因为小说的全体死亡后依然无法解开的谋杀谜团,最后是通过漂流瓶的独白解释真相实在是一个天才的构思,也让所有读者在顿悟中由衷对作者这个构思所深深折服。可是话剧这一改却将这么好的一个亮点给淹没掉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遗憾。
另外话剧最后凶手在自我跳反后叙述稍微有点简短了,没有把更多的细节交代清楚,包括他犯罪的构想到实施,前面所有谋杀的细节等。然后因为他最后被杀了,所以还有个很重要的信息没有说出来,他本来是否打算如小说中一样的自杀呢?这个疑问很重要,因为如果他也是准备要自杀的,那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他没想死,可是他怎么离岛呢?等人上岛后如果他还活着说明了什么呢?这也许是阿婆从小说改到剧本后,弥补了之前漏洞后疏忽的新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修补并不难,只要把小说最后的那段告白,重新搬回话剧,通过凶手自己说出来就行了。建议捕鼠器工作室的团队可以考虑做这个情节的修补,应该加几句话就行了。
比较之前看过最精彩的《原告证人》来说,《无人生还》在情节的生动性上有优势,但在剧本的严谨性上不及前者。原因在于尽管《无人生还》的名头更响,可是从一部以心理描写突出的长篇作品改编成的剧本,毕竟要牺牲掉原来作品里的很多东西,包括前面提到的修改的结局也是一种妥协的地方。而《原告证人》尽管也是先有小说的,但是那部是短篇改的,改成剧本实际上还是一种扩写,反而会更为丰满的撑起整个故事。当然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可否认两部话剧作品水准都还是相当高的。
最后谈谈这次捕鼠器工作室这次新版《无人生还》感觉,尽管我没有看过几年前的老版,但是我看了新版的介绍,也看了以前观众朋友发的一些照片。总体上来说,这次对于舞台的设计确实做到了全方位的升级体验,整体美感相当出众。由于选的位置好,感受到舞台上每个细节地方的精致与完美效果,灯光的处理上能感觉到如此真切的身临其境。还有布洛尔被杀的那个精彩的设计,这些都让在座的观众印象深刻。应该说这些都是整个团队精心付出的成果,配的上肯定和表扬。
http://s7/mw690/546e5387ge18e85524626&690一样的经典——谈话剧《无人生还》(轻微剧透,未看慎入)" TITLE="不一样的结局
这里我想再顺便提个细节,也是话剧和原著有不同的地方。小说里阿姆斯特朗是位医生不错,但是里面明确地写了他不是精神疾病的医生,而话剧里却清楚地说他目前是精神病医生。我推测这不是作者的改动,而应该是捕鼠器团队为了生动剧情,增加一些笑料而做得修改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这个小改动,配上他奇怪的语言表达方式确实收到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最后说下对于此话剧的一些其他感触,或许是因为《无人生还》小说太出名(在整个阿婆的作品里永远是排第一第二的),每个喜欢侦探推理作品的人士不会不知道此作品。因此当这部话剧的中文版2007年第一来到中国后直接就带动起了一阵侦探推理剧的狂潮,并且这股潮流至今都未曾退却。当然这也和捕鼠器团队的优良制作是分不开的。但或许是每年票房的奇迹,把此剧过于神话了,而使得一些第一次前去看的观众期望值过高,毕竟每个人的欣赏品位还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也听到一些对于此剧评价一般的声音。我想看待一部话剧作品可以从他的制作去看,也可以直接看演员的表演与故事的情节,还可以看各种细节的处理。好与不好都在于你想从剧里得到什么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感动还是震撼,是欢乐还是共鸣。毕竟不是一部剧都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期望的。
好了,《无人生还》的整个评论到此告一段落了,未来何时还会重温不知道了。虽然经典无法复制,但是经典会永远记忆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在某个特殊的时刻被激起,无论是小说还是话剧。
20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