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借鉴的康家家训的《留余》匾

在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的巩义市康百万庄园内,悬挂有一形状和内容颇具新意的古匾-------《留余》匾,该匾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清朝翰林牛暄撰写,至今保存完好,对现代持家和教育子女仍有可借鉴的意义。
《留余》匾匾长1.65米,宽0.75米,造型非常奇特,它的外观不是常见的矩形,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块缺口,看起来像是一本开卷的书,又像是一面招展的旗。讲解员说,这叫上留天,下留地。上留天,是指荣而思报,报效朝廷和国家;下留地,是指富而思济,救济贫众灾民;中心思想是训导子孙做事要留有余地。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
匾文写道: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匾文体现了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思想。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康家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凡事都留有余地。恪守“留余”家训,康家前后富裕了12代,兴旺达400余年。鼎盛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谚“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里借的康家钱。”可为佐证。
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

康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 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

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

豪华奢侈的五星级的厕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