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五,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1888年生,卒于1979年,享年91岁。
王云五是中国近代出版大家,为中国辞书出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21年起,王云五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他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并以“家财四百万”自豪,意思是他的学术成就主要概括为:创立四角号码检字法,编辑《百科全书》,主编《万有文库》。此外,他所出版的《王云五大词典》、《王云五小词典》等成为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工具书,为我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王云五一生勤奋,6岁就开始读《三字经》、《千字文》,14岁时白天在五金店当学徒,晚上在夜校读英文。16岁进同文馆修业,并在一家英文夜校当助教,自谋生计。其后曾任闸北留美预备学堂教务长、北京英文《民主报》主编及北京大学、国民大学、中国公学大学部等校英语教授。
在从政方面,1912年他曾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总统府秘书,后半生将精力转到政治活动方面,并担任多种要职。1958年曾在台湾任“行政院副院长”,1963年12月辞去一切政务,埋头学术工作,专任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直至1979年病逝台湾。
大脑保健与晨起“饮光”
●头部按摩是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的养生术。健脑按摩,可以增加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畅通气血、调和百脉。
●针灸健脑是用针刺人体经络的特定穴位,或用艾制品灸灼穴位,通过经络将刺激传导到有关的脏腑,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增智益聪。
王云五终生都很勤奋,到晚年还一直从事着学术和图书编辑工作,大脑的劳作程度是一般人难以想像的。王云五很重视大脑的保健和养生,每天必做头部按摩。
头部按摩是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的养生术。健脑按摩,可以增加对大脑的良性刺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畅通气血、调和百脉,从而收到解除疲劳、提高智能、健脑延年之效。
王云五常用的按摩方法有:
头侧按摩。两手大拇指同时按两侧太阳穴,用较强力量做旋转揉动,先顺时针揉动12次,后逆时针揉动12次。
头顶按摩。两手插入头发,从前发际到后际,做梳头动作10次,然后两手拇指按住两侧太阳穴,其余四手指按住头顶,以中度的力量从上向下、从下向上做直线按摩10次。
脸部按摩。两手摩擦生热后,在脸部皮肤上由上向下摩擦12次,然后用两拇指的背部,同时从上眼睑内眼角开始绕眼周围旋转摩擦12次。
手足部按摩。主要有揉掌心劳宫、摩足心涌泉和旋揉内外关三种方法。
揉掌心劳宫。摊开双手,然后轻轻握拳,让指端触及掌心,其中指尖所点之处即为劳宫穴。用另一手的拇指反复按压或按揉劳宫穴约2~3分钟后,交换另一只手,重复上述动作。也可两手握拳,以中指尖按压劳宫穴,或双手各握一核桃,使之在劳宫穴上旋转按摩。
旋揉内外关。将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二寸之内关穴、外关穴上,正反各旋揉36次,再在右手臂依前法做36次。
王云五的健脑按摩简单易行,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别的一些方法健脑。
主要方法有:
气功健脑。实际上,人的大脑通常只被开发了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的潜在能力。气功正可以开发这部分潜能。当人做气功入静达到最佳境界时,大脑感到清澈洞明,有些气功者形容是“宛如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对激发大脑细胞的功能,开发智慧很有帮助。
针灸健脑。针灸健脑是用针刺人体经络的特定穴位,或用艾制品灸灼穴位,通过经络将刺激传导到有关的脏腑,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增智益聪。或在耳部的某些部位,用一些小丸等物如王不留行籽、芥菜籽,放置穴位上,覆盖胶布,定时用手指压揉,通过这样的连续刺激,可达到健脑的效果。
食养健脑。通过摄取足够量的健脑食物,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能力,保持智力,提高效率,延缓大脑衰老的一种保健方法。如《本草纲目》有如下记载:核桃“养血,补髓,清目,安神”。黑芝麻具有“补气、强筋、健脑”的效用。蜂蜜“久服,强志轻身”。
娱乐健脑。通过游戏、玩具、琴棋书画、鸟语花香、垂钓等途径来达到益智、促思、养性、怡情、延年益寿等效果的一种保健方法。此法尤其对小儿的优生、胎教及老年人的健脑、益寿有较好的效果。
做脑部按摩前,王云五会梳梳头,作为对脑部按摩的有效补充。
陆游写过一首梳头诗:“觉来忽见天窗见,短发萧萧起自梳。”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很重视头发的养生保健。梳头,不仅可清洁美容,而且还有养生保健的功效。苏东坡也提出“梳头百余梳,散发卧,熟寝至明”。说明经常梳头,能起到流通气血、散风明目、促进睡眠等作用。
按中医经脉的理论,头部是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六条阳经聚会之处,所以称头是“诸阳之会”,能“与百脉相通”。在人的头部,排列着约70个穴位,用梳子梳头,实际上就是对这些经络、穴位进行按摩。梳头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和皮下腺体的分泌,改善局部的营养代谢状况,增进头发的生长。而且梳头通过疏通经络和刺激穴位,对全身功能都有调节作用,特别是对大脑,梳头可以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人头脑清醒,耳聪目明。对于神经衰弱症患者或由于失眠、思虑过度引起的神经性头痛者有一定的疗效。
梳头也有时间讲究,最适宜的时间是每日晨醒时、午休前、晚睡前。梳头的方向是从前到后,再由后到前,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数十次至百余次。同时,可结合手指按摩,即用十指缓慢柔和地自前额发际向头顶做环状揉动,再由头顶揉向脑后至后发际,然后再由两鬓向头顶按摩,用力要均匀一致。
王云五的起居习惯是早睡早起,信奉苏东坡的养生格言“早寝以当富”,意思是睡得早比腰缠万贯还要好;还说“每天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饮光”养身法
在台湾,王云五常和一位亮心禅师一起下棋,结下了君子之交。亮心禅师教了王云五一种养身法“饮光”。饮光,就是吸取日光或月光的精华,是禅宗的一种长生方法。
早晨旭日初升时,大自然中充满了亮光。这些亮光都充满着阳气,都是好的,它不是浊阳,不是日正当中的阳光。这时开始吸取日光:
一面吸气,一面把光吸进来。
很自然地吸进来,不要执著。
亦可用眼睛把光通过眼睛吸进来,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从鼻孔吸进光,皮肤、感觉也可吸进光。
把毛孔张开吸进光,眼、耳、鼻、舌、身、意,都感觉到光的到来。
有时感觉疲累时,锻炼者可以在阳光底下,将身体放松来练习饮光。
让全身的毛孔张开,感觉身体里面的浊气流开。
让毛孔全部张开,感觉阳光都直接照射到身体里面。
练习完毕,身体会感觉很舒服。吸收月光精华的方法也和上面相同。
王云五曾告诫公众:练习“吸光”时不要在日正当中的时候练习,这样不仅造成燥热,还会有中暑现象产生,很容易在太阳底下昏倒。
“饮光”锻炼术不仅在一些国民党元老之间流行,有趣的是,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也接受了一位来自“东方国家”的保健师的劝告,在克里米亚疗养地试行此术。他的秘书回忆道:“增加了这个神秘的内容后,我们惊异地发现他(勃列日涅夫)变得步履轻快,因吸烟而困扰着他的肺气肿也消失了。可惜他不是个善于持之以恒的人……”
假如他坚持下去,苏联的历史也许会是另一个样子。
王氏“手足操”
●
做人,就要能随时随地脚踏实地,不要虚浮,心念要常常放在脚底下。如果脚跟站稳了,气血也就畅通活络了。
●
长久练习脚趾头操,会发觉膝盖有很舒服的感觉,整个脚底充实,不知不觉体力愈来愈好,身体的素质更为稳固。
王云五一生俭朴,衣着以棉布为主,最爱穿布袜、布鞋。他对晚辈说过,棉布,是植物的纤维,是最自然不过的成分,穿布鞋、着布袜,脚可以接着底气。我们身体是由地、水、火、风、空五位元素组合成的,身体的气血要尽量朝下方,挨着大地,才能稳定,也才能够成长。而且脚是我们人的两根,腰是主轴,如果腰跟腿僵硬了,我们人就开始老化了。做人,就要能随时随地脚踏实地,不要虚浮,心念要常常放在脚底下。如果脚跟站稳了,气血也就畅通活络了。
王云五每天要做一套指(趾)头操,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气血循环。
指(趾)头操做法如下:
先做脚趾头操。脚趾头操除了能够刺激神经末梢外,还对脚没有力气或长年站着工作的人有很大的帮助。
1.站起来,将鞋子脱掉,让身心完全放松,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弯。
2.把两脚的十个趾头张开向上提,尽量张开,再利用十趾抓着地面,扣紧地板,利用这个力量向前推进走路。注意,足后跟不要提起来;要完全放松,仅用足趾的力量扣住地面前进。
由于脚趾布满末梢神经,而且大家都惯于穿鞋,脚趾头平时几乎都没有运动,所以刚练习时,脚趾头会感觉很痛,足趾张不开,或有走不动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个练习对末梢神经有很直接的刺激与锻炼。不过只要继续坚持练习,练习几次后,疼痛感就会有所减弱。
练习时,脚底、手掌都会流汗,这种汗特别稠,气味也比较臭。这些都是陈年堆积在体内的、经由本法而排出来的不好的物质。
至于每次练习要走几步,则视个人的体质与时间而定。通常每次走49步,也有人可走108步。走完之后如果流汗,立刻用毛巾擦干,多喝一点温开水,然后休息一下。
此外,脚趾的运动可以刺激练习者的脑部,并且使我们脚跟向地里种下去,吸收地气。脚趾操更能刺激五脏六腑,让五脏六腑功能作用加强,并能预防老年痴呆症。
练习脚趾操,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增长寿命。长久练习脚趾操,会发觉膝盖有很舒服的感觉,整个脚底充实,不知不觉体力愈来愈好,身体的素质更为稳固。身体稳固之后五脏六腑自然就平衡了,更容易吸收自然的能量。有了自然万物的滋养,自然就得到了长寿长生。
而且这种长寿长生不仅仅是外表的,身、心功能都会变好,情绪会平稳,反应会更加敏锐,更加聪明。
接着做手指头操。做这个操也要全副身心放松。
手指头操练习起来很简单,就是像佛教徒数珠念佛的样子,拿一串念珠,一边用大拇指转动念珠,清楚地念完一句佛再移到下一颗,用这个方法来刺激手指。
这种方法着重于拇指。如果想要十只手指都可以运动到,可以把拇指之外的四只手指假想为念珠,就像持念珠念佛一般,以拇指指端和其余四指指端依照顺序旋转摩擦,于一指端念完一句佛再移到下一指端。
王云五的“吃”功
●
竹笋中含量最多的是纤维素,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疾病。
●
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
王云五品性清高,喜爱郑板桥的书画。郑板桥一生爱竹成癖,画竹甚多,对竹笋更是情有独钟。他曾诗曰:“江南鲜笋趁时鱼,煮烂春风三月初。”诗中将春笋与时鱼作为春天最美味的食品。王云五也爱吃竹笋。受郑板桥的影响,爱屋及乌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他是南方人,自幼有吃竹笋的习惯,竹笋味美、营养价值高,才是最主要的。陆游就作过一首诗赞美竹笋:“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把江南的猫头笋比作美味的驼峰、牛尾狸。
竹笋为禾科竹类的嫩芽,又名春笋、冬笋、毛竹笋等。我国南北方均有出产,以南方居多。竹笋的营养非常丰富,据测定,每100克竹笋中含蛋白质3克、脂肪0.2克、糖类0.4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磷、铁、钙和18种氨基酸、胡萝卜素等成分。竹笋中含量最多的是纤维素,在现代营养保健上有着重要价值。常吃纤维素多的食品,可防治高血脂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疾病。这是因为纤维素在肠内可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增加肠蠕动,促进粪便排泄。因此纤维素又被现代营养学家称之为“第七营养素”。
市场上常见的除了新鲜竹笋外,还有笋干。玉兰片是笋干中最好的一种,它是用毛竹嫩笋加工而成,色白如玉兰花。浙江天目山的嫩笋干,是用天目山细竹笋以炭火烘焙而成,驰名中外。
竹笋非常适合制作药膳,治疗疾病。中医认为,竹笋的性寒味甘,有利水益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的功效。唐代大医药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说:竹笋有“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之功”。明代汪颖的《食物本草》中也说:“竹笋可治疗温病热狂,头痛,妊娠头眩,小儿痰热惊痫等症。”《本草备要》中说:“竹类甚多,淡竹肉薄,节间有粉,多汁而甘,最良;堇竹坚而有节促,皮白如霜;苦竹本粗叶大,笋味苦;入药此三种功用略同。”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归纳竹笋的功用为:“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利膈,下气,化热,清痰、爽胃。”清代养生学家王孟英更是赞美竹笋除对健康有益外,口味也在素食中最佳:“笋,甘凉,舒郁、隆浊升清,开膈消痰,味冠素食。”
竹笋虽然美味,但要注意“食笋者比如治病,得法则益人,反之则有损”。因笋中含有较多的草酸,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儿童及尿路结石者应少吃或忌食。又因为竹笋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患有消化性溃疡、胃出血、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腹泻者,均不宜食用。皮肤瘙痒及对本品过敏者忌食。
王云五为人处事简单淡泊,日常饮食不喜铺张奢靡,犹爱清淡的果蔬瓜菜,若是厨师在饭食中加一小碟时令野菜,那他是最高兴的。荠菜、马兰头、枸杞芽,都是他喜爱的野菜。
吃野菜,有“饮食回归自然”的趋势,野菜、野果、野味新鲜、无污染,风味和营养都很独特。据资料统计,中国栽培的蔬菜约有160多种,而野菜约有300多种,其中分布广、产量大、营养成分高的野菜就有100余种。许多野菜不仅具有与种植蔬菜相同的人体所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以及食物纤维等,而且其营养成分的含量大大高于种植蔬菜。除此之外,野菜的独特风味也是种植蔬菜所不及的。
养生家早就发现不少野菜有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道家著名人物“山中宰相”陶弘景,根据他的亲身体验,指出荠菜、苦菜、马兰头等野菜“久服轻身不老”。在以善养生著称的道人中,将采食野菜作为主要养生术而获长寿者不乏其人。如汉代道士徐则、晋代道士罗崇之、隋唐道士刘玄博、宋代道士丁少微、明代道士杨汝员、清末民国道士罗明山等,他们常采食枸杞芽、松叶、野苣、白蒿等野菜而年逾百岁。
从家种蔬菜与野菜的营养成分对比分析得知,野菜所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的量,远远超过家种蔬菜。如龙芽草、鸭儿芹所含胡萝卜素是家种胡萝卜所含胡萝卜素的2至3倍;刺梨、堇菜、鱼腥草、地白菜所含维生素C的量是家种蔬菜青椒、西红柿、白菜的15至17倍;枸杞芽、苦菜、荠菜、观音苋所含维生素E的量是家种花椰菜、菠菜、韭黄的2至8倍。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都是强抗氧化剂,有抗衰老和抗癌作用,对心脑血管病也有防治功效。
野菜所含的纤维素,也比家种蔬菜含量丰富,如仙人掌、猪毛菜所含纤维素是家种韭菜、马铃薯的1.5至6倍。纤维素不仅能防治老年人最常见的便秘,芬兰科学家新近发现它还有抗凝剂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塞,还有利于体内多余脂肪和胆固醇的排出。
野菜中还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钙、镁、磷、钾以及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等。这些矿物质在野菜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以钾、钙较高,铁、锰、锌次之。这种自然分布的趋势,恰恰符合人体需要量的分配,所以极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要注意的是,野菜蛋白质含量较低,但氨基酸成分比较平衡,所以吃野菜最好和主食搭配食用,可使蛋白质利用率大大提高。
吃野菜,要特别注意吃法,保健专家们专门提醒几点:
不宜熟吃的野菜主要有山苣荬芽子、婆婆丁、苣荬菜等。这类野菜属于生食类,最佳吃法是洗净蘸豆酱生吃。特别是一些带苦味的野菜,生吃苦中有味,爽口醒脑,若熟吃又粘又涩,无法下口。
需要浸泡的野菜有山药菜、山蒜等,这些野菜有微毒,不经浸泡食用会有周身不适感。这类野菜在食用前务必在清水里浸泡2小时以上用以解毒。
树上的野菜不宜炒吃。树上的野菜品种不多,如嫩芽、榆树钱等。这类野菜宜蒸吃,或炸酱吃,炒着吃则难以下咽。
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吃野菜最起码要知道所食野菜有毒无毒,不认识的野菜最好不吃。有一些野菜含有剧毒,食后轻者闷胀呕吐,重者断人性命。
久放的野菜不能吃。野菜最好是现采现吃,久放的野菜不但不新鲜,清香味散发殆尽,而且营养成分减少,尤其是久放的野菜容易串味,特别难吃。
苦味野菜不宜多食:苦味野菜性凉味苦、有解毒败火作用,但过量食用会损伤脾胃。
王云五还常吃一些生长在山中的野生水果,如野蔷薇果等。王云五年轻时曾听老人们议论野蔷薇果是“神仙果”,可延年益寿,心中一直留意此事。晚年时他在台中采风,发现一家山地鸡场后的山坡上结满了红彤彤的野蔷薇果,大喜,满载而归。不仅自己享用,而且馈赠老友们,逢人便夸野蔷薇果的好处。野蔷薇,果实红色,每100克果实中含维生素C1000至3000毫升,比柑橘、苹果高60倍以上,居果蔬之首,故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它还含有其他各种维生素和18种微量元素,以及几十种生理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且对脑血栓、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市场上常见的野生水果如沙棘、酸枣、银杏、香榧等,都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效。
王云五是广东人,广东人以吃遍飞禽走兽虫鱼而闻名天下。王云五本人嗜食禾虫,到台湾后广东特有的禾虫难得,又改吃油煎甲虫和烤天牛,观者无不骇然。其实昆虫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体内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胆固醇的含量却低于畜、禽肉类。当今已有8类、63属、500多种昆虫被纳入人类食谱;墨西哥已有240多种昆虫上了菜单;法国的“甲虫肾烤馅饼”、瑞典的“家蝇龙虾”等均是人们青睐的昆虫食品。
王云五夏天多吃西瓜,第一为了补充体内水分,第二为了提高食欲。
西瓜是世界十大水果之一,是夏季的“水果大王”。西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人们消暑解渴的佳品。在古诗中最早吟咏西瓜的是宋代的诗人方回。他在《秋熟》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宋代田园诗人范成大有《西瓜》绝句:“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话落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诗中描绘了人们“年来处处”品尝西瓜的情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吟啸集》中,还专门写了一首《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有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诗里“碧玉瓶”指西瓜的色泽、形体,“红樱桃”比喻红色籽实,“黄水晶”比喻黄色瓜瓤,西瓜的色、味、形跃然纸上。
清代才子纪晓岚的《咏西瓜》诗,将西瓜的美味描绘得出神入化,耐人寻味:“种出东陵子母瓜,伊州佳种莫相夸。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倾诸茶。”把西瓜比作冰雪那样凉,蜂蜜那样甜,即使香茶也觉得没味,足见“瓜中之王”的诱人魅力。
王云五家有道家传的菜肴“西瓜鸡”,在夏天常常端上餐桌,对盛夏食欲不振,不啻是一道让人胃口大开的佳肴。
西瓜鸡的做法是:把一只鸡宰杀洗净,剔下精肉切成块,沸水除去血沫后加入黄酒75克和适量葱、姜、盐、糖拌匀。挑一个中等大小的熟西瓜,在瓜蒂处切开茶碗大的口,用汤匙挖出瓜瓤,把鸡块放入瓜壳内,添水淹没,把切下的瓜蒂原封不动对好,钉上竹签,置瓷盆里,上锅蒸1小时左右。吃的时候,打开瓜蒂,鸡肉清香味美,别有风味。
西瓜还可以做出下面一些美食:
西瓜排骨汤:西瓜皮洗净,削去翠衣,去掉肉瓤,切成条状。排骨洗净,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1小时,加入切好的西瓜皮,再用小火煮10分钟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汤清热解暑,鲜美可口,含大量维生素,补充钙质,有美容作用,老少皆宜。
西瓜酱:削去西瓜皮的表面青皮,洗净切碎,加热软化,掺入蔗糖糖浆、葡萄糖、果胶以及食用色素等,最后浓缩成西瓜酱。
西瓜酒:先把瓜蒂部切下一块当作盖子,放一把葡萄干进去,立刻盖上盖子。瓜外面用黄泥糊严,放阴凉处,10天后瓜里满是蜜水,略带葡萄酒的香味,喝多了还会醉哩!
西瓜汁:熟西瓜1只,白糖适量。先将所用的锅、箩、刀等器具消毒待用,然后把西瓜洗净揩干切开,把剜出的瓜瓤放在过滤箩内。置箩于空锅上,将瓜瓤捣烂,滤去皮渣以及瓜子即成。
中医学中,西瓜有“天生白虎汤”的称誉(白虎汤是中医有名的清热方剂)。它能清热解暑、止渴除烦、宽中下气、利尿消肿及醒酒。对中暑烦渴、小便短赤、喉痹口疮、醉酒等症,还有温病热盛津伤、口舌干燥者,只要频频饮用西瓜汁或吃瓜瓤,即能起到清热养阴、生津止渴的作用。如果在西瓜汁内加入梨汁、甘蔗汁共饮,则效果更好。
据现代医学研究,西瓜所含的糖、盐和酶类等,能降低血压,消除肾脏炎症。尤其是它所含的钾盐、酶类,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大有益处。它还含有瓜氨酸和精氨酸,能增进肝中尿素形成,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对肝硬化变腹水病人,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西瓜除了瓜瓤、瓜汁是很好的药物外,其他部分如西瓜翠衣(即西瓜削去内层白色柔软部分的翠绿色外皮)、西瓜内皮、瓜子仁、子壳、根和叶,以及它的加工品“西瓜霜”,都可入药。
西瓜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平时可以作为一种食疗,有兴趣的人可以照下面如法炮制:
西瓜皮(去掉翠衣)切成条,入水煮沸,加番茄、鸡蛋制成汤汁,饮服后有利尿之功效。
晒干的西瓜青皮15~20克,用水煎服可治疗高血压症。
西瓜皮切成碎片,入锅加水熬成西瓜膏,用开水化服,可治疗慢性肾炎。
西瓜青皮晒干,研末,加盐、酒后调服,每次19克,可治腰挫伤疼痛。
西瓜皮、冬瓜皮各15克,花粉12克,共研成细末,用水煎服,可治糖尿病。
西瓜皮经日晒夜露,研末,加少许冰片,敷患处可治牙痛。
用西瓜皮制成西瓜霜,吹入口腔,可治疗咽喉炎。
将西瓜皮表面的一层绿皮削下来,煎汤后饮用,可消暑解渴。
夏天过后,进入秋季,王云五会服用一种藿香茶,来清湿热、补肺、健脾、益气。
藿香茶制作方法是:鲜藿香10克,佩兰10克,飞滑石30克,焦大麦30克,甘草3克,水煎后当茶饮用。
冬季养生,进补是最传统的方式。进补的一种方式是食补,一种是药补。食补一般选择鸡、鸭、羊等肉类。王云五具有一种简朴的生活观,他认为进补还是应该多吃一些沾着地气的食物,也就是蔬菜,而最好的选择就是萝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看病开诊方”、“萝卜上市,太医无事”、“十月萝卜小人参”,这些俗语是对萝卜极好的评语。
萝卜又名萝白、莱菔,一般分生食种、熟食种和加工种三类。生食种的萝卜,外形鲜艳,表皮光滑,味甘质脆多汁,冬春之时,生萝卜做果品食用,能润喉清嗓、降气开胃,因而民间素有“萝卜赛梨”的美誉。熟食种的萝卜,是适宜于烹饪的菜肴,在佳肴满桌的宴席上,萝卜烹饪的菜,清淡鲜美,使人胃口大开。加工种的萝卜,适宜于加工成鲜美的酱菜、萝卜干之类佐餐食品,便于运输、贮藏和食用。
萝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维生素A、维生素CI、尼克酸,以及元素钙、磷和铁等。萝卜除维生素C和矿物盐类略高于一般蔬菜外,其他营养成分与日常蔬菜相比并不算高。萝卜独特之处在于它含有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对人体消化功能大有裨益。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为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辣味,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食欲,帮助消化。中国民间历来就用萝卜治疗食积胸闷和消化不良等症。萝卜这种帮助消化、促进吸收的功能使它赢得了“小人参”的美称。李时珍曾说,萝卜“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饭”,是“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王云五冬天爱吃的萝卜饭菜有萝卜粥、猪肺萝卜杏仁汤。
萝卜粥的食谱来自《本草纲目》。新鲜胡萝卜洗干净后,切成碎粒,与粳米一同煮成粥。
猪肺萝卜杏仁汤的做法:
材料:猪肺一具,杏仁15克,白萝卜1000克。
做法:猪肺洗净,切成小块,白萝卜切成小块。先煮猪肺至汤沸,撇去浮沫,加入杏仁和白萝卜炖到烂熟。
萝卜的药用价值令人刮目相看。中医认为,萝卜味甘辛性凉,有下气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本草经疏》中说:“莱菔根下气消谷、去痰癖、肥健人及温中、补不足、宽胸膈、利大小便、化痰消导者,煮熟之用也;止消渴、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治肺痿吐血、肺热痰嗽下痢者,生食之用也。”
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或咳嗽痰患者有化痰平喘作用。如发生呕吐,可将萝卜捣碎,加蜜水煎煮,细细咽嚼,有和胃、止吐、消食的作用。失音不语,可用生萝卜汁、生姜汁各等份,漱咽。鼻衄用生萝卜汁滴鼻,同时以生萝卜汁半盏,兑黄酒少许,温服。跌打损伤、淤血肿痛或烫火伤灼,用生萝卜捣碎敷患处,有消淤散肿、活血止痛的作用。生萝卜还有缓慢的降压作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人,用生萝卜汁加蜂蜜可做很好的辅助食疗。
萝卜籽也为常用中药,功用同于萝卜。萝卜籽还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其降压效果及改善疾病症状高于很多降压药物。因此,医学家认为它是一种疗效高、毒副作用小、很有效果的降压药物。
萝卜缨,即萝卜菜,也是良药。它可消食理气,煎汤含漱可治疗咽喉疼痛。
长在地里的隔年老萝卜,中药称“地骷髅”,利水消肿作用甚佳,对胸膈饱闷、水肿和痢疾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萝卜还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这是因为萝卜内含有纤维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异物和坏死细胞的功能,从而加强了人体抗癌能力的缘故。
王云五常说,长寿无秘诀,只要淡泊明志、无欲则寿。没有了对金钱、名利的欲望,就是萝卜、野菜也能保一辈子平安。这种长寿哲学和养生之道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难以做到,所以就更令人值得重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