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巴马留给80后的三点启示

(2009-01-19 00:01:17)
标签:

就业

80后

白人

良知

奥巴马

美国

杂谈

分类: 人间百味

依我看来,奥巴马有以下三条经验值得我们80后学习:   

 

一、认同自己。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性格、缺点、出身和血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很积极地认同自己的一切,进而迸发出惊人的爆发力去开拓自己的人生。奥巴马的出身很复杂,他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学生,母亲却是来自堪萨斯州的白人,在早年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的美国,他的混血身份让他在周围的人群中显得很异类。有段时间,他还在语言不通的印度尼西亚生活过,他经常遭到其他孩子的取笑,周围只有他这么一个外国孩子,也只有他一个要到新天主教教会学校上学。周围住的都是巴达维亚人或雅加达的土著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穆斯林。对此,他也曾迷茫过,庆幸的是他没有消沉下去,而是积极的看待自己的血统,高度认同自己一半白人、一般黑人的先天成分。进而积极融入到自己周围的人群中,把自己当成美国的一部分,一个拥有权力和义务的美国公民。他明白,你把自己看成什么样,你就会变成什么样,用他的话说就是“这里没有一个自由派的美国,也没有一个保守派的美国,这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这里没有一个黑色美国和一个白色美国、拉丁裔美国、亚裔美国,这里只有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反观国内的80后一代,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要上早晚自习,等我们上初中的时候,早晚自习已经取消了;我们高考的时候赶上高考制度、课本改革,历史、政治等等课本一连三年都是“试用本”。就拿世界史中的拿破仑三世来说,第一年的名字是路易.波拿巴,第二年就成了路易.拿破仑,后来有专家指出不对,于是第三年又改成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纯粹是拿我们当羊肉开涮;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又赶上了扩招。学校的收入是多了,但是投入却没增加,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结果品质可想而知。于是,我们赶上了就业难,起薪连年降低。这些我们不能怪谁,80后处于社会变革的夹缝阶段,遇到这些不如意的地方是很正常的,甚至遇到那些问题同样不少的60后、70后们的鄙视和指责也是正常的。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现实遭遇,我们没必要抱怨,也没必要自卑,既然上天只给了我们一个柠檬,我们就干脆做杯柠檬汁。80后这个词代表的不仅仅是夹缝、迷茫,也代表了机遇、创新和颠覆,如同互联网一样,我们没有历史,也不需要历史,我们有的只是脚下的路。奔奔族也好,闪婚也好,我们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坚持下去,就像QQ一样,开始只是少数人打发时间的网络寻呼机,随着时间的前进,如今成为每个上网者必备的网络身份证。认同自己,时间将助我们打败一切。   

 

二、学会思考。每个人都有大脑,但是不是所有人都会正确的思考。在奥巴马接触毒品的日子里,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对未来也失去了信心,毒品成为他回避社会和现实的最好避风港。但是,在母亲的开导下,他逐渐开始思考,反思自己的困境,从书本、亲人身上汲取力量。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后,奥巴马决定一切重新开始,彻底摈弃那些在西方学院养成的坏习惯。主修政治学期间,他定期参加黑人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反种族隔离抗议活动等等。就在1983年毕业前夕,他决定把社团活动组织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奋斗。他相信:“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团体,为之奋斗,并辛勤耕耘。”如今,他把这种思想变成了许多美国人共同的思想。   

 

奥巴马在自己的自传《我父亲的梦想——种族和继承》结尾中写道,美国法律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从中我们了解到这个民族一直在与其良知进行着辩论:我们的社区是什么,这个社区究竟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自由?我们能尽的义务有哪些?如何把权力变成正义,把情感转化为爱?在法律书里我找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像布朗诉教育局案这类的案例中,为了私利和贪欲而放弃良知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在美国的法律中,当听到来自各层面的声音和意见,我又深受鼓舞,深信只要我们仍然敢于提出这些问题,那么把我们维系在一起的良知最终还是会占上风。   

 

我有很多同学曾经和我一同走出家乡,来到大城市,他们也曾抱着远大理想准备留在这里。但是,这是学校里的想法,学校如同温室,将现实的空气远远当在外面,一旦接触社会,这份理想是需要时间和脑里去修正的。很多人没有及时修正,所以他们回去了,如同许多大学生一样,当了村官或是老师,从此随风飘移,不再费脑思考人生。一次思考,改变一生,我们真的应该善待自己的大脑。  


三、从小开始,树立自信。奥巴马在大学时曾经严重低落过,当他的父亲送给他一个篮球作为圣诞礼物后,他开始接触篮球。起初的时候,他笨手笨脚,但很快他的自信就与日俱增。上高中时,奥巴马就被畔拿荷校队选中,尽管他还不是开局投手,但很快,他在球场上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奥巴马开始学打篮球,很快就发现篮球不但给他带来了归属感,也帮他找到了释放自我的方式。奥巴马在高中校队打篮球。毕业前的一年,校队赢得了州冠军的殊荣,因为奥巴马擅长远距离投球,他还得了个“巴利轰炸机”的雅号。在整个大学期间,甚至在哈佛法学院读书的时候,他都没有间断打篮球。他说:“在篮球场上,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找到了自我。正是在赛场上,我和白人朋友们打成一片,在这里黑色肌肤也不再代表着低人一等。”  


自信是个很难把握的东西,过分一点成了自负,欠缺一点则成了自卑。作为80后,我们往往开始的时候是前者,遇到挫折后很快变成了后者,渐渐的,自信力我们越来越远。怎么办?我觉得应该学习奥巴马,从可以轻松找到成就感的事入手,一点一点积累成功和自信。如同写博客,今天10个点击,明天50个点击,后天也许就是10万个!   

 

讲了这么多,最后只想说一句:奥巴马,一路走好,中国80后,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