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告猫
一
中国民间故事《老鼠嫁女》,讲的其实是老鼠嫁猫,这个故事的结局,自然是老鼠被猫吃掉。可是,就算老鼠不嫁给猫,一样难免被猫所吃的命运,想要抗争又抗争不过,即使在死后还觉得憋气,于是又有了《老鼠告猫》的故事。
如果说《老鼠嫁女》故事是印度《五卷书》中苦行者嫁鼠故事、《大光明藏》中的猫改名故事与《西游记》中无底洞老鼠精欲与唐僧成亲故事的融合与再创作,那么《老鼠告猫》故事则源自五鼠闹东京故事。
提到五鼠闹东京故事,有的读者也许会想到清石玉昆著《三侠五义》,可是那里的所谓五鼠都是人类,与猫毫无关系,而真正的五鼠闹东京故事,早在宋元时代即已出现。
据潘建国撰《明说唱词话<新刊宋朝故事五鼠大闹东京记>考——再论“五鼠闹东京”之故事流变及其学术意义》,目前存世最早五鼠闹东京故事文本,是周绍良藏明万历廊房胡同费氏翻刻本《新刊宋朝故事五鼠大闹东京记》,其“源头性文本”是元邓聚德撰《金鼠银猫李宝》(《永乐大典·戏文八》有著录),但《金鼠银猫李宝》文本如今仅剩少部分(收於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
潘建国认为,在流传过程中,五鼠闹东京故事内容演变为两种,一是有李宝情节者,最终在清代演变为《三侠五义》;二是有施俊情节者,最终演变为明安遇时编《包龙图判百家公案》第七卷第五十八回“决戮五鼠闹东京”故事、明罗懋登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十五回、明末《龙图公案》第五十二回《玉面猫》等等,故事体裁则演变为小说、鼓词、唱本、二人转等等。
《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五鼠闹东京》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所收五鼠闹东京故事,内容相差不远,皆与神猫有关,大意是这样的:弹子和尚不尊佛法,被如来佛贬作老鼠,遂化为五鼠,去凡间作乱。包公魂入天宫,上求玉帝,知此五鼠乃西方雷音寺灵怪五鼠精,惟有如来佛殿前宝盖笼内玉面金猫可降。玉帝差使者去借玉面金猫,如来佛怕群鼠咬坏佛经,仅借出金睛狮子。于是包公与使者同去西天恳求,如来佛派童子取过宝盖笼,揭开笼盖,脱出金猫,然後口诵偈语,将其缩如一捧大,令包公藏在袖中。包公回国,金猫咬杀四鼠,又随金光飞去,追赶第五鼠。第五鼠上天遭擒,押见如来,灵通被去,化作原形,永入凡间受罪,玉面金猫依旧伏入宝盖笼中。
明无名氏撰《轮回醒世》卷十七妖魔部,有《五鼠闹东京》,题後称其源於“宋时”,内容极短,几处关键细节与以上所述不同,故事主角乃是柳舒与梅氏夫妻,二人路遇五鼠,幻化其形,县令难断,请来天师。天师无计,上天向玉帝求助,玉帝令“大慈”(即观音)收服鼠妖。观音向如来佛借得“金睛火眼白猫”,遂“从空中放下白猫,双眼如两轮红日,四爪如廿把钢刀,声如雷,走如电,绕殿一巡,遂使天昏地黑,诸人皆仆地。少顷天复明朗,众人抬头一望,只见一百猫如象大,口咬一鼠,四足爪定四鼠,从空掷下。白猫乘云雾而去,五鼠皆肉绽脑碎而毙。”
二
受《五鼠闹东京》等小说影响,《三侠五义》有五鼠闹东京故事,但仅保留故事框架,又将五鼠改为人物绰号,去掉原故事中的神猫。
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与传说,倒有不少大致保留《五鼠闹东京》等小说原貌的,如四川有上天遣神猫下凡捕鼠传说。张存智、吴丛龙撰《漫话简州神猫》云,据说简州东溪庵水神庙前有鼠洞,洞中鼠耗极多,爲害庄稼而不能治,衆人惟有求神拜佛。上天遣神猫下世捕鼠,但在衆鼠灭尽之前,突然狂风大作,土地於南天门出现,奉玉帝圣旨,告知神猫:“鼠乃天物,不可灭族。”神猫听旨之际,残余鼠耗趁机逃去,留下鼠种,而南天门随之关闭,神猫无法返回天宫,从此在简州留下後代。
浙江缙云民间故事《猫的来历》(收於《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则云,五鼠闹东京,皇帝上天亲求玉帝,玉帝予其一笼,曰途中不可开启,皇帝好奇难忍,轻启笼门,逸出四物(化爲虎、豹、獭、狐),余下一物爲猫。
陕西宜君县民间故事《猫的来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陕西卷》)云,因人间鼠害,李五上天,向玉帝借三猫,一入山爲虎,一入河爲獭,余者捕鼠已毕,李五却不送还,故猫之呼噜,实乃抱怨:“说送不送!”
在各地流传的鼓词、唱本等民间曲艺文本中,有时会提及《五鼠闹东京》等小说中的神猫下凡故事,如西河大鼓《老猫骂包公》,将《五鼠闹东京》结尾改写,称金猫捕鼠後并未返回,而是因包公向宋王奏本而留於人间捕鼠,故猫打呼噜声实乃咒骂“老包杂种”,黑龙江等地亦有类似民间传说,我在小时候就听老人讲过。
传统鼓词《耗子娶猫》(收於陈新主编《中国传统鼓词精荟》),则以老鼠的角度追述五鼠闹东京故事:“想当年五鼠把东京闹,先祖爷把咱们接下天曹。五只鼠拿下四只鼠,剩那只万般无奈用口叼。先祖爷驾云光方才要走,那黎民百姓都来瞧。神仙难见凡人面,後爪一松鼠走逃。他在这边留下儿女,先祖爷留下咱们逼灭鼠妖。”
河西《老鼠宝卷》(收於方步和编著《河西宝卷真本校注研究》)也采用同样的叙事角度:“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先,五只玉鼠大闹东京城……包公也无可奈何,只得奏上天廷。上神各处查看,原来是我们的老祖先,偷吃了宴会蟠桃,触犯了天条,惹怒了天佛爷,发落它们下凡,使它们受苦。谁知它们来到凡间,变作妖魔……震动天廷,天佛爷就派遣狸猫下凡,来对付我们的老祖先玉鼠。玉鼠不服,要和狸猫打官司。官司尚未分输赢,玉鼠却被狸猫害了。”
在清代,由鼓词《耗子娶猫》、河西《老鼠宝卷》与《老鼠嫁女》故事,演化出《老鼠告猫》故事及相关民间曲艺文本,之后又产生了《老鼠告状》年画。
三
目前所见老鼠告猫类的民间曲艺文本,有繁有简,繁本之中,有两种民国版,其一稍早,题曰《新刻阎罗判断猫鼠全传》,书前有《阎断猫鼠》图;其二稍晚,石印,无插图,题曰《新刻阎罗判断猫鼠全传》,首页题曰《阎罗判断猫鼠全传
代游地狱》。这两种版本,内容相同,文字稍有出入,此处择善而从,但在抄录校点时更正了明显错字,略作分段,又删去原文中的因果报应情节:
“想当年混沌时乾坤已定,在阳间立地世万物发生。大生大小生小各生各长,一宗宗一件件般般不同。龙生龙会行雨喷云吐雾,凤生凤吃鹅草展翅腾空。小耗子生了来会把洞盗,偏赶上猫子他大运不通。小耗子那一天外边闲走,遇见了小狸猫要把他倾。小狸猫走上来将他扑住,叼起来用口咬行走如风。叼在了无人处细嚼细咽,不择毛不吐骨吞在腹中。小鼠子身亦死冤魂不散,走阴曹越地府告到阴城。小耗子跪在了阎罗殿下,偏赶上五阎佛他把殿陞。耗子说我有件冤枉大状,阎王爷在上面替我看清。崔判官接过去耗子大状,递过去五阎佛细看分明。先祖爷本姓鼠名叫耗子,李天王拿妖精拈下天宫。耗子我住在了墙角以下,不出头不露面往过秋冬。在辽东葛苏文打来战表,唐二祖领人马御驾亲征。到三江越虎城身遭大困,内无粮外无草缺少救兵。那时节阎君爷出了口旨,命耗子一夜晚盗进唐营。一夜晚送去了余粮万石,唐二主龙心喜御口亲封。有州城合府县出买出卖,在外有耗子余粮三升。最可恨小仓官心肠太狠,扣落了我军粮情理难容。见一口吃一口半饥不饱,过一日挨一日往过秋冬。那一天耗子我外边闲走,狠心的小狸猫要把我倾。小狸猫走上前双爪扑住,叼起来用口咬行走如风。我有心抖精神与他交战,他力大我力小也是不中。没奈何耗子我一身伏死,咬一口哼一声骨肉齐崩。耗子我身一死何人知晓,抛一家老和幼难得相逢。在高堂抛父母不能行孝,抛妻子他年幼独守孤灯。他妹妹二十一未曾出聘,抛孩儿三两岁不知西东。有三亲合六眷不得见面,有对门合隔壁都来打听。耗子我与狸猫一无仇恨,无故的害我命情理难容。伤一命抵一命应当得报,拿来了小狸猫把我命顶。
“阎王爷看罢了耗子大状,大骂那小狸猫胆大畜生。只望你在阳间念佛行孝,最不该无故的苦害生灵。有孤王刷铁牌门人出票,拿来了小狸猫审问口供。有牛头合马面不敢怠慢,登上了风火轮一阵旋风。二鬼卒到阳间先见土地,老土地随二鬼绕街打听。二鬼卒到门首门神挡住,二鬼卒持铁牌门神看清。张灶王他迎接盘问地里,有家宅把二鬼领进房中。小狸猫在锅台正然洗脸,唰拉拉脖子上戴上锁绳。不容说不容道牵着就走,出阳间到阴间雾气迷蒙。望前看看不见阳关大路,望後看看不见主人家中。有一座分钱山怎么难过,押又树无枝叶览过秋冬。有一座火焰山什麽难过,铁盘山三条路勾奔阴城。小狸猫来在了鬼门关上,也有来也有往死去魂灵。……
“小狸猫在阳间念佛行好,到阴间打官司无钱不中。班里头和班外头都要钱使,有三班合六房都要钱文。崔判官他与那小狸猫写张诉状,递过来五阎佛细看分明。先祖爷家住西天大国,他与那洪钧道对念黄经。只因爲五只鼠兴兵造反,混乱那宋主爷不得安宁。包文拯上西天去把我借,借来了小狸猫逼灭鼠精。五只鼠拿三个跑了两个,那二鼠回在洞他去搬兵。那时节把狸猫未往回送,怕的是二鼠盗反东京。小耗子在阳世留下後代,狸猫我在阳世留下儿童。想当年狸猫我吃素逼口,到後来动了荤御口亲封。说起来小耗子过处不小,无故的墙角下就盗窟窿。官宦家盗坏了绫罗绸缎,那些个粗布衣盗成碎星。进书房咬文字圣人怒恼,进庙堂偷烛头咬坏黄经。进花园咬坏花佳人怒恼,只气的小佳人粉面通红。上高桌去扒盆如走平道,抽匣内放着肉少了荤腥。有婆婆不知道拷打媳妇,有媳妇挨了打怎不苦情。锅台上放着饭剩个空碗,仓房里内只招的乱乱哄哄。花胡椒他不吃咬成碎面,葫芦头挨着他咬成窟窿,只急得主人家万般无奈,买鼠药拌上饭要害畜生。小耗子他会算纵然不用,到下晚他出来闹的更凶。老头子学猫叫累的咳嗽,老婆子扔鞋打闪的腰疼。只闹得主人家万般无奈,才把我小狸猫要到家中。买小鱼拌上饭才把我养,他骂我不避鼠无用畜生。在阳间受了那主人恩重,到下晚拿耗子怎不用功。到下晚有了空去拿耗子,到白天有了空对念黄经。天地神念黄经风调雨顺,锅台上念黄经灶君安宁。炕头上念黄经主人安乐,仓房里念黄经五谷丰登。我的主你不把耗子打死,不久的盗倒了酆都大城。
“小狸猫说耗子过处不小,小耗子在一旁要把词顶。耗子说若有你就该有我,爲什麽留下了二十八星。狸猫说有了你就该有我,狸猫我留後代吃你儿童。耗子说有一生就有一养,无故的害我命情理难容。狸猫说你要吃各自去挣,人家有你偷盗大理不通。小耗子在一旁又要强嘴,怒恼了阎王爷大骂畜生。我有心把耗子活活打死,最可叹想当年受过皇封。我有心把耗子根本绝断,最可叹小狸猫断了荤腥。吩咐声二鬼卒快给我打,打他那八十板去把军充。二鬼卒听此话不敢怠慢,打了他八十板起界登程。阎王说小狸猫功劳不小,赏与他双插花十字披红。吩咐声二鬼卒快给我送,快把那小狸猫送回阳城。二鬼卒听此话不敢怠慢,领着那小狸猫走的更凶。小狸猫在锅台归了本壳,扒起来向外跑披流扑登。有主人见猫活欢天喜地,弥陀佛弥陀佛念了几声。”
四
老鼠告猫类的民间曲艺文本,还有第二种繁本。目前所见,亦有两种民国版,内容相同,文字稍有出入,其一稍早,题曰《新刻老鼠含冤阎王审猫段——耗子告猫》,京都打磨厂东首路南宝文堂书坊重刊,其中“猫”字爲简体;其二稍晚,题曰《耗子告狸猫》,收於《耗子告狸猫
小放牛 小娘们鬪牌》,北平打磨厂学古堂印行,正文首页题曰《新出耗子告狸猫全段莲花落词》。
第二种繁本的前半部分内容,即老鼠被吃,前去告状,猫儿被抓,前去分辨等等,与第一种繁本大同小异,而且不够出彩,后面的猫鼠辩论部分,却是内容丰富而又生动:
“那狸猫自怀中取出诉状,尊阎王在上听我辩假真。上写有小狸猫家住在西域大国,包丞相借我来把鼠相擒。小耗子按罪该千刀万剐,挖了眼抽了筋不称人心。上方里他偷吃鲜桃鲜果,饮琼浆合玉液贬下红尘。进绣楼咬坏了小姐针线,进宫院咬坏了异宝奇珍。进书房咬文章少头无尾,进禅堂咬经卷扯乱纷纷。粉白墙他的卧尨大洞,进柜箱咬包袱撕破衣衾。庄稼人种地亩锄田耙笼,一点血一点汗费尽辛勤。起五更睡半夜手忙脚乱,打了粮人未吃他先尝新。庄稼人剩茶饭年关牢锁,他全去吃个净竝不留根。听婆婆找东西审问媳妇,儿媳妇受了气苦打儿孙。庄稼人被他害恨入骨髓,找个猫恩养着费力劳心。想俺这吃主饭报主恩以德报德,怎可以没良心不去尽心?阎王爷在上边从直公断,谁的是谁的非若降罪谁敢不遵。
小老鼠听此言跪爬半步,尊一声阎王爷细听分明。想当年金墉城天子遭困,只困的又无粮又无草外无救兵。使脚线空中里降下我祖,我的祖两膀尖生翅能云。两翅梢带食粮空中能走,顷刻间扳仓粮升合不存。杨文广破洪州救过圣驾,我的祖扳皇粮救过圣君。启阎君回尨心仔细参想,我老鼠也算是有功之臣。
有狸猫听此言上爬半步,尊阎王上边坐细听我云。他只说运皇粮救过圣驾,他不说进东京作乱圣君。大老鼠变皇娘混乱宫院,小老鼠变万岁假充圣君。三老鼠变文武朝纲混倒,四老鼠变天师要把妖擒。五老鼠变圣人诗书不懂,众天兵下了界难辨假真。如来佛自空中送下我祖,他的祖见我祖现露真身。叩个头打个滚服生地,观世音讲人情收回祖人。
小老鼠听此言心中暗想,不由的怒气生又把话去。骂一声破狸猫真真可恶,东京事可时你那条青金。都只爲宋天子天分不久,普天下刀兵动大祸来侵。张别古成妖怪乌盆告状,阳狐狸男共女乱配成婚。千里眼顺风耳天门把守,只唬得破狸猫胆战惊心。东屋藏西屋颠头也不出,前边走後边逃怎么能行。到春来得了食欢似猛虎,到冬来饿的你皮包骨筋。应爲你偷嘴吃人人可恨,挖了眼抽了筋不称人心。
有狸猫听此言心中大怒,骂一声小耗子信口胡云。最不该对阎君刁赖诬告,不说你进古庙昨害尊神。将盘香你咬的根根落地,玻璃盏偷油吃日耗半斤。神归下咬胡须七长八短,供棹下倒宣土三尺多深。神头上跑的是明光大道,一阵阵撒尿屎臊臭难以闻。自造罪并不说自己过犯,阎君前反到来血口喷人。”
第二种繁本的结尾部分,增加了一段招魂内容,写得颇为有趣:
“李太太猛抬头看见猫样,仰着脸口不张四蹄只伸。走上前摸了摸心口还热,鼻孔上按了按冷气森森。方才间看见你如仝欢虎,霎时间没了气一命归阴。又不知你甚麽病一旦身死,爪又巧眼又实好不疼人。走一步跟一步恐怕狗咬,如回家不见你找遍四邻。千寻思万叨念无法可治,李太太长叹气出离大门。先往那东邻舍借来纸马,南院里折来了桃条一根。水瓢内盛浆水抓上小米,簸箕内捧上了一串金银。高板上请上了神香三柱,灶头上吹着了就把香焚。五道爷夜游神休要怪,是山神是土地速送猫魂。今日要保佑着狸猫好了,必然要现花供大谢神明。李太太送了祟将门关上,急回头使水瓢今住猫鬼。用手指将水瓢连敲三下,转身来揭开瓢看着猫身。有鬼使将猫魂边前一送,小狸猫扒起来打你舒伸。李太太一见心中欢喜,朝着那西北上打个问讯。先谢天後谢地神佛时古,念一声南无佛救苦观音。李太太见猫活心中欢喜,走上前忙抱起亲了又亲。那狸猫还了阳仔细思想,他把阴间事记的更真。曾记的小老鼠他把我告,我二人阎王殿仝堂对审。在阴司我曾把地狱游遍,行善人做恶人全见假真。莫道说眼前边无有报应,远在那儿孙们近在己身。一言说不尽的猫猫小段,愿众位千祥云集百福骈臻。”
五
老鼠告猫类的民间曲艺文本,又有第三种繁本,内容倒没有什么出奇,不如前两种精彩,语言却很有特色,因为原文竟是用粤语写成的南音唱词,此即民国版《新本老鼠告状》,里面多半是简体字,还有不少异体字,应是民间繁简体过渡时期产物,其中有些文字看不清,有些粤语词汇则难以理解,但大体意思可以看懂。原文中所言“番猫”,或即外国进口波斯猫。明方以智撰《物理小识·卷之十·猫》云:“其自番来者,有金眼、银眼,有一金一银者。”孙荪意将此条摘入《衔蝉小录》,以《番猫》为题,可见清代将外国进口波斯猫称为“番猫”。中国的临清狮猫也算波斯猫,但据称不能捕鼠。
真高庆,唱南音,张家有段好新文。列位×人虽静×,暂将老鼠唱尔知×。×前有只老鼠三斤半,走在墙吼过日辰。自怨番猫无道理,咬死我儿孙数十人。细想起来心不忿,等我想条良计共佢相嗔。请个军师来做状,此时无奈写成文。老鼠出吼辞别去,开封府内把冤伸。
口抯状帋系咁吱啐表×,唔想包爷堂上喝声频。尔个老鼠为着因何事,珠泪盈盈滴满衿。××隔邻人害你,马前被尔食归心。抑或天罗和地网,千秋架内入唔噌。莫不是非伤无道理,好把情由再过我知闻。
老鼠听×启言陈,伏望爷台听事因。张家有只番猫贼,昼夜厛前害我身。我只话出吼来搵食,点想佢×头截尾就抯人。足起虎威开大口,登时咬得我血淋淋,用计番身忙走脱,险些条命丧凡尘。重有儿孙七八十,尽遭猫口丧归阴。伏望爷台怜恤忟,屡代儿孙报大恩。爷爷若不肯怜恤忟,舍条残命丧凡尘。包公听罢重重怒,可恶猫儿得我曾。有使我差人去捉番猫贼,体试谁是谁非审佢一匀。语毕未完吩咐皂隶,锁练麻绳带在身。
公差领命出衙门去,唔想街头撞着猫主人。做乜尔家有只番猫贼,唤来见我意何能。若然不番猫贼,折尔到公堂责尔身。员外闻言心胆振,此事难明自着斟。就请公差回府内,唤猫俾佢抟衙行。一程归到公堂去,猫儿跪在地埃尘。包爷大喝高声道,呢尔个大胆猫儿骂有几匀。他们与尔何仇恨,反面无情起毒心。尔系猫儿佢系鼠,各人有路各人行。×乜尔足起虎威凶恶甚,咬死佢儿孙数人。自古一人填一命,咁多条命忍施行。快把口供招实说,×令拷打尔罪难襟。
猫儿欣×启言陈,爷爷在上听我原因。张家待我如珍宝,飡飡鱼饭甚殷勤。六七月天时重方我冷,叫我绵胎里面躲藏身。细想主人天下少,蒙惠张家似海深。我立意坚心酬报主,唔想个只强徒老鼠夜来侵,咬烂我地主人衣共服,咬烂我地主婆衫共裙。咬烂绫罗七八丈,咬烂弓×及网巾。咬烂枱闱三五幅,绣花椅荅着佢咬崩。咬烂绵胎兼蚊帐,重侭人灯盏共灯心。咬烂相公袍共褂,咬着我地姑娘背台莺。重有文胭兼脚带,埋焙定使人×。鸡鸭厨中走,鱼肉当坭尘。重又一般真好咲,灶头局屎实难闻。咬烂许多衣服,主人一见骂声频。话我冇见畜生休夜睡,话我猫鼠仝眠过日辰。子细思量心不分,至令等候到更深。看看等到三更皷,见佢成群成队×闲文。登时发起厾性,后鬃咬佢两三匀。个只尖嘴鼠王真大力,被佢脱了走如云。佢重反来告我话得凄凉甚,伏望爷台作主恩。
包爷听罢微微咲,果实猫儿道理真。就将老鼠当堂打,碌皮削骨两三层。吩咐公差人等×,赏鱼赏肉赏金银。包爷又乃将言道,花红赏过养猫人。公堂断过猫儿鼠,各人领谢转家行。细想猫儿天下有,世间少有这畜生。算来一段新奇事,街坊邻舍远传闻。
六
张春峰主编《河北武强年画》所收第224幅《新刻改良老鼠告状狸猫诉情》,“乔疃村庆顺成画店庚申年(1920年)绘刻,中国美术馆藏……原版是按棉连纸的尺寸绘刻的,以後改用进口的有光纸,比棉连纸短,爲了便於印刷,将画版左右各截去10.5厘米。”
《新刻改良老鼠告狀貍貓訴情》分为十册,每册皆配诗,可称《阎罗判断猫鼠全传》或者说老鼠告猫类民间曲艺文本的简本,因部分诗句已被截去,所剩如下:
“一册:……主人观见冲冲怒,去借狸猫将鼠擒,岁在庚申杏月。
二册:主人借猫到家乡,老鼠一见忙躲仓,狸猫捉住短命鼠,送他一命见阎王。岁在庚申杏月画。庆顺成画店主人题。
叁册:……写了状子,我告狸猫。第三出
老鼠写状。
肆册:老鼠捧状跪森罗,阎君在上听我说:我於狸猫无仇恨,害我居家爲甚麽?阎君听禀准状词,叫声鼠子你德知,你等孤家忙出票,将猫锁来在对词。
伍册:鬼卒三人到村庄,捉拿狸猫见阎王。老鼠阴曹将你告,殿前回话莫要忙。岁在庚申杏月题。
陆册:狸猫双腿跪殿中,阎君在上听我明。鼠在阳间不行正,偷食咬物盗窟窿。阎君闻听重重怒,叉挑老鼠刀山……。
柒册:狸猫捉鼠有了功,命我还阳金桥行。金童玉女前引路,将我送出阴司城。
捌册:狸猫死去又复生,由如做梦一般同。阎君命我……”
老鼠告猫类民间曲艺文本当中,还有一种《老鼠告猫》故事的前传,即鼓词《鼠精作反》(告猫前段),列入双红堂戏曲第190种。从内容看,《鼠精作反》是《阎罗判断猫鼠全传》的前篇,专讲老鼠被杀经过,故其副标题曰“告猫前段”:
“季春三月艳阳天,寒食已到纸化烟。王孙公子游金马,天仙玉女玩秋千。从周氏闷坐陋巷内,无事才把唱书观。览一段耗子告猫一辈古,是怎麽广有後篇无前篇。闲暇无事要动笔,照猫画虎尽扯拦。写的是一更里来月正东,有老鼠在洞中泪不干。若问老鼠因何悲痛,肚内无食心恸酸。恨怨阎王行事错,为什麽这事作的心太偏。生下咱来无有饭,也只得夜晚偷吃讨人嫌。惊动了当家的睡不安眠,惹的老少乱叫唤。寻思一回心好恼,又把狸猫恨一番。小老鼠怒气冲了天,骂声狸猫礼无端。你与我一无仇二无恨,绝不该找等一番又一番。越思越想心中恼,我今一定报仇冤。吾今去上无底洞,找我师祖永大仙。他来若是发慈悲,好与居家报仇冤。再上青石山一座,找我五祖老祖仙。老祖若是把山下,老猫你可算来完。抖抖精神壮壮胆,扯旗放炮乱叫唤。出言不把别人叫,叫声表弟合外男。急速回家把兵点,老少残兵有若干。天仙者来改工声,听我表表耗子兵。千年白来万年青,有个姑娘一乜红。千年白来挂帅印,万年青他为先锋。有个小子多英勇,被狸猫抓瞎一支眼睛。男与女来乱叫唤,老老少少寡妇兵。头前走的半条腿,随後大旗举在空。刀枪剑戟拐子棍,还有拐子与流星。一群耗子作了反,不知反成反不成。
“二更里来月当空,狸猫炕头睡朦胧。听说耗子作了反,气的老猫眼睛红。今日你算倒了运,叫你个个活不成。老猫他才动身行,伸伸腰来瞪眼睛。来到席上挡挡爪,将身一伸要出征。三更里来月正明,耗子元帅把话明。出言又把众将叫,众位将军你是听。今日出马要征战,管保马到就成功。老猫他要败了阵,从今往後不受穷。今日若是不得胜,老老少少算吹灯。耗子正然排大队,老猫那里吼一声。老鼠一见无主意,吇吇乱叫跑的凶。四更里月儿照东,老猫这里瞪双睛。将身一伸望上闯,耗子吓得战兢兢。跑的快了逃了命,若是迟慢见阎君。老鼠捕捉住七八个,累的老猫肚子疼。老猫心中暗打算,今日我得要开荤。叼起一个柜底放,连骨带皮吞腹中。吃了一个半条腿,又吃姑娘一乜红。千年白来吞在肚,万年青来吞腹中。捉住几个全吃尽,不用煎炒与油烹。五更里来天大明,耗子居家的苦情。阴魂不散告了状,狸猫前去诉词情。阴曹地府全游遍,赏善罚恶各分明。此书名为耗子段,胡拉大扯净瞎朦。”
顺便说一下,民国时代,有《猫鼠大战》年画,上绘老鼠大军,主将有二,一骑兔,一骑狐,画面上方有字:“鼠子野心,敌抗猫军,损我粮秣,伤害生民。”画面中,有“恒顺画店”四字,此即山东潍坊杨家埠恒顺画店,始创於明代。
七
以上所言老鼠告猫类民间曲艺文本,皆为清代或民国所作。
在民间流传至今者,有《老鼠告猫》(收於《中国歌谣集成:河南南召县卷》)、《老鼠告猫》(收於《湖南高腔剧目初探》)、《老鼠告状》(收於《山东民间文学资料汇编:临沂地区专集》)、《老鼠告状》(收於《民间唱本》第二辑,内含老鼠嫁女与老鼠告状故事)、《老鼠告猫》(收於《秦腔剧目初考》),等等。
在1999年第6期《读书》杂志上,刊出了一篇王振忠撰写的《老鼠與黃貓兒的官司》,其中引用了两篇徽州人方灶喜抄录的《老鼠告状》与《猫儿诉状》,内容令人捧腹,讽刺意味颇浓,转录如下:
《老鼠告状》
告状:姓老名鼠,字耗子,告爲无辜丧命恳天拘究事。
痛身栖於东墙脚下地洞安身,年方九十九岁。自天生以来,原系虚日鼠,排管十二生辰,龙虎让我为首,牛马让我为尊。不意洪水造反,李天王将鼠贬下凡尘。感蒙皇天岁德,广布仁恩,漕粮每担加耗三升。如今之人,最奸最狡,仓厫米谷,谨密严封。我自日里缩西躲东,巴到昏夜,才敢出行。寻些馋米馊饭,觅些冷饡餯腥,惟恐主人目睹,好不胆战心惊。寂寂寞寞,缩缩伸伸,刚跑数步,忽遇猫儿,眼睛睩睩,牙齿锋锋,头如虎样,尾似蛇形。吓得老鼠,冷汗漓淋,惨被咬住,有足难行。着鼠衔来拖去,散闷开心。始则擒擒放放,继则弄假成真,连皮带骨,细咬全吞。窃思老鼠不犯天条,未干国法,突遭毒口吞噬,黑冤枉死何伸。况猫有人牧养,吃的每顿荤腥。日间任他胡行乱走,夜里随主困被眠茵。闷时伸腰舒爪,欢时打滚纵横。冬则厨前向火,夏则屋内乘凉。想猫百般受用,无所不遂他心。奈猫聚食,把鼠生擒。吃到一肚,屈丧命身。哭叩阎王,恩鉴原情。垂怜死鼠,冤抑难明。拘猫到案,对理来因。如虚一字,愿甘反刑。哀哀上告。
《猫儿诉状》
诉状:黄猫儿,为奉命除害反遭诬告事。
身原籍西天居住,蒙唐僧带往东京,每日里看经念佛。有狼心老鼠,恣意横行,自日在洞灶中安身快乐,到晚来盗东西,结党成群。哜呖呖呼朋唤友,叱喇喇到处搜寻。盗米谷不分贫富,侵人衣哪管旧新。咬碎了值钱箱笼,剜破了要紧经文。佛前灯烛常弄熄,隐禅堂典污非轻。进仓厫和妻与子,运回家大小同餐。入厨灶舑盘餂碟,偷油水打破罐瓶。且夫田鼠、水鼠、松鼠、野鼠、油鼠,虽则同姓,庶乎可容,爲有老鼠分外不仁,百般罪逆,恶贯满盈。我主人心中着恼,咬牙切齿,大骂频仍:‘自古道畜犬贼赋,喂猫捕鼠,你因何懒惰?让鼠威风,坐视不理,徒食不功!’致於受气不过,才起雄心。凡遇老鼠,活捉生擒。是奉主命,日夜守巡。职分如此,莫不忠勤。恶何花言巧语,诬控屈丧他身?伏乞阎王君老爷高台明镜照临,与猫做主。芟除鼠恶,世人无扰,光照覆盆。投申上诉。
批曰:
“恶鼠负罪妄控,盗恶横行。人人切恨,个个生嗔。如今铁面祈分明:鼠与黄猫当点心。又叫鬼司:将老鼠拿下油锅煎熟,再上刀山碎剐无违,罪完发落。”
由此观之,民间曲艺文本中的《老鼠告猫》故事,以通俗易懂的韵文为主。偶有文人参与这类题材的创作,将《老鼠告猫》故事写成诗赋,或者寓言,或者杂文,如明李世熊撰《鼠辨》(收於《物感》)、清邱志广撰《老鼠告猫》与《老鼠告猫爲作诉状一纸》等,看起来诘屈聱牙,一味卖弄典故,只能供一部分文人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此处不再多言。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肖毛于哈尔滨看雲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