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临清狮猫

(2022-04-03 20:00:37)
标签:

读书随笔

分类: 读书随笔

    话说临清狮猫
    
   
    
    临清狮猫,又称临清狮子猫,或临清猫,或狮猫,或狮子猫,源於山东临清,据称是波斯猫与本地猫的杂交种,多爲白色,颈部毛长,形如狮子,故名狮猫,以鸳鸯眼爲贵。
    许地山撰《猫乘·自然的猫》:“猫是最美丽最优雅的小动物,从来养它底人们不一定是爲捕鼠,多是当它做家里底小伴侣。普通的家猫可分爲二类,一是长毛种……比较贵重……中国底长毛猫古时多从波斯输入,所以也称爲波斯猫或狮猫。”
    大灾撰《猫狗》(刊於《论语》1934年第37期):“狮子猫的形象得以名会之……只是毛的尺寸较柴猫爲长,可二英寸许,骤望之,如雄狮之缩形”。
    黄汉撰《猫苑》:“张心田(炯)云:狮猫眼,有一金一银者。余外祖胡公光林守镇江,尝畜雌雄一对,眼色皆同,余少住署中,亲见之。汉按:金银眼,又名阴阳眼。”(金银眼,又名金银嵌。夏丏尊撰《猫》:“猫确是金银嵌,虽然产毛未褪,黄白还未十分夺目。”)
    曹克家编绘《怎样画猫·猫的品种》介绍说:“从品种来说:以河北省临清县(原属山东省)的长毛狮子猫爲最名贵,它不单披了一身雪白长毛,还生了很别致的一黄一蓝(三青色)的鸳鸯眼。又名金银眼、阴阳眼。特别的美丽。这样两个眼睛不同颜色的兽类,除了临清猫以外还没有见过。”(曹克家此书编写於1959年,当时临清划归河北,今又属山东)
    据清李心衡撰《此君轩漫笔》,简州猫当中亦有狮猫,名爲“金狻猊”,黄色狮子型,别有白狻猊、黑狻猊、杂文狻猊,都是狮猫的一种。
    除颈部毛长和鸳鸯眼外,狮猫的一般特点是:“身大,长毛,蓬尾。”(《事物绀珠·卷二十八·猫名·狮猫》)
    法国布封着《自然史》第六卷,曾提及中国长毛折耳猫,不知与临清狮猫是否有关系:“猫与犬不同,通常不会因移居气候温暖之地而退化……但中国有一种长毛折耳猫,深受中国女士青睐。与直耳猫相比,此种折耳猫与其野生原始种亲缘关系更远。”
    据《你和你的宠物:养猫指南》(左兰芬等译),波斯猫有白色、黑色、乳黄色、红色、蓝色、暗灰色、双色、玳瑁色等多种颜色,也有带虎斑的。中国的狮猫,同样可以有多种颜色:
    《三农纪·卷之八·猫》:“有毛如狮者,色有白、黑、黄、黎、苍、褐、玳瑁。”
    郑逸梅撰《家畜中的猫》:“中国人所畜之猫,一般爲短毛与长毛两种,而常见的多爲短毛,长毛一名狮子猫,又称波斯猫,毛分白、黑、青、银灰、橙黄,及玳瑁,乳酪等色,尤以玳瑁镶白爲上,毵毵披拂,益形其肥硕。”
    中国古人喂养家猫,往往出於实用目的,而人们很快发现,有些品种的家猫是不捕鼠的。於是中国古人把家猫分为两类,即捕鼠猫与不捕鼠猫,狮猫则属於後者:
    宋潜说友撰《咸淳临安志·卷之五十八·物产》:“兽之品:猫:都人蓄猫,有长毛白色者,名曰狮猫,盖不捕之猫,徒以观美,特见贵爱。”
    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十八·物产》:“兽之品:猫,都人畜之,捕鼠,有长毛白黄色者称曰狮猫,不能捕鼠,以爲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
    元程钜夫撰《雪楼集·卷二十六·题武仲经知事狮猫画卷》自注:“狮猫,盖旧时禁中所养,好洁善馋而不捕鼠。”
    清震钧撰《天咫偶闻》卷十:“昔龚定庵《咏狮猫》诗云:‘京师俊物首推渠。’蒋叔起超伯有《悼猫文》,亦京城狮猫也。诚以狮猫爲京师尤物,上自宫掖,及士大夫,及红闺俊赏,无不首及於此。其名,旧有金鈎挂玉瓶、雪中送炭、乌云盖雪、鞭打绣球诸名,实不止此,此数色,亦非其至者。猫之花色变幻,有百余种,然佳者亦至爲难得,纯白者尤不多见。柔毛有长四五寸者。眼必以两色爲贵,名雌雄眼,都人以此与狮狗竞爽。” 
    以上几条记录说明,狮猫的喂养,应是从宋代起流行的。虽不能捕鼠,狮猫却以其靓丽外形与温柔性格,获得了京城达官贵人和妇女的赏识。在他们看来,不要说家养狮猫,即便梦见狮猫,也是大有好处的,故《梦林玄解·卷十九》云:
    “狮猫:大吉。占曰:梦此主丰亨久安之兆。当有好人在门下,勇而尚义者,或有果得一猫以应梦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梦见狮猫:大吉。此梦预示着有钱又有运。门客当中必有好人,勇敢而重义气,或者确实得到一只狮猫,以应所梦。”
        
   
    
    有人喜欢狮猫,就有人喜欢画狮猫。
    据《宣和画谱》,宋代画家王凝,善绘狮猫,有《绣墪狮猫图》,“不唯责形象之似,亦兼取其富贵态度,自是一格。”
    陆游《鼠屡败吾书偶得狸奴捕杀无虚日羣鼠几空爲赋此诗》自注说,道士李胜之,画过《捕蝶狮猫》图。
    明陶成,绘有《狸奴芳草》图,图中猫咪二十四只,毛色各异,其中就有狮猫。
    现代画家徐悲鸿与张大千,也都喂养而画过狮猫。
    徐悲鸿在南京养过一只狮猫,温柔而又勇敢。1937年,日寇进攻南京之前,徐悲鸿被迫匆匆离去,不能携猫同行。来到重庆以後,念及此事,徐悲鸿不禁悲从中来,於是为他的狮猫创作《猫石图》并题款:
    “在宁曾蓄狮子猫,性温良勇健。转屣万里,未能携之偕行,殆不复存於世矣。图纪其状,并爲诗哭之:賸有数行泪,临风爲汝挥。嘻憨曾无节,贫病益相依。逐叶频升木,捕虫刮地皮。故园灰烬里,国难剧堪悲。廿六年岁阑,悲鸿写于重庆。”  
    顺便说一下,画家吴湖帆夫妇,也有与徐悲鸿类似的失猫经历。起初,吴湖帆夫妇曾经分别於苏州老家与上海新家喂养白狮猫及其後代,但苏州白狮猫因日寇侵袭而亡,详见《吴湖帆文稿·丑簃日记》:
    1931年4月30日:七时半起身,玩大狮子猫半晌。
    1933年6月21日:天又大雨。悉金银眼小猫二只俱死,可惜。
    1937年12月26日:傍晚伯渊来,云苏州情形尚可勉强过去……交通犹未复。吾家二白狮子猫俱死,家中什物全部被窃。”
    上海白狮猫虽无恙,却经常偷嘴,详见《丑簃日记》:“1938年6月10日:白狮子猫今日闯二次祸:上午咬另一新生小猫,幸觉早,未死。午後又到对门冯宅咬死一鸟,结果静淑赔去四角大洋,结冯氏小佣也。” 
    大概在1946年的某一天,徐悲鸿去见张大千,瞧见他养的金银眼狮猫,顿时喜欢得不行,硬是借回家养了几个月。有一天,徐悲鸿发现,张大千的猫不但不逮耗子,还与它同盘共食,就向他写信,告知此事。
    1949年,张大千前往台湾,终生未返大陆。1972年是鼠年,香港《大人》(即後来的《大成》杂志)主编沈苇窗,约张大千画鼠,张大千忆起当年徐悲鸿借猫事,就画了一幅《金银眼波斯猫》,又在画中题诗并注释云:
    “‘雪色波斯值万钱,金银嵌眼故应然。不捕黠鼠还同器,饱食朝昏只欲眠。花底拳身不受呵,嫌寒就暖坐怀多。纵然博得儿童喜,奈此跳梁日甚何。’往在故都,畜一金银眼波斯玉猫,爲悲鸿索去数月,悲鸿以书抵予曰:‘此猫驯扰可喜,但不捕鼠,且与同器而食,爲可怪耳。’噫,以之视今又何怪耶。六十一年,岁在壬子,苇窗属爲《大人》杂志画鼠作封面。予向不工此,故今年春帖子只借八大山人画用之,乃作《睡猫图》以报之,并赋二诗。龚定庵句云:‘略工感慨即名家。’窃用自笑也。大千居士爰,可以居寄。”
    有了狮猫画,就有了题画诗词。有些狮猫画的题画诗词,是画家本人所写,如徐悲鸿与张大千的题画诗。有些狮猫画的题画诗词,则不知是否画家本人所题,如:
    五代徐幼文题《雪狮猫》图:“家有猫,山有虎。皮毛牙爪同,所异大小耳。虎食人,猫食鼠。食人不仁哉,食鼠良义矣。义能保我禾苗与衣食,不仁伤人父母及妻子。君不见,高官疟民一路哭,卑官爱物千室喜。寜卑不悔,人比猫虽高,逺耻人虎比。呜呼!状同心异,俱谓人皮,肉相谩,不知理。”
    元程钜夫《题武仲经知事狮猫画卷》:“金丝色软坐常温,饱食深宫锦作墩。若使爰书无法吏,诗人应叹鼠翻盆。”
    明胡应麟《题花石狮猫图》:“长日花阴下,安眠雪作肤。玉人春梦醒,何处唤狸奴。”
    热爱狮猫的诗人,也有专门为狮猫写诗的,如:
    宋张商英《猫》:“白玉狻猊藉锦茵,写经湖上净名轩。吾方大谬求前定,尔亦何知不少喧。出没任从仓内鼠,钻窥宁似槛中猿。高眠永日长相对,更约冬衾共足温。” 
    清龚自珍《忆北方狮子猫》:“缱绻依人慧有余,长安俊物最推渠。故侯门第歌钟歇,犹办晨餐二寸鱼。”
    清汪远孙《雪狮儿》词:“范吾山(玉琨)所畜狮猫已将子矣,谱此乞之:腐儒生计,生憎鼠黠,牙签谁护。闻说狸奴,将子花阴深处。红毺辨取。媿却欠、涪翁佳句。早料理,溪鱼柳贯,吴盐瓯贮。〇想到兰闺低语。笑爱偏、难割荑尖亲抚,汁汁声轻,绕膝离愁分诉。倘然惠许。便万贯、从今休数。儿欢舞。眼底金银争赌。”       
    
   
    
    目前所见的与狮猫有关的诗词当中,最有故事的,还是孙荪意的诗词。
    孙荪意是浙江仁和人(今杭州),生活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博闻强记,能诗善画,乃是真正的才女。十一岁那年,她因《漫兴》一诗,被称为“抱花女史”。十七岁那年,她编出中国第二部猫书《衔蝉小录》。作为有性格的才女,她非才子不嫁,所以直到二十四岁才与萧山才子高第结婚。
    孙荪意从小爱猫,成婚以後,她至少养了两只喵,其一即白狮猫,名叫雪狮儿。孙荪意特别宠爱雪狮儿,曾经为这只猫作画,并且题了一首词,即《雪狮儿·题狮猫图》:
    “班班玳瑁,狮毛长就,临安朱户。写入生绡,昔日何黄休数。苔阶眠处。也绝胜、顾蜂窥鼠。试挂向、书堂粉壁,牙签能护。〇我亦怜伊媚妩。记绿窗绣暇,衔蝉曾谱(余旧着衔蝉小录八卷)。画里携来,知否玉纤亲抚。含毫凝伫。想滴粉、搓酥描取。双睛竖。帘外牡丹花午。”    
    在高第看来,雪狮儿总是跟他的新娘大秀恩爱,不是流连绣榻旁,就是旋绕镜台侧,她稍微抚摩几下,它就幸福地打呼噜,甚至经常跳到她的腿上,陪着她读书写诗,而她偏偏就爱那个小畜生,用黄金锁给它当首饰,用凤仙花汁给它染发——她到底嫁的是我还是它呢?所以高第一开始就对雪狮儿烦得不要不要的。作为冰雪聪明的正常喵,雪狮儿自然要针锋相对,给他闹得天翻地覆慨而慷——没事就去他的书房里跑酷,或是在波斯地毯上画几朵墨梅,或是咬几口他的画,或是撕几页他的书,或是踢翻他的酒瓶。至於让高第的客人在关键时刻“食无鱼”,或者去邻家“日攘一鸡”,或者霸占高第的枕席,或者三更半夜在屋顶高唱《我的太阳》,更是雪狮儿的拿手好戏,所以高第在与孙荪意成婚那年的十二月,借口雪狮儿打扰了他,悍然喊来仆人,把这个可怜喵扔了出去。
  听闻此事,孙荪意怒火满腔,心中暗想,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打喵,何况我是主妇?亏你还经常念经参禅呢,难道不知道《禅林宝训音义》里说过,只有一口吞下死猫头,才能彻悟佛家的至极奥理,尽除一切众生之病?而我的乖猫比那个可爱多了,你凭什么要把它扔掉?你的佛理算是白学了!於是她提起笔来,写了一首《所爱猫为颖楼逐去作诗戏之》,对高第的恶行进行谴责:
  狸奴虽小畜,首载自三礼。祭与八蜡迎,圣人所不废。而况爱者多,难以屈指计。立冢标霜眉,哦诗称粉鼻。黄荃工写生,昌黎曾作记。五德谑见嘲,十玩图斯绘。黄金铸像偿,沈香斲棺瘗。乃知爱猫心,无贵贱钜细。余亦坐此癖,张抟绝相似。贮之绿纱帏,呼以乌员字。箬裹红盐聘,柳穿白小饲。时时绕膝鸣,夜夜压衾睡。着书盈简编,颇自矜奇秘(余着《衔蝉小录》八卷)。神骏支公怜,笼鵞右军嗜。所爱虽不同,玩物宁丧志?檀郎独胡为,似疾义府媚。一旦触其怒,束缚遽捐弃。据座噉牛心,虽然名士气。当门锄兰草,颇伤美人意。知君味禅悦,此举非无谓。吞却死猫头,悟彻无上义。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猫咪虽小,古书中就有了记载。古人有祭猫仪式,就连圣人都不敢废除。古往今来的爱猫人,多得简直数不过来。比如说,明世宗爱霜眉,陆游爱粉鼻,黄荃爱画猫,等等。由此可见,不论贵贱,人皆有爱猫之心,你怎麽就对猫如此狠毒?你这没良心的!我也爱猫,就像古人一样,不惜高价买狮猫,天天给狮猫吃瑞士巧克力,用的都是娘家给我的钱,你管的着吗?我的雪狮儿乖得不能再乖,时时绕着我咪咪叫,夜夜跟我在一个被窝睡觉。在娘家养了猫以後,我曾经把与猫有关的书籍摆满桌子,据之编写了《衔蝉小录》,自己宝贝得不行,因为世间的猫书颇为稀少。我爱猫写猫画猫,而你不喜欢这些,就说我是玩物丧志,亏心不亏心啊!你居然还敢骂我的猫是李义府,简直是毒舌!你随便找个借口,就把我的猫捆起来扔掉,比法西斯还要狠毒。照我看来,面对我的猫的时候,你就跟那个吃掉牛心的缺德鬼王济差不多,仗着自己是名士,胡作非为。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是打猫?难道我不是你的美妻吗?你这挨千刀的,真让我伤心!既然你在学佛,就不该做出如此不符佛理的事情来。你没看佛经上说,只有一口吞下死猫头,才能彻悟佛家的至极奥理,尽除一切众生之病吗?而我的乖猫比那个可爱多了,你凭什么要把它扔掉?从今往後,不要再跟我讲话,我现在掐半拉眼珠看不上你!
    看到这首诗,高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硬着头皮,强词夺理地了回了一首《憎猫诗答苕玉作》,声称猫咪生来就该替人逮耗子,否则就是不称职,雪狮儿不但没意识到自己有错,另外又犯了“齰图或褫书”等等罪状,你却在旁边包庇纵容这个“李义府”,实属不该。为了证明自己有理,高第把他与孙荪意的猫诗抄了N份,分寄好友,他们却都站在孙荪意那一边,不但争相传诵她的诗,而且纷纷回信或者当面抨击他,尤其郭麐、张心宇、胡敬等几个铲屎官,竟然说他不理解夫人对雪狮儿的高贵情感,看不出雪狮儿的神异非凡,却只知道迎合俗人,把那么高贵的猫说成“惟捕鼠是责”的俗物,简直就是庸俗、低俗加媚俗,简称“三俗”。
    所以高第曾经委屈地在他的《梦芙小录·狸奴惹谤》一文中总结此事说:“西洋猫,尾大毛茸,状如狮犬,苕玉尤爱一枚,名雪狮儿,翫弄不置,尝同寝处。余夜坐,猫必旋绕几案间,书墨狼藉。一夕,终夜呼号,不能寐,因恶而逐之。苕玉作诗相谑,凡数百言,数典敷词,淋漓酣至,一时频伽、心宇、书农诸君,争相传诵,皆呼予为俗物,不料竟因狸奴而惹谤,异哉!”
    
   
   
    既然许多人都喜欢养狮猫,与狮猫有关的故事也就特别多,孙荪意因狮猫怒斥丈夫的快事,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狮猫故事,收於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秦会之初赐居第时,两浙转运司置一局曰箔场,官吏甚衆,专应副赐第事。自是讫其死,十九年不罢,所费不可胜计。其孙女封崇国夫人者,谓之童夫人,盖小名也。爱一狮猫,忽亡之,立限令临安府访求。及期,猫不获,府爲捕系邻居民家,且欲劾兵官。兵官惶恐,步行求猫。凡狮猫悉捕致,而皆非也。乃赂入宅老卒,询其状,图百本,於茶肆张之。府尹因嬖人祈恳,乃已。”
    这段话的大意是:秦桧刚刚去御赐宅第中居住时,两浙转运使司设置了一个叫箔场的机构,官吏极多,专门处置御赐宅第中的各种事情。从那时直到秦桧死去,箔场存在了十九年也没废除,花费的钱财多得数不清。秦桧的一个孙女,被封为崇国夫人,人称童夫人,大概是她的小名,她喜欢的一只狮猫,不知道忽然跑到哪儿去了,箔场立刻下令,让临安府限期查访那只猫的下落。等到规定的期限,还是找不到那只猫,临安府就逮捕了秦桧邻居的住户,还要审判负责此事的军官。军官吓坏了,亲自走到街上找猫,凡是狮猫统统抓过来,但都不是丢失的那一只。军官没有办法,就花钱买通秦宅的老仆人,打听到那只猫的形状,找人画了一百份图像,张贴到各家茶坊与酒馆,却还是没有结果。临安府尹曹泳只好请秦桧的姬妾为他们恳求秦桧,这件事才算过去了。
    陆游的记载本是完整的,换句话说,秦桧孙女失猫事,到此就结束了。明人田汝成却觉得这个故事的结尾太平淡,所以在将其改编了收入《西湖游览志余》卷四时,偷偷地添加了一个细节:“桧女孙崇国夫人者,方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限令临安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府尹曹泳,因嬖人以金猫赂恳,乃已。”
    也就是说,《西湖游览志余》收入的秦桧孙女失猫事,内容与《老学庵笔记》所记基本相同,结尾却加入了他的再创作,硬说这件事之所以平息了,是因为临安府尹曹泳通过秦桧的姬妾,贿赂了一只金猫。看过《老学庵笔记》的自然知道,“以金猫赂恳”的说法纯属後人编造,但有人偏偏愿意以讹传讹,或许是由於此说更有戏剧性吧。
    宋洪迈撰《夷坚志·三志》中,有一篇《乾红猫》,讲的是孙三将白猫染为乾红深色猫,骗人高价购买,等对方发现那猫变白,孙三早已逃得无影无踪。虽然作者没有明言,但从内容估计,孙三所售之猫,应是白狮猫。
    清西周生着《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也有类似故事,而作者说得很明确,那就是白狮猫染红的。一天,晁大舍发现,“庙上卖着两件奇异的活宝”,过去一瞧,“只见一个金漆大大的方笼,笼内贴一边安了一张小小朱红漆几桌,桌上一小本磁青纸泥金写的《般若心经》,桌上一个拱线镶边玄色心的芦花垫,垫上坐着一个大红长毛的肥胖狮子猫,那猫吃的饱饱的,闭着眼,朝着那本经睡着打呼卢。那卖猫的人说道:‘这猫是西竺国如来菩萨家的,只因他不守佛戒,把一个偷琉璃灯油的老鼠咬杀了,如来恼他,要他与那老鼠偿命。亏不尽那八金刚四菩萨合那十八位罗汉与他再三讨饶,方才赦了他性命,叫西洋国进贡的人捎到中华,罚他与凡人喂养,待五十年方取他回去。你细听来,他却不是打呼卢,他是念佛,一句句念道‘观自在菩萨’不住。他说观音大士是救苦难的,要指望观音老母救他回西天去哩。’”
    晁大舍觉得稀奇,就问这红狮猫有何好处,卖家回答说:
    “这猫逼鼠是不必说的,但有这猫的去处,周围十里之内,老鼠去的远远的,要个老鼠星儿看看也是没有的。把卖老鼠药的只急的干跳,饿的那口臭牙黄的!这都不为希罕。若有人家养活着这佛猫,有多少天神天将都护卫着哩。……说起那张天师来,只干生气罢了。昨日翰林院门口一家子的个女儿,叫一个狐狸精缠的堪堪待死的火势,请了天坛里两个有名的法师去捉他,差一点儿没叫那狐狸精治造了个臭死。後来贴了张天师亲笔画的符,到了黑夜,那符希流刷拉的怪响,只说是那狐精被天师的符捉住了。谁想不是价,可是那符动弹。见人去看他,那符口吐人言,说道:‘那狐狸精在屋门外头坐着哩,我这泡尿鳖的慌,不敢出去溺。’第二日清早,我滴溜着这猫往市上来,打那里经过,正一大些人围着讲话哩。教我也站下听听,说的就是这个。谁想那狐狸精不晓的这猫在外边,往外一跑,看见了这猫,抓的一声,见了本像,死在当场。那家子请我到家,齐整请了我一席酒,谢了我五两银。我把那狐狸剥了皮,硝的熟,做了一条风领,我戴的就是。”
    晁大舍经不住忽悠,用一锭元宝买来红狮猫,而珍哥一看就知道是染色的:“脱不了是颜色染的,没的是天生的不成?”晁大舍道:“……你拿指头蘸着唾沫,拈拈试试,看落色不落色?”珍哥道:“谁家茜草茜的也会落色来?……”晁大舍道:“瞎话!一个活东西,怎麽茜?”珍哥道:“……你曾见俺家里那个白狮猫来?原起不是个红猫来,比这还红的鲜明哩!”晁大舍道:“如今怎麽就白了?”珍哥道:“到春里退了毛就白了。”
    
    五  
    
    明世宗朱厚熜与狮猫霜眉的相爱故事,还有《金瓶梅》中潘金莲所养白狮猫“雪里送炭”的故事,其实也应讲一下,但具体在《大明帝王吸猫小史》中讲过了,这里只好从略。
    现在说说《猫苑》记载的白三喜使侄取狮猫遭祸事:“狮猫,历朝宫禁、卿相家,多畜之。咸丰元年五月,太监白三喜使侄白大进宫取狮猫,另因他事,酿案奏办,见邸报。”
    这件事,清兆庆编《总管内务府堂现行则例》及《文宗显皇帝实录》都有记载,如《文宗显皇帝实录》卷三十五:
    “咸丰元年。辛亥。六月……庚申……谕内阁、刑部奏、审拟携带腰牌滋事及赌博鬭殴人犯一摺:已将太监白三喜、周玉庆,均交内务府定拟具奏,余俱依议行矣。禁门重地,理宜严肃,是以出入人等,均有腰牌,以凭查验,其并无差使人役,概不准私行出入。此案太监白三喜,因病告假,辄将腰牌私带回家,并令白大携带至隆宗门外,托人向周玉庆取出物件。是虽有腰牌,并非本人携带,各门查验,竟系具文。现经内务府大臣、奏定章程,於腰牌上详书花名年貌,立法尚为周密,第恐查验稍疎,日久仍滋弊混。嗣后着各门值班官员,与内务府衙门,互相查察。除该太监等,照例差使。及买办食物等事,准其照常出入外。如查有违例私自出入,及私带外人混入禁门等弊,即着奏明究办,毋稍疎懈。钦此。”
    据此推断,咸丰元年(1851)五月或六月某日,采买太监白三喜装病回家,带出了只能本人使用的入宫腰牌,借给他的侄子白大。那麽白大为何要借用腰牌呢?因为宫中有狮猫最近生了小孩,而前面早已提到,京城的达官贵人都爱养狮猫,甚至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所以白大也想养狮猫,而且是皇家狮猫,那会让自己显得特有面子。於是,白大写信央求当了太监的白三喜叔叔,白三喜又从太监周玉庆那儿得到送猫许可,然後回家,把腰牌交给白大。凭着白三喜的腰牌,白大顺利进宫,找到太监周玉庆,拿到小猫乖乖,带回家中。这个结局,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但不知何故,白大用叔叔的腰牌入宫抱猫事,被人泄露出去,有官员将此事上奏,请求查办有关人员。
    当月五日,咸丰皇帝批示说,太监白三喜和周玉庆,全部交给内务府定罪。禁门重地,没有腰牌不能随便出入。白大能够“托人向周玉庆取出物件”(此处所言“物件”,即指狮猫),说明门卫玩忽职守,竟然允许白大使用白三喜的腰牌进宫。从今以後,腰牌上要详细写明姓名、年龄和外貌特征等,对於入宫者要进行严查。至於白三喜,取消其采买身份,以後不许出宫。其他负责买办食物等事的太监,准许照常出入。如有私自出入和私带外人混入禁门的,必须严加查办。
    为了一只狮猫,居然需要皇帝亲自出马,可见当时的狮猫依然是贵重而且难买的。那麽白大和他讨取的小狮猫,後来究竟怎么样了呢?很可惜,没有查到相关记载。
    由明宦官刘若愚撰《酌中志》可知,明代的皇宫中已有猫儿房。而从咸丰皇帝对於白三喜案的批示来看,清代的皇宫中应该也有猫儿房,其中则有狮猫。中国古人认为,狮猫不能捕鼠,在皇宫喂养狮猫,一定是为了观赏。尽管如此,狮猫也是可以捕鼠的,详见清蒲松龄撰《聊斋志异·卷九·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爲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噉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衆咸谓猫怯,以爲是无能爲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後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明朝万历年间,宫中有只老鼠,与猫一样大,为害极大。朝廷向民间征集了许多好猫,前来捕鼠,却都被它吃了。刚好有外国使臣向皇帝进贡了一只狮猫,浑身毛白如雪。有人把这只狮猫抱起来,扔进那只大老鼠所在的房间里,然後关上门,悄悄地从门缝往里看。那只猫蹲了好久,大老鼠才犹犹豫豫地从洞穴中走出来。一见狮猫,它就愤怒地跑过去。狮猫躲开它,跳上几桌,它也跳上来,狮猫却跳了下去。就这样,猫与鼠互相往返了一百多次。大家都说狮猫胆怯了,以为它也是个没能耐的。不久,老鼠上下跳跃的速度渐渐变慢了,肥大的肚子似乎正在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上,稍作休息。狮猫见状,立刻向下猛扑,抓住老鼠头顶的毛,咬住它的脑袋和脖子。双方翻来覆去地争斗起来,狮猫发出呜呜的怒吼声,老鼠则吱吱地大叫着。有人打开门,急忙进去一看,老鼠的脑袋已经被嚼碎了。然後人们才知道,猫的躲避,不是由於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懈怠下来。敌进我退,敌退我追,那只狮猫运用的就是这种智谋。唉!那种只知道斗勇的普通人,与那只大老鼠又有什麽区别呢?
    既然同样是狮猫,为何外国进贡的如此善於捕鼠呢?大概是由於“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吧。
    
   
    最後再讲两个狮猫故事。    
    一是郑逸梅撰《梅瓣集·金银眼猫》(上海图书馆中华民国十四年出版):“钱塘某妪,常出入钜家,爲妇女剃面,盖三姑六婆之一也。平生喜蓄猫,闻有佳猫,不惜重价购之。所得钱,大半化去。既而得金银眼猫一对,毛色黄黑白相间,殊光泽美丽,尤宝之,食与同食,眠与同眠。一日,至某宦家,盖其家新自鄂中迁来者,其主母与某妪有同好,於是往来甚密,欲见一对金银眼猫,嘱妪携之来。妪曰:‘请屈尊临寒舍观之,携出恐窜去也。’主母不得已,至某妪家,爱之甚,愿以二百金购之。妪不肯,後增至四百金,终不愿。欲得其一,亦不许。某妪以此故,遂不至某宦家。尝语金银眼猫曰:‘我虽贫,然不忍以四百金舍汝也。’闻者以爲美谈。”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钱塘(今杭州)有个老太太,经常出入於大户人家,专门替妇女美容,赚了一些钱。这个老太太喜欢养猫,听说哪儿有好猫就要去买,哪怕为此花一大笔钱,她赚到的钱,多半都用来买猫了。不久,她买到了一对狮猫,金银眼,毛色黄黑白相间,极其光泽美丽,尤其得到她的疼爱,天天与她一同吃饭和睡眠。有一天,她去了某个官员家,那一家的主母是刚从湖北搬过来的,也喜欢猫,於是与她聊起养猫的事,知道她养了一对狮猫,想要瞧一瞧,就让她把猫带过来。她说:“请您屈尊大驾,去我家观看吧,我怕带出来会跑掉的。”那个主母没有办法,只好亲自来到老太太家中,看到那对狮猫,顿时爱得不行,宁愿用二百两金子购买。老太太不答应,她把买价增加到四百两金子,老太太还是不肯,甚至连一只都不肯卖。由於出了这种事,老太太以後就不到那个官员家中去了,她曾经对两只狮猫说:“我虽然穷,却不忍心为了四百两金子而抛弃你们。”有人听到了她的话,将其传为美谈。
    或许因狮猫比一般猫更为乖巧,凡是养狮猫的,往往舍不得与其分离,故郑逸梅撰《家畜中的猫》云:“我的猫癖,也不亚於他们,早年畜有……金银眼的,所谓金银眼,就是一睛黄,一睛白。它们很乖巧,偎依着我,逢到寒宵,二猫不约而同,钻进我的被窝,和我同睡。”
    清代书法家梁同书,却用白狮猫来交换紫竹,实在出人意外,详见清释明中撰《烎虚大师遗集·卷下·山舟太史以白狮子猫换庭前紫竹》:“狸奴奋迅竹风流,紫节金毛讶许酬。分去洛伽新凤尾,呼来雪岭小狮头。能施无畏参泉老,足养孤清待子猷。笑借虚名蹲讲席,此君轩外负勾留。”
    这首诗的大意是:狮猫奋迅,紫竹风流,彼此竟然可以这样互换。分出一竿新生紫竹,换来一只白色小狮猫。猫儿见到我,不会担心被杀,因为菩萨自会消除它的恐惧;紫竹见到你,就会长得孤高清雅,因为你会真爱它们。猫儿从此将会蹲坐在讲席之上,令人可笑地赢得信佛的虚名;紫竹将长在你家窗外,享有令人驻足观赏的盛名。
    第二个狮猫故事很长,这里只选取开头一段,与狮猫有关的部分,原文见清宣鼎撰《夜雨秋灯续录》卷二《雪狸》:
    “清河某翁,家门临大河,绿杨环岸,颇似隐居。有女及笄,适某氏,即家之下流,一苇可航,归宁甚便。客有自临清来者,惠一狮猫,曰:“此金银眼雪狸也,最为难得。”翁视猫果驯扰,呼鱼饲之,一家怜爱。”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河北清河县有个老头子,家住大河边,岸边长着一圈杨树,好像是在隐居一样。他有个十五岁女儿,嫁给大河下游的一家,坐船不久可到,回娘家非常方便。一天,有个临清来的客人,送他一只狮猫,说:“这是金银眼白狮猫,最是难得。”老头子观察了一下,发现那只猫果然很乖,就让人拿鱼给猫吃,一家人都很疼爱它。
    由此可见,狮猫的产地确在临清,而白狮猫也挺贵重的,用不着非得把它染成红色,就像《乾红猫》故事中的孙三那样。
    从这个《雪狸》故事看,清代的临清人对他们的狮猫是颇感自豪的,而如今的临清人应该也是如此,甚至多次把狮猫形象用在商标中,如狮猫牌香烟(山东临清卷烟厂,烟标至少七种,图案爲白狮猫或白狮猫头一)、狮猫王牌香烟(山东临清卷烟厂、山东济南卷烟厂)、狮猫牌电池(临清电池厂)、狮猫木纱团(临清制线厂)等。由於临清狮猫的与众不同,其他省份也有将其形象用於香烟商标的,如湖北红安卷烟厂有白猫王香烟,印有白色波斯猫照片;渖阳卷烟厂有波斯猫香烟,印有白色波斯猫头与双爪,双眼颜色不同。
    
    二〇二二年四月三日
    肖毛於哈尔滨看云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