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悲鸿猫画目录03

(2020-11-16 18:20:12)
标签:

读书随笔

分类: 散文
 12 1932 01 《为谁张目》。“为谁张目,不堪回首。辛未大寒,悲鸿写。”(松树花猫,怒不可犯)
    辛未年,从1931年春节即2月17日算起,自1932年春节即2月6日,此後是壬申年。故“辛未大寒”不在1931年,而是在1932年1月21日。由款识推知,此画应有感於日寇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而作,树上花猫,乃是炎黄子孙象征,神情凛然,坚决果敢,怒目圆睁,必欲驱除仇敌而後快。  
    13 1932 02 “壬申岁始,悲鸿。”(猫石)
    壬申岁始,即1932年立春(2月5日)。1932年2月1日,日寇悍然炮轰南京,中央大学停课,徐悲鸿於1932年2月12日抵达北平。那么此图应作於南京,图中花猫,正气凛然,显然对日寇暴行表示愤慨。 
    14 1932 03 《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壬申,危亡之际,悲鸿。”(猫石梧桐)
    此画应是日寇发动“一·二八事变”或是2月1日炮轰南京之後而作,画中花猫,怒目圆睁,一如1931绘《为谁张目》图中花猫,但後者四腿皆卧,前者则四腿挺立,已到一触即发之势,随时准备扑向来犯之敌。苏联曾於1957年印出此画,题曰《КОШКА》,可译为《猫》。
    15 1932 04 秋生先生。1.“壬申春日,悲鸿作于贵阳。”2.“秋生先生雅正,卅二年秋,悲鸿写。”(猫石)
    此画款识有二,前者写於1932年,後者写於1943年,上款人秋生,不知是否指书画家黄文灏(1878~?,字秋生,又作秋声,江苏太仓人)。由此图可知,徐悲鸿在1932年春曾经前往贵阳。   
    16 1932 05 《蕉荫小猫》,李息登·史坦因夫妇:“壬申岁阑,悲鸿写。李息登·史坦因先生暨夫人招待吾于米郎,备极周至,临别奉此,聊纪友谊,癸酉冬尽,悲鸿。”
    1932年末,徐悲鸿绘《蕉荫小猫》。1933年,徐赴欧举办画展,於意大利米兰站,获李息登·史坦因夫妇款待。1934年初,徐拟赴苏联莫斯科,行前取出《蕉荫小猫》,补写款识,赠予李息登·史坦因夫妇。   
    17 1932 06 “日长如小年,壬申大暑,悲鸿。”(双猫)
    此画见於苏联1954年印明信片,画中双猫,一黑白花,一三花,尾皆有花,并非纯黑。“日长如小年”,源自宋唐庚《醉眠》:“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1931年,徐悲鸿曾绘水中三鹅,题为《日长如小年》,款识曰:“日长如小年,辛未夏至写第二幅,元作赠宗白华兄矣,静文爱妻存。悲鸿。”
    18 1932 07 “壬申晚秋,悲鸿。”(草地花猫)
    19 1932 08 “壬申岁莫,悲鸿。”(草地花猫,大致同上)  
  20 1932 09 《猫戏图》。“壬申岁莫,悲鸿。”(猫石竹)
   此画另有杨仁凯、米景阳与王世襄题辞。杨仁凯曰:“徐悲鸿大师画猫,视图妙迹,尤宜珍藏之,戊寅秋八月,八十四叟,龢溪仁恺题。”米景阳曰:“1.徐悲鸿先生三十年代初期作猫,视图精品。2.吾见悲鸿先生画作多矣,此幅《猫戏图》,开门,用笔老到,设色古雅,堪称绝世佳作也(“门”下落“见山”二字)。丙寅八月,景阳又题。”王世襄曰:“得觑徐悲鸿师猫戏图真迹,不胜欢喜,赞叹之至,王世襄谨誌。”    
  杨仁恺(1915~2008),书画家及书画鉴赏大师、博物馆学家,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别名龢溪人士、龢溪仁恺、龢溪遗民,四川岳池人。米景阳(1936~),书画家及书画鉴赏家,陈少梅女婿,字行溪,斋号方壶斋、沐石轩,北京荣宝斋总经理。王世襄(1914~2009),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字畅安,原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  
    21 1932 10 《懒猫》。“1.向日好低首,团圞有愧情。2.颟顸最上策,浑沌贵天成。生小喜憨惯,安危不动心。3.国人喜夸大,频亡矣,犹自曰醒狮,实懒猫耳。”(原图影像,查而不得)   
    何频《黄苗子和徐悲鸿》(刊於2012年2月17日《文汇报》)转引《徐悲鸿年谱长编》:“1932年末,作《懒猫》,题“向日好低首,……犹自曰醒狮,实懒猫耳。”由徐悲鸿款识推之,《懒猫》图中应有向日葵与猫,後者想必为花猫,且处於睡眠状态,看来颟顸,可称懒猫。图中向日葵与“向日好低首”句,自是隐喻媚日者,即今之所称精日分子。图中之猫,象征无知国民,徐悲鸿虽称之曰懒猫,实则真心盼其成为醒狮。“颟顸最上策”诗,後亦曾被徐悲鸿写入猫图,如1934绘《颟顸》。
    22 1932 11 《猫石图》。“壬申冬至,悲鸿。”(石上双猫,形象迥异於徐悲鸿平时所绘)
    此画另有杨仁凯题辞:“徐悲鸿先生设色猫石图真迹,龢溪仁恺题。”
    
    23 1933 01 《猫梦图》,吴湖帆。(原图影像,查而不得)  
   吴湖帆及其夫人潘静淑皆养猫爱猫,喜收中国古今名家猫画。1929年4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徐悲鸿、徐志摩、刘海粟、吴湖帆、江小鹣等同为该会总务委员。吴湖帆欲求徐悲鸿猫画,但与其并无私交,故请江小鹣转求。1933年1月28日,徐悲鸿由上海前往法国举办画展,故此《猫梦图》必画於1月28日之前,但江小鹣直至3月20日才转交,故吴湖帆《丑簃日记》云:“1933年3月20日:江小鹣交来悲鸿爲余画《猫梦图》。”  
  24 1933 02 《故园狸奴》,张书旂:“书旂仁兄法家教,廿二年冬,忆写故园狸奴,曷胜慨叹。悲鸿。”(石上花猫,回首凝望,似含哀怨)
   张书旂(1900~1957),浙江浦江人,原名世忠,1921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7月1日改称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简称上海美专)第一届师范科,获得吕凤子真传,毕业後任厦门集美师范教职,1929年接受徐悲鸿邀请,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与其成为同事及好友。张书旂专攻花鸟,画风浓丽,工于设色,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1933年1月28日,徐悲鸿携蒋碧薇等,由上海启程,3月3日到达马赛,4日到达巴黎。从1933年5月起,至1934年8月,徐悲鸿在巴黎、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及苏联多次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自是不能回国,与爱猫厮守。1933年冬,友人张书旂应是在书信中请徐悲鸿画猫(因其时徐悲鸿正在欧洲),念及家中爱猫,徐悲鸿遂绘《故园狸奴》,以寄相思。
     
  25 1934 01 《猫戏图》,碧霞夫人:“羡汝历世尽升平。甲戌首夏,游俄京,写奉碧霞夫人雅赏,悲鸿。”(草间花猫)
   此画竟有两幅,其一必属伪作。
  26 1934 02  款识同上。(石上花猫)
  27 1934 03  款识同上。(望蝶花猫)
   中恒信2017年秋拍“中国书画2-华彩乐章”说明称,碧霞夫人乃吴稚晖夫人。倘此说为真,碧霞夫人即袁蕴生,无锡人。据杨恺龄撰编《民国吴稚晖先生敬恒年谱》,1887年2月,吴稚晖“遵外王母命,与聘妻袁蕴生结婚於雪堰桥南街老宅。”
  1927年秋,徐悲鸿回到上海,次年2月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但每月只有半数时间去南京教学。1929年5月,徐悲鸿与蒋碧薇移居南京,专职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在宁期间,徐悲鸿先是与蒋碧薇等住在石婆婆庵,数月後迁至丹凤街(鼓楼附近),又因住房紧张而欲觅新居。吴稚晖慷慨出资三千块银洋,於南京郊外傅厚岗为徐悲鸿购置荒地二亩,又号召众人集资盖楼。1932年12月,徐悲鸿公馆於傅厚岗4号落成,徐悲鸿在此居住多年,直至抗战爆发,被迫搬走。
  徐悲鸿公馆落成不久,即1933年1月,徐悲鸿开始出国办画展。1934年5月,徐悲鸿应邀於苏联莫斯科红场历史博物院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徐悲鸿所赠吴稚晖夫人三幅《猫戏图》,应即作於此时,故每幅画上款识皆曰:“甲戌首夏,游俄京,写奉碧霞夫人雅赏。”此三幅猫图,之所以题赠吴稚晖夫人,或因吴稚晖拒收之故。据钱丹《徐悲鸿作画酬谢助其建楼的众朋友》(刊於2013年8月15日《人民政协报》),入住新居之後,徐悲鸿决心创作六十幅国画,用以答谢助其移居之前辈与友好,“作品多以奔马图、牧牛图、狸猫嬉戏图为主”,“按名单登门相送,每人二幅”,但吴稚晖坚决不收,因其乃徐之前辈,施恩并不望报。   
  28 1934 04 颜惠庆:“骏人大使雅存,甲戌五月,悲鸿。”(竹石花猫,目光中似有询问之意)  
   颜惠庆(1877~1950),字骏人,上海虹口人,毕业于上海同文馆,後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留学,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家、作家,1933年1月31日任中国驻苏大使。3月5日到莫斯科就职,对南京当局外交政策不满,年底回国,至“甲戌五月”(自1934年6月12日起),应该仍在国内。据冒怀谷《徐悲鸿莫斯科办“中国近代画展”》(刊於2006年第5期《江淮文史》),1934年4月24日,徐悲鸿抵莫斯科,准备参加5月於莫斯科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国民政府驻苏大使颜惠庆指派“冒效鲁(1909~1988,冒鹤亭第三子,字景璠,又名孝鲁,别号叔子,1925年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30年毕业,入读哈尔滨法政大学,1933年随颜惠庆赴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任秘书职)以译员身份全程陪同徐悲鸿一行”。1934年5月,为感谢颜惠庆大使,徐悲鸿於莫斯科作此猫画,但《颜惠庆日记》1934年5月至12月部分并未提及此事。 
  29 1934 05 《绿荫》,舒新城:“廿三年秋尽,悲鸿。新城老友存念。”(石上双猫,内容大致同上,双猫动作表情有变。)
   舒新城(1893~1960),字心怡,号畅吾庐,湖南溆浦人,出版家,教育家,《辞海》主编。徐悲鸿1928年任职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时,经宗白华介绍,舒新城结识徐悲鸿,与之成为好友。
  30 1934 06 谢建华:“旨实五兄雅令,二十三年冬,悲鸿写。”(花猫捉鼠)
   徐悲鸿猫画中,一般无鼠,此或初次例外。谢建华与谢寿康情况,各家说法不一。谢建华(1900~1975),字旨实,江西赣县人,毕业于江西法政学校,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任上海市公安局督察员,1929年去南京,曾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事务主任与舍务主任,1935年改任国民政府实业部秘书。谢家共有兄弟五人,谢建华行五,故徐悲鸿称之曰“旨实五兄”。谢家五兄弟之中,徐悲鸿最先结识老大谢寿康。谢寿康(1897~1974),字次彭,号七百,1915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1919年与徐悲鸿相识,1929年归国任国立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1930年出任中国驻比利时公使馆代办,曾大力帮助徐悲鸿高足吴作人(其时留法)。
  31 1934 07 《猫戏游鱼图》。“甲戌初寒之晨,悲鸿、亚尘合写。”
   画中金鱼与款识乃汪亚尘所写。汪亚尘(1894~1983),号雲隐,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5年与陈抱一等组建中国第一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1916年留日,192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同年回国任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至1931年赴欧洲艺术考察,1947年赴美讲学并办画展。汪亚尘受虚谷影响颇深,以画金鱼著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汪亚尘之金鱼、徐悲鸿之马与齐白石之虾,并称画坛三绝。汪亚尘居於上海,其寓所曰雲隐楼,凡齐、徐来沪,必住雲隐楼。徐悲鸿与齐、汪,经常合作猫画,每次皆由徐画猫,汪绘金鱼,齐绘其他。
  32 1934 08 《颟顸》。“颟顸最上策,混沌贵天成,生小嬉憨惯,安危不动心。甲戌冬日,悲鸿。”(松下狮猫,黑白各一,黑者扭头观望,白者眯眼而睡)
   此画自是有感於日寇侵华及民众颟顸而作,早在1932年末,徐悲鸿即有主题类似猫画《懒猫》,并在其中首题“颟顸最上策”诗。
  33 1934 09 《猫石图》。“甲戌岁,悲鸿。”(猫石)  
  34 1934 10 《懒猫》。“寂寞谁与语,昏昏又一年,悲鸿吟句。甲戌冬十二月,悲鸿写猫,亚尘补金鱼并题字於南京北极阁。”(猫石金鱼,猫之表情愁苦)
   画中金鱼、款识与画外题辞乃汪亚尘所写,其文曰:“懒猫 徐悲鸿、汪亚尘合写。” 
  35 1934 11 “寂寞谁与语,昏昏又一年。甲戌之冬,悲鸿。”(石上睡猫,类似与汪亚尘合作《懒猫》,表情更为愁苦)  
  36 1934 12 《睡猫图》,杨健侯。(原图影像,查而不得)
   杨健侯,徐悲鸿弟子。据杨健侯《徐悲鸿:我的良师益友》(张宏生、丁帆编《中华学府随笔·走近南大》第210页),1934年秋,徐悲鸿携弟子数名,自南京去天目山写生。途中,悲鸿询诸弟子,吾画虽多,何者最佳?有人曰马,有人曰牛,杨则曰猫,悲鸿颔首,称其独具眼光。不久,行程因杨之故拖延,徐遂责杨曰:“要你当兵,江山必失!”当晚,徐绘《睡猫图》以赠。
  37 1934 13 《睡猫图》(又名《猫石图》),孙多慈:“寂寞谁与语,昏昏又一年。慈弟存玩,甲戌年冬。”(石上花猫,看似悠然而眠,实则孤寂悲苦)
   1929年5月,徐悲鸿与蒋碧薇移居南京,任教国立中央大学。1930年暑假,孙传瑗(孙传芳秘书)之女孙韵君远赴南京,投考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不成,经文学院教授宗白华引荐,成为艺术专修科旁听生。徐悲鸿欣赏孙韵君,与其渐渐产生恋情,为其改名“多慈”。1934年8月,徐悲鸿赴欧洲展览归国後,与蒋碧薇芥蒂日益加深。据《蒋碧薇回忆录》第一部第五章,1934年8月,徐悲鸿回国後,不顾劳苦,率弟子去天目山写生,孙多慈即在其中,蒋碧薇则故意回到宜兴娘家,一周後返宁,听说徐悲鸿在天目山时,曾与孙多慈在僻静处“拥吻”,被学生用照相机拍到。徐孙之师生恋,时常惹人非议,徐苦恼不已,却依然不舍孙多慈,此幅《睡猫图》,足以代表其孤寂悲苦心境,画中款识“寂寞谁与语”二句,亦可看作其孤寂精神写照,至少自1934年冬起,徐悲鸿便常将此二句写於猫画中。
    38 1934 14 江冬秀:“甲戌仲冬,怀亡友志摩之友,忆摹其容,不识其在龙钟或婆娑之态,视昔奚若也。敬奉冬秀夫人雅玩,悲鸿。”
   江冬秀,胡适夫人。“亡友志摩之友”,指徐志摩爱猫“法国王”,详见余另撰《徐悲鸿为徐志摩画猫》一文。  
    39 1934 15 “甲戌岁阑,悲鸿。”(猫树蝶)
    此画内容,类似徐悲鸿1930年所绘两幅猫图(其上款识皆是“庚午初春,悲鸿”),但猫毛更长,画面更加生动。
    40 1934 16 《双猫》。“亦山夫人,以所蓄狸奴,下嫁寒舍白狸,称新都绝偶,谭君万先,实代亲迎,千古良缘,应有图记,为写之如此。甲戌岁阑,悲鸿。”(石上双猫)
   古人聘猫,以盐以诗。悲鸿聘猫,以画以文。据款识推之,亦山夫人有女猫,许嫁悲鸿白猫,美貌倾城,新都(南京)无双。二喵成亲之日,悲鸿不在金陵,或有事外出,故由友人谭万先出面,实代亲迎。事後,悲鸿作此《双猫》图,写出聘猫经过。亦山夫人与谭万先,情况不详。曾任东南大学(后更名中央大学)地学系主任之竺可桢,1933年11月於《致杨端六函稿》中云:“兹谨专介谭万先君趋候与居。谭君学识兼长,望赐提携,足资臂助也。”杨端六,时任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竺可桢函稿上注曰,“中央大学第五宿舍319号谭万先转交。”据此,竺可桢所称“谭君”,应即徐悲鸿《双猫》款识中所言“谭君万先”,徐悲鸿曾在1935年为其绘《红梅麻雀》图。 
  41 1934 17 《双猫》。(原图影像,查而不得)
    张熙《徐悲鸿的“猫”》:“反观其在1934年末所作的《双猫》:一只酣然入睡,另一只好像睡犹未足,作伸懒腰状,背景是两朵大向日葵。题曰:‘团圆有愧色,昏昏又一年。’由此推断,对徐悲鸿来说,‘双猫’与‘团圆’,‘独猫’与‘寂寞’之间有对应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