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岩译《克雷洛夫寓言》的版本及插图

(2015-12-12 14:56:03)
标签:

读书随笔

分类: 读书随笔
   
     
           吴岩译《克雷洛夫寓言》的版本及插图
     
     
    1.寓言插图本的喜与忧
    
    因具有芝麻一般的小身体,又能够给人带来满口余味,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始终有着不衰的生命力,所以,很多文学家都曾致力于寓言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众口相传的短篇佳作。
    
    也许,因为寓言有着短小精悍、主题明显、讽刺性强等诸多鲜明特点,很多艺术家都喜欢为它创作插图。其中,有些精妙的插图已经与其所附的寓言文本一道成为经典,比如法国著名插图大师1867年为《拉封丹寓言》创作的334幅插图巨作。
    
    过去,国内出版社在出版外国寓言集时,多半将原版插图无情砍掉,或是只保留几幅,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如今,插图本突然成为时髦的“主流”,本该是件好事,但出版社“无插不成书”与“大笔一挥就成画”的做法,又让很多新版插图本干脆变成了“垃圾插图本”。
    
    几年前,我就买到过这样一种《克雷洛夫寓言》插图本,里面配的都是国内乱画出来的所谓“精品”,只好丢到垃圾站里……
    
    
    2.江西人民版的《克雷洛夫寓言》插图本
    
    2003年4月24日,偶然买到一本吴岩先生译的《克雷洛夫寓言》(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新1版),一翻之下,便爱不释手。【见插图1,右】
    
    郑振铎先生很早就曾译过克雷洛夫寓言,在1924年第15卷11号的《小说月报》上,就能看到郑先生译的两篇“克鲁洛夫寓言”:《雨云》、《杜鹃鸟与鹰》。但是,第一次将克雷洛夫寓言的绝大部分(不包括四篇作者的早期习作)译成中文的,大概还是吴岩先生吧。
     
    除了“全”之外,这个译本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书中配有多幅精美的原版插图,印刷比一般的寓言插图本强多了。
    估计这些插图应该出自俄罗斯艺术家之手,但我不懂俄文,看不懂插图里面的绘者签名。在此书的初版本里,是否介绍过插图作者呢?从译者后记看,它是根据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的初版本重印的,而这篇后记就来自初版本,对插图作者也没做介绍。
    
    
    3.新文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插图本
    
    2004年12月1日,又买到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的“祖本”,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初版《克雷洛夫寓言》的1956年印本。【见插图1,左】
    
    此书的书根已残,似乎被某只嘴馋的虫子狠吞了几大口,书脊也已残破,被人用白纸贴住了。把书脊处的白纸小心地用水泡掉,再将书粘补好,这才注意到,书的扉页上有几行竖写的钢笔字。字的墨色早已黯淡,不过,大概此书曾经受潮,故字迹已渗过扉页,在它的前后页都留下了淡淡的痕迹。【见插图2,左】照我的习惯,凡旧书中的他人字迹,一律要无情地清除,这一回,我却实在不忍,因为这几行字写得很棒。字的内容,大致如下:
    
    伟大的俄罗斯的文学巨匠,
    感谢您以诗一般的语言,
    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
    阐明了深奥的哲理。
    一九五六年
    谈华仁
    亚×
    
    “亚”后面的那个字,似乎是个“四”字,看不清了。
        
    我猜,那时候的人大概很喜欢在书中寻找哲理,却忽略了,或者是不敢去看藏在生活中的真理,因为真理实在太残酷了。

    很遗憾,这个本子也没有介绍插图作者。
   

    4.两种《克雷洛夫寓言》插图的异同

    新文艺版的《克雷洛夫寓言》,除后记与百花洲版(1979年版)明显不同外,插图也大不一样。
    
    从数量看,百花洲版的插图数量是新文艺版的数倍,但后者包括几幅单色插图,前者却均为黑白插图,且基本不见于后书。
    从插图风格看,插图风格比较多变,有的细腻,有的粗放,显非出自一人之手。
    
    不过,两种版本里的插图偶尔也有重复的,如《三个乡下佬》的插图【见插图4,上】。下面的附图是我从新文艺版中扫出来的,人物动作夸张,表情极为幽默。同样的插图,在百花洲版中却被印得比较模糊,很多细节都看不到。
    
    然而,百花洲版自有它的好处,即插图数量多,且尽有印得比较清楚的。如《猫和厨子》插图【见插图2,右】,《梭子鱼和猫儿》插图【见插图3,右】,一个线条简练而传神,一个线条细腻,富有装饰意趣,皆不见于新文艺版。
    
    奇怪的是,新文艺版里的插图虽少,却多半不见于百花洲版,如《梭子鱼和猫儿》插图【见插图3,左下】,《猫和厨子》插图【见插图3,左上】。
    
    
    5.读图心得及烦恼
          
    从画面风格,甚至画中人物的形象看,两种版本里的《梭子鱼和猫儿》与《猫和厨子》的插图,似乎各出自一位画家之手。
    
    我们知道,《梭子鱼和猫儿》的第一句是:
    
    “鞋匠做糕饼,厨子修鞋子,那就别指望有什么好结果……”
    
    从新文艺版的插图里,就能看到这样的“结果”:厨师拎着鞋子,鞋匠双手粘在面团上,两个人面面相觑,一副滑稽样子。
    
    接着,故事里写到了一只想学猫捉老鼠的梭子鱼。鱼捉老鼠的结果,就如百花洲版的插图描绘的那样,令人忍俊不禁。
    
    再来看《猫和厨子》的故事。它的开头是这样的:
    
    “一天晚上,有一个读书识字的厨子,从厨房跑到附近转角上一家酒店里去,他是个热心肠的好人,一心一意的上那儿去追悼亡友。他留下他的猫儿来看守大批食物……。”
    
    从新文艺版的彩色插图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手举酒杯,读着报纸的男子,长着两撇小胡子,鼻梁上还架着眼镜,很有绅士派头。
    在百花洲版的插图里,还是同一个人,小胡子和眼睛,甚至脸型都没有变,身份却变成了厨子,绅士派头和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已经荡然无存,因为他正在教训那只一意孤行的猫咪呢。
    
    由此可见,百花洲版与新文艺版的插图,有点儿像半个“虎符”,把它们合起来,大约才能见到这些插图的全貌。
     
    唉,在这个时髦的“读图时代”,想多看一点儿好的插图,竟然那么不容易。
    
    19:21 05-1-16肖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