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2017-01-17 09:43:34)
标签:

转载

分类: 珠玉文玩杂项
http://s12/mw690/0026fZASgy6HclZPaoH3b&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红山文化双联环璧,玉质温润细腻,油脂饱满,白玉黄沁,光气十足,玉璧边缘和内孔边较薄,呈红山片状玉器典型的薄刃状,形状如阿拉伯数字8字,双环"8"在新石器文化中这样的器型代表着什么呢?

http://s14/mw690/0026fZASgy6HbhK8Iod4d&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http://s8/mw690/0026fZASgy6HcmbrY7J67&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http://s2/mw690/0026fZASgy6HcmdFqE161&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查找资料记载,6500年前红山文化的玉器就是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红山先祖们用玉器的形状,使用位置,以及排列组合,将自然界里的形象和现象复制和概括而成的一种人类信息沟通的象形符号。这类象形符号就成了中国象形文字的基本象形原始码。这个基本象形原始码先后和中国各地史前文化里的文字因素互相影响融合,最终在夏商之时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石文---中国的象形文字。

  
     综上所述,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重玉到6500年前的红山文化唯玉而尊这2500年之间,红山先祖逐渐形成了红山玉文化以玉代表的象形文字,同先祖们集体的智慧而集中反映在原始部落首领惟玉而尊的特权之中,其中四条说明了玉器在红山文化时期占据的地位。

1、 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现一人独尊的等级制度。

2、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现对物的私有化,特别是玉器的高度私有化。

3、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是以玉为最高的物质符号,进而成为最高的精神符号。

4、玉是红山文化的部落首领或巫师的身份标记和特别寓意的象形符号。

 

 http://s16/mw690/0026fZASgy6Hcmm98Vpdf&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http://s1/mw690/0026fZASgy6Hcmmx3JC30&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那么,双联璧的起源之说至今还没有定论,但是在资料中显示,曾牛河梁出土的双联璧,出土时在墓主人头的右耳旁,最大的一件也不过高13厘米、厚l厘米,小的只有5.5厘米高,厚仅仅为0.3厘米。而有的双联壁上面的一个孔特别小,估计是系绳所用。有的专家认为,双联壁这种重量较轻、体型较薄、可以系蝇的特点,是用作耳环的。出土双联壁的牛诃梁第二地点1号冢2号墓,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墓,墓主人被专家们认定为红山古国之王。我们设想,在他生前,当他坐在尊贵的王座上时,双联璧垂在两耳下,更加增添他的威严和显赫。红山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是中国古代两大玉文化中心。

 http://s8/mw690/0026fZASgy6Hcmtkuvdf7&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看净观熟知肥透,红山葬气有土香。孔坑缩次写沧桑,过度包浆悟神光。”从这枚形似8字的玉璧到我手上至今,我闲暇中不断搜集了解着其背后的知识,体视镜下观察可见玉缩部位有有机物腐化侵蚀玉质形成的团状沁痕,整体呈现胶冻质的透光感,更加突出了5000年红山古玉的独特神韵。。。


      是神徽?族徽或图腾崇拜的煌煌重器?是某种物质符号或者是精神符号?或者是身份标记的象形符号?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是祭祀礼器,起到沟通神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到底它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呢?有待考古学家进一步的考证。。。

 


 


http://s11/mw690/0026fZASgy6HcmUONSyaa&690· 白玉双联环璧" TITLE="[转载]【473】-----红山文化 · 白玉双联环璧" />

心莲·@藏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