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2009-09-29 22:58:13)
标签:

课堂教学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形成性评价是1967年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克里芬(M. Scriven)在开发课程研究中提出的。布卢姆(B.S.Bloom)将其引入教学领域,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进行的评价。”(王孝玲,1997)。

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它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机会。它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反思,并取得学习上的进步。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分析学生是否理解,能否应用,是否在积极参与,影响学生参与和学习效果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诊断信息调整教学方式。

终结性评价又称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它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是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育阶段结束后对整个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做出的评价”(鲁子问,王笃勤,2006:215)。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个学程结束时进行,它要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用来确定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达成的程度。课堂教学中的终结性评价为课堂目标达成评价,主要是评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