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Day
第三季:非洲
March
喀麦隆.
车轮已经碾过:杭州(出发地)——内蒙古(出境)——俄罗斯——欧洲大陆——非洲大陆(摩洛哥——西撒哈拉——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马里——布基纳法索——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目前在喀麦隆.雅温得
想要去的更远方:喀麦隆——加蓬——刚果——刚果金——安哥拉,欢迎偶遇哦~
我总是很好奇,那些呆了十年二十年的老非洲,在当时,是如何来到了非洲,如何闯下了一片天地的。
我这里就有一个热乎乎的故事,你有酒吗?
“当初,听一个朋友说,有个叫尼日利亚的国家,机会很多,然后他给了我一张当地人的名片,对我说,诺,他在一个叫卡拉巴尔的小城,你可以去找他。”
我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也没有多想,跑到北京办了签证,买了张机票就飞了过来。
卡拉巴尔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完全不知道。我买了机票,飞到拉各斯,然后转机卡拉巴尔。
乌龙的是,当我到达拉各斯准备转机的时候,机场竟然通知我,到卡拉巴尔的那个航班取消了,要第二天才能飞。
我对于什么拉各斯,什么尼日利亚,完全没有概念,这下被撂在了机场,怎么办?
出去,听说很不安全,我在这里没有一个朋友。
不出去,机场不能过夜啊!
我只好找到航空公司,逮着售票员,对她说:“你看,你们公司卖给我的机票,现在不能飞了,怎么办?我不能在机场等到天亮,现在就只有两条路,要不,我睡在你的办公室,要不,你带我去找一个酒店。酒店必须靠近中国大使馆,而且要安全。”整个交流,我们是在纸上进行的,你一句,我一句,“讲”了半天。因为尼日利亚英语的口音实在太重了,我完全听不懂。
就这样,售票员在我的“要挟”下带我找了个酒店,安全过了一夜,第二天飞到了卡拉巴尔。
我很好奇的问,“你在尼日利亚,真的一个人也不认识吗?”
他说,“是啊,真的一个人也不认识,除了朋友给的那张名片,我两眼一抹黑。”
我找到名片上那个黑人,来到了这个保税区,他是这个保税区的主任。
当时,这个保税区叫出口加工区,里面空荡荡的,只有零星几家企业。
我找到他,跟他说,“我这里谁也不认识,但是我相信能在这里做些事情。”然后我就留在了保税区。
“那你怎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做生意啊?”
对于生意一窍不通的我,真是无法想象,如何才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神奇的开创一片天地。
他说:“说出来你都不信,第三个月,我就空麻袋装米,赚了三十万人民币,那可是20年前哦!”
“真的吗?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我迫不及待的问他:“你难道直接发了货柜过来吗?可是你不是第一次到非洲吗?”
“没有发货柜啊,我就卖避孕套。”
“什么?卖避孕套?”
“真的!”
他很享受我的迫切的追问,慢悠悠的告诉了我这神奇的第一桶金的来历。
原来,他当初出发的时候,给自己设定了一个DeadLine——6000美金。
他对自己说,6000美金用光还没有找到机会,我就回国,就当到非洲玩了一趟。但是,在剩下最后200美金之前,我一定要竭尽全力的找所有的机会。
对于非洲完全一无所知的我,当时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生意。
6000美金,来回机票就花了2000美金,注册公司又花了2000美金,剩下的2000美金,能做什么呢?
我托着脑袋,左思右想。
出发之前,在国内采购了一大堆小商品,装了满满一箱,准备作为样品,来找非洲的市场。
当时,大半箱是洗发水,因为自己有洗发水的进货渠道,也觉得这个会有市场。到了非洲一看,傻眼了!非洲人的头发都长不长,女人都用假发,十天半个月都不用洗,哪里还有市场啊?
于是,洗发水都当做礼物送掉了。
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找了个黑人,包了个摩托车,让司机每天带我转市场。
其实啊,没有东西是会天上掉下来的,所有的获得,都是有方法技巧、努力加机会在里面的。
当我每天转市场的时候,当我拿洗发水当礼物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柜台另外一边的避孕套。
尼日利亚跟国内有点不一样,它的洗发水、牙膏牙刷是放在药店里卖的,而避孕套,也是放在药店里卖的。
那天,我注意到了柜台里的避孕套,再一看价格,好家伙,价格真高!他们的避孕套大部分是从欧洲进口的,所以很贵。于是,我拿出自己带的样品,一家一家的去问:我这个质量的,你愿意出多少价格。
我那个避孕套,国内就几毛钱,而问了几家,对方出的价格,我竟然可以赚到翻倍的利润!
最神奇的是,有一个老板,直接问我定了一个货柜,并且先付款了!
那天回来,我拿着计算器一遍遍的算,一个货柜,30万人民币,翻倍,不就是说,我一分钱不出,直接把货款给国内发货商,就能赚到30万人民币吗?
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总以为是自己多算了个零,一遍遍的算!可是就真的那么神奇,在我口袋里只剩下400美金,在非洲转了三个月的时候,我轻而易举的赚到了第一桶金!——那可是20年前啊!国内还是万元户的时代啊!
有个朋友就是不相信,问我:怎么可能啊,为什么黑人会先打款给你?你一个刚到非洲的中国人,在这里没有产业,只有一个空头公司,你要是跑了,他不是血本无归吗?
我跟他开玩笑说:为什么不可能啊,我长了张诚实的脸啊!
其实我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觉得可能是各种因素凑在一起的。
一,当时这里没有做贸易的华人;
二,我确实给人很靠谱的感觉;
三,他一定是有丰厚的利润和殷实的家底,所以对他来说这个冒险值得。
就这样,紧接着又发了几个货柜,还发了许多其他的产品,积累了一点小资金。
很快,我就不满足于这样的贸易了,我开始把利润都拿来造厂房。
因为我始终觉得,贸易不算生意,实业才是真正的生意,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是我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给公司取名,MARK-SINO,MARK是我的英文名字,同时有品牌的意思,SINO是中国、中国人的意思,Mark-SINO既可以翻译成:“中国的MARK”,也有打响“中国品牌”的宏大愿望在内。
因为在非洲呆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非洲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是:便宜,劣质。
这让我很不爽。
说实话,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越是在国外的人,越是爱国,见不得人说自己的祖国不好(这观点,我在心里一百个同意)。
我带我的黑人客户去中国参观,给他们看,那些什么德国、美国、英国的名牌,都是中国代加工的。中国不是没有好的产品,是你们没有出到价格。
我现在自己在这建厂,始终坚持品质第一,我也给我的顾客灌输这样一个思想,你只有出到产品值得的价格,才能买到好的产品。
当初漫无目的的飞到这个叫卡拉巴尔的地方,没想到,一呆就是20年。
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建了一个采石厂、砖厂、塑钢厂、扣板厂,还买下了100公顷土地,准备做一个农场。我也没有什么伟大梦想,就想踏踏实实的把产品做好,让跟着我的人,都有饭吃,有前途。即使日后他们想离开了,我也会助他们一臂之力。
听了他的故事,很是感慨。
许多华人,到非洲来闯天下,一不小心就留了下来,一年又一年,一晃就是一辈子,他们的经历,每一个似乎都可以拍一部长长的电视剧。
杨总就是其中的一个。
期盼着以后有更多的“杨总”,不仅走进非洲,更把中国的品牌也在非洲打响,不仅全世界有Made
讲完了杨总的故事,下一篇,给大家讲讲杨总所在的城市——卡拉巴尔的故事,这个安静的小城,有着许多传奇的历史和有趣的故事哦~
在还未开始投入使用的农场,看到一个当地人酿制土烧的作坊,什么都敢尝试一下的猫猫,忍不住好奇。。。。。
在农场,还第一次看到了可可树!对,就是那个你最喜欢的巧克力~~
记得关注猫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