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逸事》之《猫捉老鼠乱琴音》(2020年1月5日)
(2020-01-05 15:02:01)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分类: 日志 |
大雅之人必有大俗。即使圣人,也有童真稚气,不过这与孟子所说的“赤子之心”不太一样。
一日,孔子独自在室内弹琴,曾子和子贡在门外仔细聆听 []。曲终之时,曾子诧异地对子贡说:“往日老师的琴声清澈平和,意境悠远,然而今天的琴声有点异常,似乎透露出贪婪凶狠的含义和邪恶诡谲的行径,像这种缺乏仁爱而又贪得无厌的音律让人无法理解,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子贡也有相同感受,但是一时吃不准,所以没有回应曾子,他决定直接去向孔子求问。子贡进入室内,欲言又止,因为对于音乐的理解是非常个性化的,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不能冒失。孔子见子贡面带难色,索性放下琴来等待。子贡犹豫了半天,还是把曾子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惊讶地说道:“哎呀!曾参真是天下难得的贤人!他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太强了!曾参说的话确实没有错,我来告诉其中原委吧:有一次我在弹琴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老鼠从洞里钻了出来,屋里的猫见到老鼠就想去捉,它眯着眼拱着腰,沿着屋梁慢慢爬行,小心翼翼地避开障碍物,可是无论它如何周旋,离老鼠总有一步之遥。刚才我弹琴时脑子里浮现出当时猫捉老鼠的情景,于是就不知不觉地把这种意念体现在旋律和节奏之中,所以琴声中就透露出贪婪凶狠的含义和邪恶诡谲的行径,曾参居然能听出其中的情趣和意味,确实不简单!”
能够从音乐中读懂艺术形象,领悟艺术境界,这对于专业音乐人来说并不稀奇,但是对于孔门师生来说确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