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事件评述》之《孺悲欲见孔子》(2015年9月11日)

(2015-09-11 14:10:18)
标签:

历史

论语

2015年9月11日

孺悲欲见孔子

〈论语〉事件评述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士人,与孔子同时期人,他对礼仪有所研究,鲁国士人恤由去世后,鲁哀公委派他去向孔子学习士丧礼仪,然而孔子却托病不见,传话的人刚出去,孔子立即在屋内取瑟而歌,故意让站在外面的孺悲听见。对于此事,历来有两种解说:一是孔子对孺悲其人不认可,故而借鼓瑟而歌来表明态度,令其知难而退;二是孺悲拜见孔子的礼仪不周全规范,孔子的身份是从大夫(下大夫),孺悲是士人,按照周礼规定,士人是不得直接拜见大夫的,需要由与孔子身份相等的人从中介绍。子路曾转述孔子之言:“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1] 这里的“中道”就是居中介绍引荐的意思。孺悲虚心向孔子求学士丧之礼,以孔子为人处世的一贯风格和崇尚礼学的诚挚热情,他是不会拒绝的,但是拜见求学必须符合相关礼仪,所以孔子取瑟而歌,令其自悟。

关于“孺悲欲见孔子”之事,本章并无下文,因此不甚了了。不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均未将其列入“受业身通者”之列,可见他最终并未拜入孔门。孺悲虽然未能受业于孔子,但经人介绍,求教于孔子,亦在情理之中。《礼记·杂记下》:“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根据这则记载推断,在鲁哀公的亲自斡旋之下,孺悲后来得以向孔子系统地学习士丧之礼,学成之后,他将有关内容整理成《士丧礼》,并被收录到《仪礼》书中。由此可见,孺悲应该是一个崇尚礼仪、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孺悲欲见孔子”也应该是礼学传承过程中的一段佳话。



[1] 《韩诗外传》卷二第十六章,并见《孔子家语·致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