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事件评述》之《齐景公有马千驷》(2015年9月2日)
(2015-09-02 11:07:04)
标签:
历史齐景公齐国晏婴无德而称 |
分类: 《论语》事件评述 |
《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时期,齐桓公完成首霸后,齐国国力日渐式微,逐渐退出了争霸中原的舞台。直到齐景公时代,齐国才重新打出争霸旗号,齐景公在晏婴、陈文子、鲍文子等一批贤臣良相的辅佐下,抓住“诸侯之无伯”的有利时机,[1] 联合鲁、卫等国向晋国发起攻击,几乎再次实现齐桓霸业。在政治上,齐景公是一个锐意进取、敢做敢为的国君,但在生活上,他却是一个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昏主,所以他去世之后,国人竟然无以称颂。
齐景公有许多嗜好,比如田猎、巡游、嗜酒等,爱马也是他的一大嗜好,他有马千驷、良马千匹。对于一个大国国君来说,爱马未必是不良嗜好,相反倒是国力强盛的体现。其实春秋诸侯大多爱马,因为马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出行工具,与齐景公同时期的鲁昭公当年流亡在外、衣食不保,他有一匹名叫启服的爱马不慎坠堑而死,他非常伤心,要为启服置办棺椁、隆重安葬,随行的鲁大夫子家子劝谏道:“身边的随从饿得都病倒了,不如把马肉分给大家吃了吧。”但是鲁昭公心有不忍,坚持以帷裹尸,把马埋葬。[2] 可见爱马炫马是当时的一种时尚,就如同现在人们爱车炫车一样。但是爱马炫马不能以马害人,更不能因马杀人。
《晏子春秋》中有一则关于齐景公爱马的故事:“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于公曰:‘古时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3] 齐景公因爱马暴死,竟然下令把养马的圉人杀死,幸好晏婴当时在场,及时劝阻了他的愚蠢举动。为了一匹爱马,就要动用刑杀,草菅人命,这完全是因马杀人的暴政,故而“民无德而称焉”。
齐景公有马千驷,一驷为四马,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每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果这些马都是战马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都是仅供人娱乐炫耀的玩物,就是劳民伤财、以马害人了。显然,齐国百姓对于齐景公养马爱马表现出极大的厌恶,认为这是祸害百姓的无德之举,长此以往,齐景公与晏婴坐于路寝之叹将会变为现实![4]
如何评价“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事?本章只有“其斯之谓与”几个字,“斯”必然是有所指的,但在这里所指不明,因此肯定有错漏简。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胡氏语:“程子(宋儒程颐)以为第十二篇(《颜渊篇》)错简‘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当在此章之首。今详文势,似当在此句之上。言人之所称,不在于富,而在于异也。”如果把《论语·颜渊篇》中引用《诗经·小雅·我行其野》的两句没有着落的话移到此处,意思就十分明了了。孔子的意思是,齐景公虽然有马千驷,富甲诸侯,但是他不能实行德政、施惠于民,所以齐国民众不仅不觉得马多为富,反而觉得马多为害、无以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