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

(2013-08-17 15:44:58)
标签:

天象

新疆伊犁

雕塑

清朝政府

集聚区

分类: 行万里路

 

去新疆的行程在一个多月前就确定了,并没有刻意安排,但成行之时恰逢我国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因而感觉我们更像是避暑去的,其实不然,说实话,我还没有潇洒到放下一切去避暑度假的份儿。

这次是我的第四次新疆之旅,重点是伊犁。

在历史上,伊犁曾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最重要的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清乾隆年间,以策妄阿拉布坦为头目的准噶尔叛乱集团在伊犁各地“虐用其民,厚敛淫刑”(《圣武记》),遭到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政府派兵进入新疆镇压叛乱,叛乱平定后,乾隆皇帝为弘扬圣功,亲自撰写了《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这就是著名的《格登碑》,现位于伊犁昭苏县西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处。为了巩固朝廷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清朝政府又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在伊犁设立了“伊犁将军府”(原址在今伊犁霍城县惠远古城),管辖全新疆(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等地)军政事务。将军府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管理各地军政事务。清政府还在伊犁和阿克苏设立了铸钱局,发行“乾隆通宝”铜钱,繁荣工商业。这次我特意去伊犁市区的古玩市场花了130元买了四枚伊犁局和阿克苏局铸造的古铜钱,选购铜钱时还发生了有趣的小故事,以后有时间再专门记述。清道光年间,林则徐被革职充军,发配伊犁,其故居也在慧远古城。林则徐在伊犁期间,积极组织官兵兴修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后来他返回老家时,随行之物仅有七车书籍。

伊犁在历史上还有一个重要事件——锡伯族西迁。锡伯族原本是生活在东北松嫩平原和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一支游牧民族,据说他们是古代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后归附于满族,被编入八旗。清康熙年间,锡伯族奉旨西迁戍边,全族四千余人从辽宁沈阳出发,长途跋涉五千多公里,一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生离死别,历时一年零三个月,终于到达了现在伊犁的察布查尔县区域,完成了伟大的西迁壮举。锡伯族迁徙到伊犁后,不仅承担了戍守边防的任务,而且他们还开垦土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牧业。锡伯族远离家乡和亲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现在锡伯族人口已从最初的四千多人发展到二万多人,察布查尔县也是锡伯族自治县。为了纪念锡伯族西迁的历史,锡伯县县城专门建造了一个“锡伯民俗风情园”,集中展示锡伯族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宗教信仰以及锡伯族日常生活的习俗等。参观“风情园”,可以让我们全面了解锡伯族这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二百多年前,他们来到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他们要入侵者和周边少数民族斗争,还要陌生恶劣的环境斗争,然而他们顽强地生存下来,这确实是令人震撼和赞叹!去伊犁,此处不可不去!

当然,伊犁最美的还是自然风光,由于伊犁雨水充沛,气候湿润,长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因此伊犁河谷被誉为风景秀美的“塞上江南”。行走在伊犁河谷或昭苏高原,远处天山山脉群山连绵起伏,气势恢宏,山顶终年积雪,山间白云缭绕,近处树木茂盛,草甸丰美,河流湍急,牛羊成群,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此时再优美的文字也显得苍白无力。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伊犁是哈萨克族自治州,这里的汉族人口约占45%,哈萨克族人口约占25%,维族人口约占15%,所以伊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集聚区。我为什么说多民族“杂居”,而不说多民族“融合”,因为在伊犁各民族之间是不通婚的。维族人是不与外族人通婚的,因为宗教信仰不一样,如果维族姑娘嫁给了汉人,那么她将被家族驱逐出去,此生永远不能再回去了。维族人与哈族人虽然共同信奉伊斯兰教,相互之间可以通婚,但两个民族相互鄙视,维族人说哈族人脑子笨,没有民族自豪感;哈族人则说虽然我们人少,但我们有自己的国家——哈萨克斯坦,而维族虽然人多,但至今却没有自己的国家,这也许就是维族人不停闹事的原因之一。哈族人虽然可以与汉族人通婚,但汉族人一般不愿意嫁娶哈族人,尤其是汉族女人不愿意嫁给哈族男人,虽然许多哈族小伙儿长得很帅,但哈族男人普遍比较懒散,缺乏家庭责任感。锡伯族当初为了维持其血统的正统与纯洁,是不与当地民族通婚的,现在他们可以与汉族人通婚了,其实早在北魏时期鲜卑族就已与汉人融合了。我当地的一个朋友就娶了一位锡伯族的姑娘,他们生了一个女儿,非常聪明,也非常漂亮,按当地人的说法,这叫“二传子”。民族血缘是一个民族文化习俗赖以传承的根本。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各民族间的血缘融合最终将导致民族的消亡,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金色草场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伊犁谷河流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水流湍急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山间薄雾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远山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牧场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月朗星稀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雪山之巅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远处的雪山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牧趣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对峙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哈萨克牧民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锡伯族西迁雕塑(一)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锡伯族西迁雕塑(二)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锡伯族西迁雕塑(三)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清乾隆时期设置的伊犁将军府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惠远古城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昭苏县境内的格登碑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保存完好的格登碑,碑文仍很清晰。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远处的哈萨克斯坦小镇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途中偶遇奇异天象

新疆伊犁行(2013年8月17日)此行淘到的四枚古铜钱,三枚是伊犁局铸造的,一枚是阿克苏局铸造的。

不过我在微信上发图后,有泉友说伊犁局的古钱铜色不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