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物评传(序)(2013年6月20日)
(2013-06-20 15:45:13)
标签:
绝路为人处世仰之弥高人生经历帝王 |
分类: 日志 |
我研习《论语》多年,一部《论语》几近翻烂,要说体会,正应了颜渊喟然而叹的那句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其实《论语》书中并没有多少高深的道理,但是许多话能让你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印证,进而深受启发,获得感悟。
早年研读《论语》,我曾写过《孔子史学思想评述》、《子思在儒家学派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庸”辨析》等学术文章,并发表在学术刊物上。后来一段时间因俗务缠身,心不静,虽偶尔过过目,却无所思悟。近年来,经事越多,心境越加沉静,研读《论语》日勤,并把研读心得陆续整理成《〈论语〉语论》,一条一论,积累至今已有数十篇。我比较喜欢这种灵活的研读方式,既可以长篇大论,也可以随笔札记,既可以训诂考据,也可以阐明义理,关键是对于我这种时间无法保证的人来说特别适合,可以做到公事不误,私事不断。有人曾建议我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日积月累,最终可以集辑成书,但我对此并不热衷。历朝历代有多少大家研读《论语》?他们的心得流传至今能有几何?我这点儿皮毛能有几分成色?集辑成书有谁买有谁读?所以我还是将此作为自我修行的功课罢了,修成了,凤凰涅槃,普度众生;修不成,独善其身,自娱自乐。
前几日我在写《孔子与臧文仲一文》时,突然发现有一项基础工作可以尝试,即把《论语》中的人物逐一物梳理出来,结合其他史书记载,分门别类,各自列传。
《论语》书中,孔子与人作答或与弟子讨论为人处世的道理时,时常会以各种人物为例,因此《论语》中涉及到的人物有数百,有帝王,有权臣,有名流,有逸士,仅弟子就有“七十二贤”。臧否人物,评判是非,必然要亮明自己的思想观点,由此寻绎,有时比单纯从字面分析更能准确把握孔子的思想。再不济,就下死功夫把这个选题当作工具书来写,至少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些帮助。
见过成书后请名人写序作跋的,没见过未著一字就自己立序的,我这是先把自己逼上绝路。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