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曲水斋主卞朝宁
曲水斋主卞朝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77
  • 关注人气:6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2012-11-29 12:11:02)
标签:

风雅

游轮

玻璃

舒缓

鲁纳岛

分类: 访美杂记

 

从华盛顿到水牛城,路途遥远,当天是无法到达的,必须在途中过一宿,而且美国的客运大巴上都配有黑匣子,如果超时赶路,司机和客运公司都会受到处罚的。我们那天离开华盛顿大约是下午四点左右,车行三、四个小时,到达了一个大约是叫“双子城”之类的小城住下。小城虽然不大,人也不多,但宾馆的档次却不低,软硬件设施不低于国内的四星级酒店,周边食品超市和百货卖场一应俱全,服务的质量和设施也没有因为顾客稀少而打折扣。

按照原来的日程安排,我们应该在次日凌晨出发,途经Hershey巧克力城和Corning玻璃城,下午四点左右到达水牛城,再往前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傍晚时分就可以到达尼亚加拉大瀑布了,此时光线柔和,色彩丰富,富于变化,正是拍照的最佳时间。但人算不如天算,早上我们的大巴出现故障,出发推迟了四、五个小时,等赶到尼亚加拉大瀑布时天色已晚,只能朦朦胧胧地看看夜景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迫不及待地赶往大瀑布,从不同的角度、方位近距离观赏气势磅礴的大瀑布,确实感到无比震撼!有时我想,旅游其实就是一个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用燃烧生命来换取体验精彩的过程。站在大瀑布前我再次感悟到人类的渺小和无奈,能有这样的精彩体验,即使路途上吃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靠近纽约州的水牛城,是北美东北部尼亚加拉河上的大瀑布。大瀑布的平均流量为每秒5720立方米,接近三峡大坝旱季平均流量的二分之一(1、27万立方米)。尼亚加拉大瀑布与南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瀑布、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边界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并称为世界三大跨国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水源源于尼亚加拉河上游的伊利湖。尼亚加拉河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一条水道,河水蜿蜒曲折,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多,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仅54公里,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尼亚加拉河上游的河道宽阔,水面落差较小,水流也比较舒缓。在距大瀑布约20公里处,河道突然变窄,水面落差陡然加大,水流加速,经过一个90°的急弯后,河道上横亘着一道石灰岩构成的断崖,奔腾汹涌的河水在此奔泻而下,陡然坠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尼亚加拉大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其实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瀑布,加拿大人将其分为“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和“马蹄瀑布”(Houseshoe Falls)两个部分,两个瀑布之间被尼亚加拉河中的公羊岛(Goat Island)分隔。公羊岛的面积不大,岛上绿树成荫,环境幽静,传说冬季岛上极其寒冷,环境恶劣,只有一群羊群顽强地在这里生存,有一年天气特别寒冷,所有的羊只都被冻死了,到来年开春,只有一头公羊存活下来,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便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公羊岛”。“美国瀑布”旁边有一个鲁纳岛,水流又被一分为二,分出一条宽约80米,落差约50米的小瀑布,水流至此奔泻而下,升腾起层层雾气,远远望去宛如披着面纱的新娘一般,于是美国人将其从“美国瀑布”独立出来,重新命名为“新娘面纱瀑布”(Veil of the Bride Falls)。尼亚加拉三条瀑布流面宽达1160米(如果加上两个岛屿,宽达1240米),落差均在50米以上。

从观赏的角度来看,在美国境内只能看到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境内则可以从正面总览瀑布的全貌。对于我们这种“到此一游”的游客来说,在美国境内观赏瀑布的常规方式:一是乘坐“雾中少女”号游轮驶近瀑布下方,从下而上近距离观赏;二是步行穿过鲁纳岛和公羊岛,走到瀑布旁边自上而下观赏。当然,如果我们有当年拿破仑兄弟的地位和权势,完全可以在瀑布旁的豪华酒店住上十天半个月,好好地观赏,慢慢地享受。

人一旦拥有了权势或金钱,即使骨子里仍然是低俗粗鄙的秉性,但也会慢慢“风雅”起来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夜幕下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彩灯的映照下色彩斑斓。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早晨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看到彩虹,我们是幸运的。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乘坐“雾中少女”号游轮来到“美国瀑布”正面观赏,感觉瀑布排山倒海地向我们扑来。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这个角度观赏更富有立体感。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概就是这样的语境。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从下而上观赏“美国瀑布”全景。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越靠近瀑布水汽越大,只能勉强留下一个影像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这是自上而下观赏“美国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河对岸就是加拿大。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自下而上观赏“马蹄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马蹄瀑布”因其形状如马蹄型而得名。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在公羊岛自上而下观赏“马蹄瀑布”。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马蹄的凹形中间水汽迷漫。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由于这里的河道太宽,我只能远距离观赏了。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水汽升腾到空中,化成雨水,把我们淋成了“落汤鸡”。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当天游人并不多,我们可以静心观赏,慢慢感悟,结论是人类何其渺小。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这是用“无敌兔”中距镜头拉近拍的,也不过如此。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新娘面纱瀑布”全景。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河水奔腾而下,激起层层雾气。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直到此刻,我仍感觉水在汹涌流动。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从“新娘面纱瀑布”上方拍摄瀑布的底部。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雾中少女”号游轮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游客登船之前,每人发一件蓝色雨披,所以蓝色成了游轮的基本色调。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湍急的尼亚加拉河。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在外来入侵者没有到达这里以前,这里是印第安人的领地,这是印第安酋长的塑像。


尼亚加拉大瀑布(2012年11月29日)
印第安酋长的墓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